戴黔
摘要:目前有法律條文規定了民用爆炸物品的管理范圍,可當某些涉案物品未在該范圍內時,涉案物品是否還屬于爆炸物品,辦案人員產生了極大的困惑,這也是理論界常常爭論的焦點,可見對爆炸物品概念再次進行界定與解釋勢在必行。
關鍵詞:認識;爆炸物品;概念
一、“爆炸物品”概念認識意義
首先有利于補充爆炸物犯罪的相關法律規定存在的漏洞,去除法律與司法解釋的模糊性和不完整性,研究有關爆炸物犯罪違法的對象認定、行為認定,進一步達到罪責刑罰相統一原則;也有利于公安機關在辦理涉爆案件中不錯過、不錯認任何一類爆炸物品和類似“爆炸物品”,將有力打擊涉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在預防違法犯罪上也可以有針對性地預防涉爆案件的發生,維護總體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身財產安全。
二、“爆炸物品”概念認識現狀
公、檢、法機關辦案人員對爆炸物品概念以及范圍的認識通常是基于已公布的正規生產的民用爆炸物品法律、公告、條例等,列如2009年修改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制造、買賣、運輸槍支、彈藥、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和《民用爆炸物品品名表》(以下簡稱《品名表》),這都是目前辦理涉爆案件(或違法犯罪)確定涉案物品是否是爆炸物品的重要依據。
國內各類涉爆案件頻發,特別是當前反恐形勢嚴峻,各類“爆炸物品”容易被暴恐分子利用,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社會穩定和人身財產安全,總的來說涉爆案件涉案物品包括有軍用爆炸物品、民用爆炸物品,也包括了民間自制的各類爆炸物品。一方面上述物品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危害,如果機械地認為某些涉案物品未在上述《解釋》《條例》和《品名表》等列舉范圍內,就不能認為是爆炸物品,很顯然十分有悖于涉案物品對社會造成的嚴重后果。另一方面上述物品雖未造成嚴重的社會危害,只是存在危害的可能性,當在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等過程中被查處后,該涉案物品是否應定性為爆炸物品,辦案人員產生了極大的困惑,而這也是理論界常常爭論的焦點。
三、“爆炸物品”概念認識界定
這里重點界定黑火藥、煙火藥及其制品煙花爆竹和非制式各類爆炸物品兩個方面:
一是爭議較大的黑火藥、煙火藥及其制品煙花爆竹是否應是爆炸物品。《條例》雖未明確說明黑火藥、煙火藥屬于爆炸物品,但不能直接否認黑火藥、煙火藥的爆炸特性。2009年最新修改的《解釋》出臺于《條例》發布(2006 年)之后,《解釋》將未列入《品名表》的煙火藥認定為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爆炸物對象,也是對煙火藥爆炸物屬性的明確確認。《品名表》中雖然在黑火藥一欄明確備注了“用于生產煙花爆竹的黑火藥除外”,可這里針對的應是對取得許可的用于生產煙花爆竹的黑火藥除外,未經許可的生產煙花爆竹的黑火藥應屬于《解釋》中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爆炸物對象,因此,我們將黑火藥和煙火藥認定為“爆炸物品”,即刑法意義上的爆炸物。對于煙花爆竹而言,本文從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角度出發,認為未具備許可生產的煙火藥就應該認定為刑法意義上的爆炸物。而其他犯罪情節,由于我們不能揣測煙花爆竹使用者的最終目的,也不能過于輕信煙花爆竹使用者的購買意愿,所以其他犯罪情節中也可以將煙花爆竹視為爆炸物品,即刑法意義上的爆炸物,而對于是否處罰則要根據行為有沒有造成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有關規定和法律確定的程序,對行為人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真正達到法律警示行為的作用。
二是非制式各類爆炸物品。這里重點討論的是原材料混合制品,包括民間個人自制和廠家企業制造。某些企業和個人受經濟利益的驅動,非法通過增加其他各類添加劑,非法混合制成未經許可的“爆炸物品”,某些企業和個人企圖對此類“爆炸物品”取用各種標新立異的名字逃避相關部門監督管理和追查打擊,達到經濟收益目的。可見非法混合制成的“爆炸物品”既混亂正常有序的商業市場,也造成恐慌的社會治安局面。此類混合制成的“爆炸物品”相對于正規工業炸藥而言,可能未達到正規工業炸藥的爆熱、爆壓、爆容等指標,但是從已經發生案件的后果來看,具有爆炸物品的主要爆炸特性(爆炸性、燃燒性、破壞性),從這點來看,非法混合制成的“爆炸物品”理應屬于《解釋》第十條提到的“其他爆炸物品”。所以應該認定為刑法意義上的爆炸物。
四、結語
綜上所述,要正確認識爆炸物品概念,最主要的還是從立法和司法解釋中解決。最快的辦法是修改司法解釋,盡可能達到明確性和統一性,減少爭議,達成共識。另外,在爆炸物品業界,要盡快組織人員完善認定“爆炸物品”的相關技術標準體系,更好地幫助接觸“爆炸物品”的相關人員樹立起警惕意識、防范意識。
參考文獻:
邢曼媛.論民用爆炸物品的刑法規制[J].山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18(2):5-9.
何萍.刑法意義上爆炸物范圍的界定[J].人民檢察,2017(12):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