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日本第125代天皇明仁退位,59歲的皇太子德仁于5月1日即位為新天皇,而從當天零時起,日本正式進入令和時代。那么,明仁的“生前退位”和令和時代的開啟對日本究竟意味著什么?
在日本學界、甚至社會上有一種聲音認為,天皇在戰后日本社會的影響力不及近代了。確實如此,戰后象征天皇制下的天皇因大大削弱了政治和宗教上的功能,其影響大不如前,天皇對日本社會的影響力也大打折扣。2014年,日本放送協會(NHK)所做的《第九次“日本人的意識”調查》的結果佐證了這一點。該調查結果顯示,當問及“你對天皇抱有何種感情”時,1973年時有20.3%的受訪者回答“抱有好感”,有42.7%的受訪者回答“抱有反感”。到了2013年,受眾的心理發生微妙變化,對天皇的好感度提高至35.3%,對天皇的反感度下降至28.4%,而對于天皇的尊敬感基本沒有太大變化,為34.2%。
此次令和時代的開啟將會給日本社會帶來何種影響?首先,“令和”一詞包含著日本社會對自身狀態的認知和國家未來走向的判斷。“令和”指出了今后日本應該走下去的道路:維護和平、和諧相處。這大概是日本社會在面臨少子老齡化社會難題、經濟長期疲軟以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一種政治判斷和戰略選擇吧。
其次,明仁天皇“生前退位”的影響有待進一步觀察。雖然根據2017年6月日本國會通過的《關于天皇退位等皇室典范特例法》,明仁天皇的“生前退位”屬于特例,但在《皇室典范》并沒有得到根本修改的背景下,畢竟是邁出了皇室制度改革的第一步。明仁天皇退位的實現,是修改《皇室典范》的突破口,必將引起日本民眾對未來創設女性宮家,進而出現女天皇的可能性等問題進行探討。
最后,天皇更替是否會提振日本經濟值得期待。從歷史上看,日本皇室大事往往會牽動日本經濟發展。明仁天皇的二兒媳、文仁親王的妻子紀子在2006年2月再度懷孕的消息傳出后,使嬰兒用品等相關行業迅速升溫,甚至還帶動了一直處于低迷的日本股市。此次,德仁皇太子即位,開啟令和時代,是否也會有效提振日本經濟,讓人拭目以待。
(摘自《環球時報》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