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點一點鼠標,不放過一個果子”、“農場辛苦好幾年,一偷回到解放前”……
這些段子你還有印象嗎?曾熱衷于“開心農場”等網絡小游戲的人可能不陌生。說起“網絡農場”,許多老網民的記憶都會被帶回數年前那些被“偷菜”支配的日子。當年,許多網友為準時摘菜熬到半夜,更不惜定好鬧鐘凌晨起床收菜、偷菜,一些癡迷者甚至雇用起“偷菜鐘點工”。這個游戲模式自2008年出現起便迅速風靡,席卷了人人網、開心網、騰訊QQ等當時幾乎所有的主流社交平臺,掀起了一股“全民偷菜熱”。
那些年互聯網中花樣百出的“農場”如今都已不見蹤跡,但是用戶對這種玩法的需求并未消逝,這點從近年來螞蟻森林的火爆程度就可窺一二。自2016年支付寶正式推出螞蟻森林以來,不到三年的時間里,這一軟件的總用戶數達到了驚人的5億,并帶來了1億棵真樹的實際種植量。這本是一項公益活動,但比起植樹環保的目的,支付寶好友間互相“偷能量”的功能設置似乎才是重點。為了偷能量,有人戒掉了晚起的習慣,甚至原本關系一般的、可能“老死不相往來”的人為偷能量而成為支付寶好友。當然也有人因為對方樂此不疲地偷自己的能量而撓破了頭:
擺渡人:每次打開支付寶看見“又有好友收取了你的綠色能量”時,就如同看見“我方水晶正在被攻擊”一樣令人抓狂。
小米哥:總有人自己幾乎無能量產出,全靠偷你的,每次收取能量都能發現那群吸血鬼。收取能量本應是件快樂的事,現竟然收出一種緊迫感,不爽感!
三缺一:那種天天定鬧鐘偷能量的人防不勝防,為了一棵小樹,起早貪黑,按時按點。如果我警告對方多次無效,那么我只能刪除好友了。
不僅是年輕人,現今中老年人也對這類模擬經營類游戲充滿激情。拼多多此前推出的多多果園就讓他們樂在其中,以至于網友調侃自己跟家里長輩維系親情主要靠的就是這款游戲了——每天準時在群里接收七大姑八大姨發來的助力鏈接,如果裝作沒看見,他們還會特地發來語音催著去為其領水助力。
多多果園與螞蟻森林類似,都引入了社交玩法,通過用戶間相互偷水偷能量來增強用戶的互動。只不過前者的終極激勵,是真實的水果,并且免配送費,偏向于為用戶本身謀福利;而后者是將愛心捐贈給公益項目,滿足用戶輕松做公益的需求。在小崔姐看來,無論出于什么目的而選擇哪一個游戲都不重要,玩家在這類模擬經營類游戲中感受到了互(偷)動(水/能量)樂趣才是最重要的。不知道當年熬夜偷菜和今日早起偷水偷能量的人是不是同一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