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端
摘 要:2019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以及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均提出要把立德樹人的要求落到實處,當教育指向核心素養,“知識核心時代”將真正走向“核心素養時代”,學校的任務不再是一味灌輸知識,而是給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核心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學生智慧和人格發展不可替代的“催化劑”,打破一些常規教學模式,嘗試讓學生進行自主命制試題,通過這種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折騰自己”的過程中,學生自身也能收獲良好的學習效果,最終達到提升學生化學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核心素養 ?自主命題
一、分析賞析高考題
2019年高考過后,課堂上我嘗試與學生一起賞析高考化學試題,并從中“萃取”出有用的素材來或模仿改編,展示2019高考全國I卷化學第7題:
《原題》陶瓷是火與土的結晶,是中華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質與化學有著密切的關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雨過天晴云破處”所描述的瓷器青色,來自氧化鐵
B.聞名世界的秦兵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經高溫燒結而成
C.陶瓷是應用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學成分是硅酸鹽
D.陶瓷化學性質穩定,具有耐酸堿侵蝕、抗氧化等優點
【老師】:今年全國I卷的這道試題,以陶瓷性質為載體,考查硅酸鹽的物理化學性質;尤其對“雨過天晴云破處”所描述的瓷器青色的考查,一方面考查考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化學知識的了解,另一方面考查物質的性質,側重分析與應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學與生活的聯系,把握物質性質、反應與用途為解答的關鍵。
請四位同學逐項分析。
【同學甲】:A項中氧化鐵的顏色是紅棕色,瓷器的青色不可能來自氧化鐵,故A項不正確。
【老師】:其余選項呢?
【同學乙】:B項中秦兵馬俑是陶制品,陶制品是由黏土經混煉、成形、煅燒而制成的,故B正確;
【老師】:你分析得很好,在化學必修一課本上對陶瓷的介紹是這樣的:陶瓷以黏土為原料,經高溫燒結而成。
【同學丙】:C項、陶瓷是人造材料,陶瓷與水泥、玻璃等同屬硅酸鹽產品,主要成分都是硅酸鹽,故C正確;
【同學丁】:D項、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鹽,硅酸鹽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具有不與酸或堿反應、抗氧化的特點,故D正確。
【老師】:同學們,大家分析的挺好,從這道高考試題中我們不難發現它自覺傳承我國科學文化,注重挖掘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和技術創新思想,選取了我國古代的陶瓷制造這一古代化學技術方面的成果,展示中華優秀科技成果對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貢獻,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激發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是一道好題,滲透著“立德樹人”的思想,體現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突出對中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考查。
二、模仿命制模擬題
模擬試題常以高考真題作為借鑒和模仿的依據,初步嘗試命制者可先模仿形式,然后注意體會高考試題深層次的考查目的和要求。
【老師】銅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之一,人們在史前時代就開始采掘露天銅礦,并用獲取的銅制造武器、工具和其他器皿;現代銅更是被廣泛地應用于機械制造、電氣、建筑工業、國防工業、輕工等領域,在中國有色金屬材料的消費中僅次于鋁。
【老師】和銅有關的素材多,課本上分布在初中、高中課本的不同章節里,下面咱們一起模仿2019高考全國I卷化學第7題共同命制一道模擬題,時間為十分鐘,各小組討論并推薦出一名代表來展示。
老師在多媒體上展示了和銅有關的試題素材,讓學生分組從中選取作為選項并給與講解分析。題干為:
《模擬題》銅是人類認識并應用最早的金屬之一,在我國古代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下列關于銅及其化合物的說法,錯誤的是( )
十分鐘后,各組推薦出代表來展示。
【同學E】我們小組命制的選項為:《抱樸子》中“以曾青涂鐵,鐵赤色如銅,“曾青”是可溶性鐵鹽
【同學F】我們小組命制的選項為:享有“鎮國之寶”稱謂的“后母戊鼎”屬于青銅制品
【同學G】我們小組命制的選項為:《千里江山圖》中含有很多著色的礦石顏料,其中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堿式碳酸銅
【同學H】我們小組命制的選項為:秦始皇統一幣制,規定金為上幣,銅為下幣,金和銅均屬于有色金屬
經過調整加工逐字校對打磨,形成了一道模擬試題。
《模擬題》銅是人類認識并應用最早的金屬之一,在我國古代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下列關于銅及其化合物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抱樸子》中“以曾青涂鐵,鐵赤色如銅,“曾青”是可溶性鐵鹽
B.享有“鎮國之寶”稱謂的“后母戊鼎”屬于青銅制品
C.《千里江山圖》中含有很多著色的礦石顏料,其中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堿式碳酸銅
D.秦始皇統一幣制,規定金為上幣,銅為下幣,金和銅均屬于有色金屬
學生在自主命題之后都會涌現出一些優秀試題選項和絕妙的解題方法,對同一知識點的考查出現了多種意想不到的方式,不同的切入角度和方式,實現了“同題異構”,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和思維。
三、課堂命制訓練
展示2019高考全國Ⅱ卷化學第8題,要求每位同學結合手中的資料和試卷等為素材。
《原題》已知NA是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3 g 3He含有的中子數為1NA
B.1 L 0.1 mol·L?1磷酸鈉溶液含有的PO43-數目為0.1NA
C.1 mol K2Cr2O7被還原為Cr3+轉移的電子數為6NA
D.48 g正丁烷和10 g異丁烷的混合物中共價鍵數目為13NA
五分鐘后,由化學課代表主持下共同命制出了一道試題:
《模擬題》2018年11月在法國凡爾賽召開了國際計量大會,會議將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定義修改為“1摩爾包含6.02214076×1023個基本單元,這一常數被稱為阿伏加德羅常數,單位為mol-1”。若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濃鹽酸分別和MnO2、KClO3反應制備1mol氯氣,轉移的電子數均為2NA
B.7.8gNa2O2與足量的水(H218O)反應生成的氧氣中所含的中子數為0.5NA
C.22g丙烷中含有的極性鍵為4 NA
D. 常溫下pH=2的H3PO4溶液,每升溶液中的H+數目為0.02 NA[節選自2019新課標Ⅲ]
四、課后反思與啟示
華南師范大學劉良華教授說的那樣:“學生親自編制一份高質量的試題,勝過做十份模擬試題。學生如果能夠編制一份高質量的試題,他就能夠解答其中的考題;正如能夠說出一句外語,他就能聽懂這句外語?!?/p>
本節課老師僅僅講了一道題,讓學生完成了兩道題的命制,在這過程中卻是讓學生由原先的被動做題轉為主動積極設計試題,學生在自主命題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個體能動性,學生命制習題過程都會經歷思考、探索、討論、總結的過程。學生自主命制習題不但給學生一個全新的學習方法,而且突出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極大提高了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教師也由被動式教課,轉變成學生學習的“催化劑”,從而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最終達到提升學生學科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考試中心揭秘2019高考語/數/英/理綜/文綜命題思路
[2] 河南省實驗中學名師點評高考化學試題:整體中規中矩 題型知識點相對固定
[3] 鄭淑芬. 基于學生命題,提高學生信息獲取能力的實踐研究 [J]. 中學課程輔導,2016(5)
[4] 2019年全國I、II卷高考化學試題
[5] 冉思毅.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教學模式的探究與實踐[J].語文課內外,2018(3)
[6]《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
[7]《【榜首】專家深度解讀學生“六大素養”,回答“教育要培..._百度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