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建
20世紀60年代,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問世。這一時期,周恩來總理經常陪同到中國訪問的外國國家元首來上海。在上海,總要安排文藝演出,周總理差不多每次都點名要聽《梁祝》。
一次,周總理陪一個外國國家元首來上海,在歡迎宴會上,小提琴演奏家俞麗拿又演奏了《梁祝》。演出結束后,周總理從主桌上站起身,走到一邊,讓工作人員把俞麗拿叫了過來。“小俞,和你商量個事情。”總理的語氣很溫和,但態度很認真,“我覺得《梁祝》太長了一點,你和兩位作曲家去說一下,能不能改得短一些,這樣演奏效果可能會更好。”俞麗拿愣了一下,一時不知說什么好。她沒想到周總理會提這樣的意見。周總理見俞麗拿不吭聲,又說:“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意見,供你們參考。”說罷,他又轉身回到宴會席上。
那天晚上回家,俞麗拿心里有點七上八下。俞麗拿認為《梁祝》是一個定了型的作品。可是周總理提了這樣的意見,如果回到學校里一傳達,肯定從上到下都會極度重視,要落實總理的指示。可是《梁祝》怎么改?能不能改?俞麗拿思忖再三,覺得她拉熟了的《梁祝》不能再改。她想,總理只是以個人的意見和她商量,她沒有必要大事張揚。回到學校,她猶豫了一下,終于一字未吐。
幾個月后,周總理又一次陪外賓來上海,在文藝演出的節目單上,他仍然點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還是那個宴會廳,還是俞麗拿,還是那一曲未經改動的《梁祝》。周總理看著在舞臺上拉琴的俞麗拿,很投入地聽著。
宴會結束后,周總理見到俞麗拿,直截了當地問道:“小俞,你們沒改嘛,《梁祝》還是那么長?”俞麗拿有點緊張,她站在那里,看著周總理,笑得有點尷尬。周總理沉吟了一下,笑著揮了揮手,大聲說:“我不能苛求藝術家,能不能改,由你們自己決定吧。”此后,周總理再也沒有提起此事。他以后又多次聽俞麗拿拉《梁祝》,每次都聽得很入神。
這件事,俞麗拿一直沒對人說,但她永遠記得周總理寬容的微笑,記得他揮手的動作。在她的記憶中,周總理是一個真正熱愛藝術、懂得尊重藝術家的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