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瑋麗


【摘要】? “當堂訓練”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心,它既是對學生掌握當堂知識程度的及時檢測,也是鞏固當堂所學知識點的根本,為教師及時查漏補缺提供了有效的依據。它更是學生鞏固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技能,領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重要途徑。因此,如何優化“當堂訓練”環節設計,充分發揮“當堂訓練”的效果,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目標性、多元性、層次性、拓展性、延伸性和可持續性,顯得十分重要。本文擬結合《算術平方根》的教學內容,從四個方面對如何優化“當堂訓練環節的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 當堂訓練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33.6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8-036-01
一、習題核心緊繞教學目標
“當堂訓練”的唯一目的就是提高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因此在課前一定要明確當堂教學的目標,并在設計訓練習題時緊緊圍繞這一目標,以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學中,要以落實顯性目標“知識與技能”為主線,夯實基礎,挖掘、滲透隱性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并充分體現在學習探究的知識形成過程和有效學習方法運用的“過程與方法”之中。目標的確定要適當,要切合學生的實際,高低適中,設定一個“跳起來才能摘到的桃子”。當目標確定后,就要圍繞目標設計訓練習題,習題的設定要做到具體、可察、可測、有層次,以便評價。
二、習題質量力求高質適量
“當堂訓練”的習題設計必須要有量,無量必無質,但絕不可以對學生“狂轟濫炸”,要克服枯燥無味、機械式的反復練習,避免“題海戰役”。習題的設計要既能檢測到學習效果,又能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習題必須有一定的含金量,力求做到“準”且“精”。如《算術平方根》這節課的當堂訓練,教師講解了算術平方根的定義后開始設計練習題,比如基礎練習我們可以這樣設計:
設計以上的當堂訓練,可以先讓學生思考完成,再進行提問,看似練習很多,但題目不復雜,每道題都圍繞算術平方根的這節的重點和難點,并且以不同的形式設計練習,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做這些練習題也不覺得枯燥無味。通過典型的練習,讓學生及時鞏固算術平方根的定義,突破本節課的重點;也讓學生學會如何求算術平方根,解決本節課的難點;同時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轉化為數學技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習題難度確保層次差異
學生是發展的人,是有獨立意義的人,由于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行為習慣,意志品質各有千秋,以及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我們必須承認個體之間的差異。在“當堂訓練”的設計中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知識掌握的扎實程度、所學知識的特點,做到由淺入深,由基礎到復雜,由鞏固性練習到發展性練習,有層次、有梯度的適合學生現有水平。力求低起點、小坡度、多層次、多類型,有必做題目、選做題目、思考題目等等,讓不同學習狀況的學生都達到不同的訓練目的。如《算術平方根》當堂訓練的設計,完成基礎知識的鞏固后,再設計發展性練習題,題目難度逐漸加大,題型也多種多樣,以下四種不同類型的當堂訓練的設計,更進一步地鞏固《算術平方根》這節課的重難點知識。
如對定義的理解,我們設計如下類型的發展性練習題:
通過這些發展性習題的設計,可以加深學生對算術平方根非負性的理解;學生自己能正確出題,促進學生從另外角度進一步去思考算術平方根的定義,提高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書寫的規范性,這樣的“當堂訓練”設計由簡單到復雜,吸引了學生一步一步的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對優化數學課堂教學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四、訓練形式盡量豐富多樣,習題訓練要與點評結合
在習題訓練環節,要求學生盡可能地獨立完成全部練習,老師走動巡視,及時發現和歸納學生做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出現較多、較普遍的問題,由老師作為典型案例進行分析評點,糾正錯誤;對出現較少或很新奇的錯誤,可以結合具體判斷進行個別講解或者讓大家討論。特別是對有討論價值的新思路、新想法,不要急于一棍子打死,要通過開放性的討論讓大家進一步開拓思路、深入理解,各自在討論中重新審視自己的解題過程,而且還促進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成長。精心的練習加上靈活的組織講解練習,是提高課堂練習效果的有效途徑。
“當堂訓練”是以學生練習為主線,但絕非題海戰術,作為教師必須處理好“練、評、點”三者的關系,將訓練與點、評有機結合起來。將訓練中發現的問題作為點、評的核心,通過“點”和“評”來進一步鞏固訓練的效果,練習后的點評、糾正、總結、反思,更進一步優化了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
“當堂訓練”教學模式讓學生聽課做題更有針對性,整個課堂主要以學生思考為主,這樣能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只要我們教師把“當堂訓練”這個環節設計好,引導學生去思考學習,必然會大大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水平,讓學生通過堂上練習都動起手來,積極參與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當堂訓練”環節的優化教學研究是值得我們每一個數學教師去用心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