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珂珂
『你是一個動人的故事,講了許多年。風里的鐘樓,火里的鳳凰,激揚文字的昨天……』耳邊似乎還回蕩著中山大學校歌悠揚婉轉的旋律,竟未發覺兩年時光已是白駒過隙了。當我再次踏進這紅磚綠瓦、古色古香的母校,不變的依然是那份靜謐與安寧,還有堅持逐夢和對未來滿滿的憧憬。
聞香識羊城
這是一座花城,正如詩人楊萬里所說:“卻是南中春色別,滿城都是木棉花。”當我初到這座名聲在外的羊城時,遠遠便聞到這木棉的獨特花香。滿懷著激動踏進校門,校道兩旁是滿滿的蒼天古木,隨處可見的騎樓歷經幾百年的風霜依舊安好,生機盎然的大草坪一望無際,比比皆是的古建筑讓整座校園都彰顯著歷史沉淀的光輝。
入學報到的流程異常順暢,給了我非常好的第一印象,也給了我在第一時間去了解這個即將生活四年環境的機會。
那天,我獨自一人在異常喧鬧的校園里漫無目的地游走,竟然遇見了—座墓園。當我再走進細細查看后才發現,這些墓的主人有馳名中外的學術泰斗,也有不遠萬里來薪火相傳的外籍教員,甚至還有來校醫院就醫的病人。沒想到在我與“中大”初識的這天,這些百年的牽掛一下子抓緊了我的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仿佛—個相見歡的故人,毫無保留地奉出真心。
大家都說“食在廣州”,這里的美食確實很多,連校內食堂都是各種佳肴應有盡有。但令我感受更深刻的,是“茶在廣州”。
這里有早茶、午茶、夜茶。早上出門,聽到的第一聲問候,基本也跑不掉—句,“今日,你飲佐茶未(今天你喝茶了沒)?”所以在我的初印象里,廣州就是一座充滿味道的城市,有清淡的木棉香,也有濃郁豐富的美食香氣,更有—縷飄蕩在大街小巷的茶香。
自由是一種魔法
“中大”本部有兩座雕像,幾乎成為“中大”從甲子年建校至今的歷史注腳。一座是陳寅恪,身著長袍安坐于幽巷中的小屋前;一座是孫中山,身著中山裝站在學校正中央放眼北望。
陳寅恪的自由獨立精神令無數文人血脈僨張,而孫中山的歷史路徑賦予了這所學校獨一無二的個性。這種個性似乎帶著某種使命感,還有偏居一隅又不甘平庸的精英情結,成就了這所中國“最開放”的大學。
剛開始選課的時候,面對公選課表上千奇百怪的名目,我簡直是摸不著頭腦。特別是一門火熱的《哈利·波特與遺傳學》,還要求學生“對《哈利·波特》小說或電影感興趣”。
在“中大”,這樣的神級公選課還不少,讓我感受頗深的還有朱健剛教授的《公益慈善與公民社會》。這門課開課之初只有零星的幾個學生來上課,10年后的現在,聽課的“中大”人有“80后”和“90后”。如今,座無虛席的教室里除了“中大”學生,還有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廣州其他高校學子,甚至還有NG0組織成員、市民、政府公務員、學校保安等社會人士。這些身份迥異的人聚在—起,已經遠遠超出了一堂課的意義。每節課都像是一個論壇,大家都為了傾聽公民與社會的聲音而來,在這里暢所欲言,都希望可以在無數個電光石火之間了解到自己能為社會做些什么。
我還慕名參加了轟動—時的彩虹社,與一群人聚在一起,關注并討論多元性別議題。在被輿論推到風口浪尖時,彩虹社被取消社團資格,失去了正常開展一切社團活動的可能性。但我們仍然像地下游擊隊一樣舉辦讀書會、觀影沙龍、聯誼活動,堅持每年一度在“中大”揚起那面網球場般大的彩虹旗。而這—切存在的最大支撐,不得不歸功于“中大”這與生俱來的自由與開放。
初心不忘
習慣了大家—起買菜做飯的宿舍生活,習慣了晚上的徹夜臥談,習慣了幾個人用同樣的鑰匙打開同一扇門,可那些荒唐的、搞笑的、憂郁的、飛揚的、憤怒的、喜悅的時光卻即將一去不復返。和四年前拎著行李到達學校的那天—樣,依舊需要我們整裝待發,開始自己的下一段征程。只不過,當我的腳步跨出校門的一剎那,我將不再是這里的一員。
在畢業的時候,我終于體驗到了“中大”這場最重大的儀式。
典禮上,90歲的教授身著紅袍,手持久聞不見其面的圣器——學術權杖入場。校長站在舞臺中央,與每—個學生握手、合影。有人在校長伸出手時先發制人地比出剪刀手,拍下詼諧的一幕。更有勇者悄悄把彩虹旗藏在學士袍里,時機一到便身披著上臺,問校長能不能和他—起做加油的手勢為少數群體鼓勁,不出所料地又在社交媒體上引起—片嘩然。
在這里,中山先生曾在小禮堂訓辭:“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有先生為了莘莘學子親筆題寫的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這里有著中國最大最美最綠的草坪之中央大草坪,有著人文薈萃的康樂華園,屹立不倒的進士牌坊……仿佛能看見學者前輩們在屋前種下古樹,見證著共和滄桑,閑暇之余在小院清宵對飲,笑談風云變換。
這份與生俱來的使命感和開放精神已經流淌在所有“中大”人的血液里,我們也將和這所百年老校—般,數十載風雨,發蒼蒼,視茫茫,初心不忘。
中山大學簡稱“中大”,由孫中山先生創辦,位于廣東省,坐落在珠江之畔,有著100多年的辦學歷史,堪稱中國最美的大學之一。位列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同時也是“珠峰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
學校有18個學科領域進入ESI世界前1%,學科領域數量位居國內高校第2位,其中有14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5%,2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1%。在第三輪全國學科評估中,學校33個參評學科有16個學科進入水平排名前5名,32個學科進入水平排名前10名。
學校擁有10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經濟管理等多個本科專業通過了國內、國際認證。入選教育部的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教育計劃,與法國民用核能工程師教學聯盟等國際一流大學開展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順利通過相關國際認證,擁有10家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