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鹿
不是所有的習以為常都是輕松自如的,我們理所當然地接受父母的付出,認為這是天經地義,而我們又付出了什么?
1
沒有人比我的媽媽更會煲湯。
鯽魚豆腐湯、山藥排骨湯、蛤蜊菌菇湯、紅棗銀耳羹……只要一聽到這些名字,印象中湯的香味便在熱氣騰騰的白瓷碗中呼之欲出,使我幾乎垂涎三尺。
我最喜歡的就是鯽魚豆腐湯。鯽魚煎至金黃,魚香味一個勁兒地往鼻子里鉆,我跟在媽媽身后像只覬覦小魚干的饞貓,媽媽看我急不可耐的樣子,笑著對我說:“別急,等會兒就好了,你先出去玩會兒。”
青白的蔥葉上還沾著晶瑩的水珠,黃色的姜塊被切成片,水嫩的豆腐還在案板上。我看著媽媽有條不紊地處理食材,大火煮滾,小火微燉,明黃色的火焰慢慢燃燒,上面是咕嚕作響的湯汁,出鍋時加上一把切好的蔥,色香味俱全,人間美味不過如此。
乳白色的魚湯被端上桌來,輕嘗一口,鮮美嫩滑,我總是忍不住喝得肚子滾圓。媽媽總是笑著對我說:“慢點喝,沒人和你搶。”
漸暗的黃昏,搖曳的光影,濃郁的湯香,一家三口的溫馨日常,這是我對于家美好而溫馨的定義。
2
高二時,我喜歡隔壁班的一個男生。他身形清瘦,額前有幾縷碎發,笑容明朗而干凈,一身藍白相間的校服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年少的喜歡總是悄悄發芽,不知不覺中我越來越喜歡看他打籃球,滿腦子都在關注他的一切。
青春的一場喜歡就像春日里的蒙蒙細雨,雖無痕,但是心中已起了漣漪。
清晨樹木間的輕霧,陽光途經煙花三月的小城,少年鮮衣怒馬,青春純白無瑕。我愛這塵世的煙火,因為絲絲縷縷都有他的氣息。他是人間溫柔的日光,是浩瀚星辰耀眼的閃亮。我幾乎低到塵埃中,隔著迢迢山水默默仰望,期待下一場唯美的邂逅。
我本以為我能守著這份懵懂的喜歡一直到畢業。但是好景不長,很快,便有風聲傳言他交了個女朋友,是隔壁學校一個小有名氣的女生。我一開始是不相信的,只情愿是旁人無聊的玩笑罷了,但是事實很快打破了我的幻想。
終于在一個傍晚,我看到了他們在操場上散步,黃昏溫柔的光線在女生甜美的笑容里愈發迷人朦朧,兩人嘴角邊的笑容是如此甜蜜溫柔。我對比了自己普通的長相和淹沒于眾人的平凡,在那一瞬間,我單方面失戀了。
此后的幾天,我躲在房間里悄悄地哭,那個美好的畫面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像是一顆未成熟的青果,懷著期待的心情輕咬一口,卻滿是酸苦。
媽媽把這一切都看在眼里。她什么也沒說,只是端上來一鍋奶油蘑菇湯,乳白色的湯汁看起來令人食欲大增,但是我卻沒有往常一樣的好心情。我心不在焉地往嘴里送了一口,卻“哇”的一聲吐了出來。這是什么東西?我看著碗中似乎噴香誘人的湯,有些不解地看向媽媽,難道媽媽今天也失手了?
媽媽看出了我的疑惑,對我說:“這碗湯,聞起來很香似乎很美味,但實際上因為火候不到,嘗起來是苦的。”說到這里,她溫柔地摸了摸我的頭繼續說:“孩子,看起來美好的東西,在錯誤的時間,也會造成苦澀的惡果。只有耐心等待到恰好的時機,才會有成熟美味的果實。”
聽了媽媽的勸解,我終于忍不住撲到她的懷里大哭起來,這些天的委屈和失落全都融化在這場肆無忌憚的宣泄中。我也終于明白,成熟需要時間,耐心等待才是成味的最后一道關卡。否則,便會功虧一簣,后悔莫及。
3
春風過了秋月,夏花途經冬雪。四季輪回,歲月的影子在墻壁上慢慢移動,在時間中歷久彌新的是愛,溫暖如初,熠熠生輝。
我以為我能一直在媽媽的寵愛中喝一輩子的美味羹湯,但生活不會總是晴空萬里。媽媽病倒了,已經在醫院里躺了一周了。我去醫院看媽媽,媽媽蒼白的臉上沒有血色,但還是對我擠出一個微笑,安慰我道:“別怕,媽媽沒事。”我越來越恐懼醫院消毒藥水的味道,它像一個丑陋的怪物,把媽媽身上淡淡的香味都吞沒了,只剩下濃重的藥水的味道。
回到家里,也只有我和爸爸兩個人形影相吊,爸爸的胡子也沒有刮,看起來憔悴不堪。平時溫馨的家,少了媽媽的存在,便立馬冷清下來,兩個人在寂靜的家里吃慘白的白水煮面,只剩下滿屋子空蕩蕩的孤獨的回響。
我整天擔心媽媽,想到自己生病時,媽媽總是變著花樣做好吃的哄我開心。對了,我何不給媽媽煲湯呢?
周六一大早,我去菜市場買了鯽魚、豆腐、蔥、蒜,平時我都是跟在媽媽身后,今天只剩下我一個人,有些相熟攤位的阿姨還問我:“小姑娘,今天媽媽怎么沒來呀?”
終于準備好所有食材,但是卻遇到了新的問題。活蹦亂跳的鯽魚在水池里嬉鬧,水嫩柔軟的豆腐也格外不聽話,以往看媽媽做湯時游刃有余,但是輪到自己時,卻一團亂麻不知從哪里下手。
我告訴自己要冷靜,慢慢回憶媽媽平時煲湯的步驟。但是,好不容易將處理好的鯽魚放進鍋里,沒控制好火候,差點就焦了。一會兒忘記剝蒜,一會兒忘記放調料,我手忙腳亂地調兵遣將,但顯然廚房不是我的戰場。
我這才明白平日里媽媽的辛苦與操勞,想到自己平時的不懂事,不爭氣的眼淚忍不住掉了下來。終于等到鍋里濃香四溢,我小心翼翼地掀開鍋蓋,豆腐與乳白色的魚湯融合得剛剛好,我撒上一把蔥花,像是白玉間的翠綠點綴,看起來美極了。我嘗了一口,味道雖然比不上平時媽媽做的,但還算可以。
我把魚湯小心地盛進保溫飯盒里,帶到了媽媽的面前。媽媽蒼白的臉色有了驚喜的紅暈,在我的催促下,她輕嘗了一口,然后不住地夸獎我說:“我的女兒知道心疼人了,做的湯真好喝。”
媽媽靜養一段時間后,終于可以出院了。我們一家又恢復了平時的歡聲笑語,與之前不同的是,我成了媽媽的小幫手,而且這個小幫手已經小有成就,就連媽媽也夸我是個“小主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