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芬
字詞是閱讀教學和寫作的基礎,在字詞教學中,許多教師都是簡單、機械的對待,著名特級教師斯霞也曾說過:“小學階段千萬不可忽視字詞教學?!弊衷~教學,并不是像大部分老師認為的那樣:字詞是低年級的事情,其實中高年級也不應該輕視或忽略字詞教學,那么如何落實好中高年級的字詞教學呢?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有的放矢”
進入中高年級,不少老師對字詞教學是“愛恨兩茫茫”。有的老師會把文中所有生字新詞做成課件,音、形、義全面教學,這樣的話,學生學得乏味,教師不但教得枯燥,而且費時,低效;有的老師則認為識字是低年級的事,高年級學生不能等老師教,必須自學過關,由此導致了學生讀書不流利,錯別字增多,寫作時“張冠李戴”的現象時有發生。筆者認為這種做法都是有失偏頗的。高年級的語文課,必須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結構,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有的放矢的進行字詞教學。如《梅花魂》,要求識記的生成字詞比較多,如果把所有的生字詞都拿出來朗讀、檢查、識記,費時又費力。“玷”“眬”“眷”使學生在朗讀中有困難的,“分,抹,折”是多音字,容易讀錯的,“幽”“葬”“衰”是書寫上容易混淆的,其余的生字則讓學生自學解決。這樣有目的的教學,就有所側重,不平均用力,能有效幫助學生識記字詞,更好達成教學目標。
二、“有法可尋”
中高年級的字詞教學不能就詞學詞,而要適時、適度,整體發掘生字教學資源,盡可能發揮每一個詞語的最大功效。教學中,可以就某一個詞語,橫向、縱向對比學習,可以回憶,鞏固已學知識;可以探究,解讀文本意義;也可以引申,積累更多未知的知識。上連下綴,前后貫通,牽一發而動全身,整體建構生字學習的認知組塊。如《十六年前的回憶》中有一個詞語“嚴峻”,筆者認為首先應引導學生思考,搜索和“峻”形近的字,如“俊、竣,駿,梭”等。前三個字和“峻”的讀音相同,字義和各自的部首有密切關系。“嚴峻”可以理解為嚴厲、嚴格,如嚴峻的考驗,嚴峻的現實,嚴峻的神情等。在課文中,結合語境應理解為嚴重的局勢。如果只學到這里,學生獲得的還是詞語的表層意思,并沒有真正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深刻含義。因此,還應進一步引導:讀讀文章,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局勢的嚴峻?想一想,你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感受呢?這樣教學,就使學生所學的零星字詞構成了一個縱橫交錯的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生字詞的積極性,準確掌握所學字的音、行、義,避免了錯別字的發生。
三、“有情有義”
有的老師在教學字詞時,常常將教參或詞典的解釋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既加重了學生負擔,實際效果也不好。其實,“字詞解釋有情物”,教學中,要凸顯“感情”解詞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感情體驗,讓學生在感同身受中,不知不覺走進詞語的意境。如教學《桂花雨》,理解“浸”字,很多學生通過查字典,把他的意思念了出來。我搖搖頭表示否定:你雖然說的標準,可老師就是體會不到“浸”的感覺。這一問,學生都犯難了。這時,我又計上心來:你們看過媽媽在家里洗衣服,把衣服都放在裝滿水的盆里泡著的情景嗎?學生恍然大悟,再次紛紛舉了手,有的說:“水要很多,要高過衣服?!庇械恼f:“衣服都要被水浸透”我馬上問:那課文這里面“浸”該怎么理解呢?學生馬上就體會到,是指桂花的香氣濃郁,向四周彌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氣里似的。這樣教字詞,詞語不再是干癟癟的符號,學生聯系生活的情景,有了真實的體驗,就有了學習的興趣和欲望,當然比死記詞義效果更好。
以上是鄙人的幾點不成文的見解,有興趣的老師不妨在教學中嘗試一下。
參考文獻
[1]查舒雅.談小學語文高年級字詞教學的策略[J].好家長,2018(98):174.
[2]劉玉飛.談小學語文高年級字詞教學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24):129.
[3]左蕾.提升小學高年級字詞教學品質[J].教育藝術,201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