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琦
《文心雕龍》有“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句,意指經歷廣泛的實踐才能得到真知。這一點在我們初中學生的日常語文學習生活中顯得尤為重要。《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質,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因而在我們深感“紙上得來終覺淺”的同時,應當積極開展靈活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
一、活動主題的確定
誠如作文先確定標題,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也要先確定活動的主題,那么,主題從何而來?
1、從時事新聞中來
現代社會的變化日新月異,而課本又不可能隨時調整,加上初中生篩選信息的能力并不強,因而密切關注身邊發生的熱點大事,能夠為綜合實踐活動注入新鮮的血液,并且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篩選和讀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發展為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師作為教育資源的開發者應當能夠及時準確地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21 世紀以來,申奧成功、汶川地震、上海世博、廣州亞運、國足出線……這一切都是我們綜合實踐的主題。圍繞這些事件,我們可以和學生一起搜集資料、采集圖片、確定主題、舉辦多樣的活動,既鍛煉了學生的整體素養,也極大地陶冶了他們的情操,今后此類實踐活動的開展也就駕輕就熟了。
2、從興趣中來
唐寅詩云:“天然興趣難摹寫,三日無煙不覺饑。”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也是我們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指標之一,有利于我們綜合實踐活動的長期有效推行。新時代下的中學生興趣愛好都很廣泛,但他們之間往往有相通之處。比如電子產品就是他們的至寶。家長經不住糾纏,老師屢禁不止,那么我們何不就此展開一場綜合實踐活動呢?也許學生的喜歡仍然停留在最原始的娛樂性上,但老師無疑可以從中挖掘很多。
喬布斯先生的經歷、相關電子產品的設計理念,甚至可以追溯到科技史上的眾多發明。從興趣做起,把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做細致做踏實,并給予正確的引導,既能夠解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帶領他們培養正確的興趣,也能夠鍛煉學生的各項能力,彰顯新時代中學生的朝氣和個性。
3、從傳統文化中來
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化的延續,時代不同,接收到的文化熏陶也迥異。這一代的孩子最缺少的,就是我們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承襲。從整體上來看,愛心、孝心、感恩之心嚴重匱乏,漠然、麻木屢見不鮮,在家長的關懷下他們的吃苦能力、自理能力都普遍較低。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能夠從傳統文化中提取的元素非常豐富,近現代又涌現了一大批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人,這些都是我們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素材。僅就啟蒙讀物《三字經》而言,就有廣泛的素材可供挖掘。“融三歲,能讓梨”教我們謙讓;“香九齡,能溫席”教我們孝順;“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教我們認識父母的一片苦心……舉辦這種類型的綜合實踐活動,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情感,促進孩子們與身邊的人真誠地溝通,既豐富了他們寫作的題材,又推進了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4、其他方面
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從當地的文化名勝或是從大自然亦或者是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來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只要活動進行得當,對學生素質的培養和提高是多方面的。
生活的領域有多寬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領域就有多寬闊!豐富的綜合實踐主題的確定,有利于引導學生熱愛生活、深入生活、體驗生活,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充實自己、提高自己、鑄就自己。
二、活動過程的實施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通過教師與學生合作、學生與學生合作的方式來開發與實施的。教師和學生既是活動方案的開發者,又是活動方案的實施者。雖然學生承擔了主體地位,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排除教師的指導,相反,教師的指導能引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增進學校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而且及時、適度的組織指導是綜合性學習取得較好效果的重要保證。因此,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嚴格把關,正確引導學生。
(一)、實施策略
1、活動的開放性
既然開展活動,畏首畏尾只走形式的活動方式就顯得很多余了,不僅無益,反而有害,因此教師應當注意活動內容的開放性。這種開放性是包含了多個層次的。首先,內容要開放。內容豐富多彩,學生才能有所選擇,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其次,過程要開放。綜合活動不同于教學,應該是動態的、富于變化的。再則,結果要開放。學習的成果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長形成文字、手抄報、照片、詩朗誦等等,另外,對于同一活動允許多元的意見。
2、活動的階段性
活動既要把握內容的階段性,即不同年齡段實施不同的綜合實踐活動,也要把握形式的階段性,即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形式。同樣的,活動的周期、頻率,學生的呈現也應當體現出階段性。
3、活動的綜合性
開展活動是為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首要的原則就是“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這四個學習目標的綜合,還包括跨學科領域學習目標的綜合”。而且在實施的過程當中要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綜合起來,體現考察的意義。另外,對于學生的學習成果的考察,也應該是多元的。
(二)、活動步驟
1、明確主題
掌握好確定活動主題的方法,明確主題的目的和意義,做好動員,讓學生形成積極正面的認識。
2、科學組隊
小組合作既可以科學分工,發揮特長,也能夠及時對比,總結提高。同時組隊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無形中提升能力,培養團結互助合作的精神。
3、指導協調
教師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也是最核心的一環。教師的指導應當包含各個方面,從主題的確立、活動的準備到活動的過程、結果的展現,缺一不可。同時,教師也要發揮協調能力,調節組員之間組與組之間的矛盾,形成積極的活動面貌。
4、交流成果
各個小組利用最擅長的方式展示活動成果相互交流,互相參考、互相啟發。 初稿形成后要廣泛的征詢意見,集思廣益聽聽師生以及家長的建議,及時加以修改,以便成稿更加趨于完美,最后進行集中成冊。
5、總結反思
每一次的總結既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評比的空間,也是競爭機制的良好效應。另外,及時的總結反思有助于下次活動的有效開展。
著名的教育先哲普羅塔克說:“兒童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積極有效地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實踐,在實踐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