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柳嫦
【摘要】? 語文課堂獨特的語言魅力是合理進行教學實踐的重要條件。教師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以及師生之間信息的傳遞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須以語言作為憑借。如果教師的語言生動形象,富有趣味,飽含情感,有啟發性,便能把深奧抽象的事理講得淺顯易懂,把枯燥的道理講得生動具體,把靜態的事物描繪得活靈活現,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引導他們步入富麗堂皇的知識殿堂。
【關鍵詞】? 語言魅力 形象性 情感 幽默 啟發性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8-047-02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語文課堂獨特的語言魅力是合理進行教學實踐的重要條件。教師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以及師生之間信息的傳遞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須以語言作為憑借。如果教師的語言生動形象,富有趣味,飽含情感,有啟發性,便能把深奧抽象的事理講得淺顯易懂,把枯燥的道理講得生動具體,把靜態的事物描繪得活靈活現,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引導他們步入富麗堂皇的知識殿堂。
但縱觀當前語文教學,不少的語文教師在課堂語言上存在著問題,如:一,教學語言生硬呆板。受歡迎的語文教師,往往寥寥數語,妙趣橫生,既活躍課堂氣氛,又使學生在笑聲中接受教育,印象深刻。然而很多教師的教學語言或生硬枯燥,或呆板陳舊,或沒有條理,不能調動學生的興趣,這當然影響教學質量。二,課堂教學語言隨意化。課堂語言與日常語言不同,既要口語化,又要準確性和形象性,尤其在知識點的突破中往往要求教師教學用語要流暢、規范與嚴謹,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可是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話家常、言語隨意,想到什么就講什么,這自然就降低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三,教學語言平淡無味。對教學內容多平鋪直敘,語調總是平淡無波,沒有抑揚頓挫,抓不住學生的注意力,也就談不上提高學習效率了。
葉圣陶先生說過:“凡是當教師的人,絕無例外地要學好語言,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和教學工作。”只有掌握語言藝術,才能增強課堂的生命力。相反,教師如果不重視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就會出現方言土語充斥課堂,語言枯燥無味,艱澀難懂,語調平板,解說隨意,漏洞百出,其結果必然是教和學雙方信息流通不暢,學生厭學,教學效果甚微甚至無效。在平日的教學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語文課堂的魅力離不開語文教師教學語言的獨特魅力。下面談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幾點體會:
一、言之有物,語文課堂語言應該生動形象
在許多教師的課堂中,教師往往把課堂當成對學生說教的陣地,講出來的自然總是平板的、干癟的、嚴肅的詞語,這樣自然讓學生失去興趣。如果在平實的內容講解中注入形象化的語言,注意語調的抑揚頓挫,把要講的內容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必然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就如著名教授李燕杰老師說的:“講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動的事例,最感人的情節,要繪聲繪色,要細致刻畫,使聽眾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語言生動形象,就能將抽象的化為具體,深奧的講得淺顯,枯燥的變成風趣。
例如,我在教導《蘇州園林》這篇課文時,因為是說明文,文字比較平實,而且大部分的同學都沒去過蘇州,對蘇州園林并不熟悉,所以一開課,我先以自己去蘇州旅游的實際感受來導入,以這樣一段話開頭:“同學們請閉上眼睛想象……我們來到蘇州了,蘇州古城盡收眼底,那是一片青瓦白墻飛檐走獸的古典建筑,就在塔下不遠處,有一座曲徑通幽的園林,古木參天蔽日,亭閣雕梁畫棟,這便是蘇州園林的代表——拙政園。據說當年文徵明設計拙政園時,在園內曾設計過一座塔,后來由于園主王獻臣經費拮據,沒能建成。文徵明于是在園的一角增添了一道回廊、幾叢奇花,經過巧妙掩映,使人來此無不恍然覺得報恩寺中的北塔就在拙政園。文徵明這種園外借景的手法實在匠心獨運、高明過人,而塔、園渾為一體,相得益彰……”這段話,繪聲繪色,有景有情,使教學語言就格外的形象和精彩,學生一聽就立即對課文產生了興趣,一下子就融入課文中。
課堂語言的形象性,是教師語言的最基本要求之一。要想讓學生想聽、愿聽、樂聽,教師必須把抽象的知識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通俗易懂,這就要求老師要有結實的語言功底,對教材非常的熟悉,才能發揮語言的魅力增強課堂效果。
二、言之有情,語文課堂語言應該富含情感
詩人白居易曾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笨梢姼挥懈星榈恼Z言才能感人,教師的情感對學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講課不能是一種簡單的灌輸,而應該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鳴的基礎上,帶著飽滿的熱情講課,做到情動于衷,形諸于外,才能廣泛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課堂內產生一種強烈的號召力和凝聚力,使學生的思想高度集中到黑板上、教師身上、書本上,而不致于使學生“身在曹營心在漢”。那么,怎樣做才能做到以情動人的呢?
首先,教師講課應如同相聲演員說相聲一樣,必須高度進入角色,才能達到“情自肺腑出,方能入肺腑”的境界。那么,這就要求教師很熟練地掌握所講內容,才能輕松自如地進行講解,才能充分地發揮語言技巧,從而達到“情見于辭、情發于聲、情觸于理”之效果。其次,教師應該把握住感情色彩,使學生產生心理共鳴。上課時,教師應該通過自己語言的抑、揚、頓、挫和面部表情的變化及恰當的手式等等,表現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同時,根據授課內容的發展,時而低聲細語、時而大聲疾呼、忽而聲色俱厲、忽而婉轉動聽。這樣,以表情、語調作為課堂語言的輔助工具,就使授課內容與講課激情高度和諧統一,從而達到引人入勝的目的。最后,老師還可以通過聲情并茂、富含情感的朗讀來吸引學生,讓學生通過朗誦去感受課文的內容和情感。
如我在教導《爸爸的花兒落了》時,在不同的階段就運用不同的語調,講到爸爸與我開心的事情時就用輕快的語調與同學侃侃而談,講到爸爸對我的嚴厲時就用嚴肅的語調模仿讓同學如同身臨其境,講到爸爸病重,快去世了,就用低沉、哀傷的語調,整一節課并不是平鋪直敘,隨著我語調的不同,學生的情感也不斷的變化,并被我的講解所吸引。又如在教導《安塞腰鼓》時,因為腰鼓是陜西地區所特有的文化,對南方的中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學生很難感受黃土高原人們的那種淳樸、豪邁,于是我就用朗誦法,通過老師抑揚頓挫的朗讀讓學生如臨其境,隨著老師激情的朗誦,學生們都感受到安塞腰鼓的豪邁粗獷和氣勢磅礴,從而能更好地去感受黃土高原上人們的激情與頑強的生命力。所以說,富含情感的教學語言總是能讓語文課堂散發出無窮的魅力。
三、言之有趣,語文課堂語言應該幽默風趣
興趣在語文教學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苯處熤挥星擅铖{馭好課堂語言,盡量用幽默、有趣的課堂語言,才能使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也變得生動有趣起來,從而使學生能從課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樂趣。
那么怎樣才能使課堂語言變得趣味、幽默呢?我認為關鍵在于教師講授時能設疑激趣,扣人心弦。語文教師的語言應當富有情趣,寓莊于諧,能化枯燥為風趣。而只有教師本身具有較好的語言基本功和廣闊的求知興趣,才能通過多種途徑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教學中師生的疲勞,改善課堂氣氛,啟發學生的心智活動,促使學生深入鉆研問題,并使課堂氣氛活躍。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廣采博聞,和教材密切聯系的笑話、故事、游戲、格言、成語、典故、詩詞、民間諺語、俗語等均可引入課堂,以塑造形象,創造氣氛,讓學生感到課堂新奇多趣,從而吸引學生認真聽講。
就如我在上《核舟記》時,針對人物蘇軾和佛印,我穿插了一個小故事:蘇東坡被貶黃州時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長江,蘇軾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語。佛印順勢望去,只見一條黃狗正在啃骨頭,頓有所悟,隨即將自己手中的題有蘇東坡詩句的蒲扇拋入水中,兩人不禁相視大笑,原來這是一幅啞聯。蘇軾上聯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聯的意思是:水流東坡詩(尸)。學生聽了這故事后,頓時對這兩個人物產生了興趣,接下來對兩個人物的動作分析就非常順利了。
教師在授課中,還可以根據教學進程,根據學生的情緒、反應,隨機應變地穿插一些生動幽默的話語,這樣便可以調節教學節奏,輕松課堂氣氛,也利于集中學生注意力和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如我在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課時,剛好窗外烏云密布,風雨大作,學生就有點分神,我趕緊不失時機地說:“看,為了讓大家學好這首詩,我特意請雷公電母來給我們做多媒體演示,大家趕緊觀察狂風暴雨來襲時的情景,想象一下茅屋下的杜甫所遭受的痛苦……”學生微笑之余,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幽默的語言就好像一串鞭炮,一點就響,一講就笑,在笑聲中綻開了智慧的花朵。因此,幽默的課堂語言,不僅使學生在發笑的同時領會了其中蘊含的智慧和哲理,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消除了緊張和疲勞,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了老師傳授的知識。
四、言之有理,語文課堂語言應該要有啟發性
在實際教學中,有一些教師不善啟發或啟發不適時、不適度或啟而不發等,使學生的思維扼殺在搖籃里,不利于教學的有效開展。因此,教師必須在教學語言的“引導”、“誘發”上下一番功夫,認真研究探討,采用多種啟發性教學語言,把握誘導、啟發的時機,激發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思維能力,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啟發性就是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我認為關鍵在于啟發并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因為由“生疑”到“解疑”的過程,正是發展學生思維的過程。教師要精選帶有重點、關鍵或學生感到困惑、易錯的地方,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去啟發。
如我在教導《愚公移山》這篇課文時,學生對愚公移山的行為很不理解,認為他愚蠢,都紛紛提出疑問:愚公為什么一定要移山呢?這時我就跟學生提出問題:“如果我們市現在要修建一條鐵路,但前面有座大山阻礙了,要怎么辦呢?還修不修?”學生就七嘴八舌地說:可以開一個洞,可以炸掉山,可以……我緊接著說:“那么大的工程,我們為什么不修可以嗎?”學生跟著我的問題又紛紛提出修橋建路可以發展交通、方便大家、發展經濟……這時我再適時地引導:“其實愚公的想法也跟大家一樣,他很多年前都已經想到這一點了,所以大家還認為他愚蠢嗎?”通過我的引導,學生都對愚公這一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
總之,好的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應該是形象生動而又風趣幽默、具有啟發性而又富含情感的。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課,語文教師就應該不斷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熟練掌握語文教學語言藝術,讓語文課堂散發獨特的語言魅力!
[ 參? 考? 文? 獻 ]
[1]《語文教學與研究》2014.04,58頁.
[2]《語文教學與研究》2014.07,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