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河北省群藝館、河北藏協書畫委員會、河北藏協銅器委員會、河北藏協茶文化委員會主辦,蒹葭畫館承辦,燕趙晚報、人民日報海外網、公關世界雜志社、全國新媒體聯盟、采風網等媒體協辦的“詩韻墨華——慶祝建國七十周年清代楹聯展覽”即將亮相國慶節。這次展覽將于2019年9月29日至2019年10月7日在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古城東路118號世界灣文博城6樓,河北省金文淵青銅藝術博物館及莫心高茶博館隆重展出,敬請關注!
楹聯,修辭瑰麗、哲理深邃,文學性強。有詩情畫意,再由不同書體和風格的書法藝術完美呈現,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形成中國文化獨特的藝術形式,歷來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
清代書法流派紛呈,風格多樣,書體齊備,是歷史上任何朝代不可比擬的。大致分前后兩期,前期以帖學為主,盛行董、趙兩家,后期則偏重碑學、秦篆、漢隸、北碑大行于世,學者既多,成就亦高。乾嘉學派重啟的考據之風將北宋興起的金石學推向了一個新高潮,而碑學之風亦隨之在書壇高漲。
有清以來,書家輩出。本次展覽將展出清代書法家何紹基、王文治、梁同書、戴熙、錢伯坰、章炳麟、左宗棠、李鴻章等佳作。金石學家有錢坫、郭麐、莫友芝、張廷濟、羅振玉、褚德彝、王福庵、壽石工等,以及清末政界歷史人物徐世昌、吳佩孚、康有為、郭沫若、于右任等。更有曾國藩幕府二才子“張裕釗、楊峴”兩幅對聯,頗為難得。魏碑、隸書各具特色,獨樹一幟。張裕釗(廉卿)融北碑南帖于一爐,終至蔚為大觀,開啟晚清個人風貌,形成了家喻戶曉的“南宮碑”體。康有為此論及中肯:“自宋后千年皆帖學,至近百年始講北碑,然張廉卿集北碑之大成。”楊峴的書法也屬北碑派。一生對東漢碑碣多有探求。論者說他:“于漢碑無所不窺”。可知其在研究漢隸上下過大功夫,世稱“楊隸”體。著名書畫家、篆刻家吳昌碩出自他門下,為中國書畫史上培養出了一位巨匠和宗師。本次將展出兩幅章炳麟的篆書、行書對聯也將增色不少。
這次楹聯展是河北省收藏家協會書畫收藏委員會牽頭籌劃的專題展,得到了河北收藏家們傾囊相助,又聘請了國內知名專家精心遴選,匯集了清代至民國書法家七十幅佳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獻禮!同時也旨在引導大家健康收藏,辨別美丑,提高審美水平;堅持正確的藝術評論,不為浮燥盲目的時風所惑,繼承發揚優秀的文化遺產,豐富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百聞不如一見,讓我們去親臨現場體驗一場清朝楹聯文化的盛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