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鳳
作文教學是整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也是困擾老師和學生的一大難題。絕大多數學生害怕寫作文,提起筆往往無話可說,無從下筆。許多老師在教寫作時也感到十分棘手,經常布置作文后泛泛而談,空洞說教后任由學生自由發揮。
我從教近三十年,一直潛心于作文教學的研究,也摸出了一點門道。小學不同的年齡段對作文要求有新的目標,即低年級強化“詞句訓練”只要學生樂于表達,中年級學生應重在“段”的訓練,要求學生學會表達;高年級學生加強“篇章訓練”最后要能自由表達。下面我想從三個階段談談怎么教的問題。
一、低年級作文教學重在激發學生的興趣。
“我手寫我心”低年級學生重在樂于表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呢?
1、照課文仿寫是低年級作文教學的重要手段
教材中許多的課文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更是寫作的典范。低年級學生的仿寫從句子開始,如仿寫比喻句、擬人句或固定的句式,句的訓練要多次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仿寫要從易到難,循序漸進。
我在教學一年級上冊《青蛙寫詩》一文后,這樣啟發學生:“孩子們,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像我們詩中說到的標點符號呢?”學生你爭我搶紛紛說出自己的發現:豆芽、小鴨子、小雨滴……像逗號;輪胎、甜甜圈、小狗的眼睛…像句號;一串珍珠,小魚吐泡泡等像省略號;火柴棍、大蒜苗等像感嘆號。緊接著,我要孩子們模仿課文的格式,在詩的第一句寫一種動物想寫詩,中間寫動物們來幫忙,最后寫成詩后動物快樂地叫。通過屏幕上固定的模板,孩子們寫詩信手拈來。
這節課,孩子們興致高漲,都想讓老師欣賞自己寫的詩。仿寫為孩子輕松練筆廣開“寫”路,激發了他們樂于表達的興趣。
2、加強看圖寫話和練寫日記的教學
看圖寫話直觀、形象,是低年級練習寫話的必要手段。說和寫在低年級作文教學中密不可分。教學時可先引導學生觀察: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們在干些什么?弄清這樣基本問題后,再引導學生圖上的內容連起說,不斷補充,最后連句成段。
在孩子有一定的表達能力后,低年級的孩子可嘗試以日記的形式,用一句或幾句話寫出一天中最想記的事情,但一定要“我手寫我心”樂于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是老師放手訓練孩子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樂寫、勤寫、多鼓勵讓孩子在寫作的道路上揚帆起航。
二、中年級學生作文教學要在選材、結構及內容具體上下功夫。
中年級作文是整個小學作文的關鍵時期,整個階段要求學生不但要圍繞中心來寫,還要做到內容具體,結構清晰。
1、繼續仿寫,并逐漸學會構段分層。
許多文章結構清晰、語言優美是仿寫的好材料。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仿寫文章的構段方式,如總分總的結構,還有前后照應,過渡句的妙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都是中年級的仿寫應掌握的技巧。根據中年級強化段的訓練和要求,針對不同資質的學生,給他們量身定制寫作要求。每篇文章都要分開頭、中間、結尾三部分來寫,每次習作嚴格要求學生按規定的段落進行習作。學困生只要求寫三段話,開頭、中間、結尾各寫一段。中等生,寫三至四段話,除開頭和結尾外,中間一至二段話,且能圍繞主題展開寫,要做到結構清楚,內容具體。優等生,段落不固定,開頭與結尾最好能前后照應,點明中心,文章要有詳有略,最好還要有優美的詞句。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自然對文章的段落結構有一定的認識了,也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技巧。
2、讓學生走進生活,積累素材,做到有話可寫。
我認為生活中素材的積累是學生寫作的關鍵。作文來源于生活,學生只有親身經歷了,才有寫不完的話。在教《秋天來了》一文時,我讓學生走進大自然,觀察秋天的田野,看看稻谷、玉米;觀察山林,看看樹葉、花草;觀察山坡、感受桔子滿山,蘋果飄香,再感受秋風的涼意,秋陽的溫熱,動物的活動等。寫一次活動,我就組織孩子們搞野炊,做游戲……等。僅有生活實踐不夠的,優秀的老師會在教學時,創設情境,指導孩子們如何抓事物特點來表達。如有一次寫觀察作文,我要求他們來拿自己最喜歡的一樣來介紹。在他們對著自己喜愛的物品觀察數分鐘后,依次說出自己最喜歡的物品的外形特點。但我要求學生在說話時,要注意順序、如寫花、可按干、枝、葉、花的順序,也可按色、味、形狀的順序;寫泥塑、可按由整體到部分或由前到后,自上而下的順序。學生由看到思、再到說,全有據可依,有話可說,同時教師指導了寫法,先易后難,循序漸進。最后引導學生展開由表及里的聯想,說說除外形特點外,自己喜歡它的原因,要求展開對比、突出事物。這節課,老師看似無意,實則處處用心,引導學生把作文內容寫得條理清晰,內容具體。
三、高年級學生寫作既要學會布局謀篇,又要寫出各具風采有個性,有特點的文章,這樣才能達到百花齊放的效果。
寫文章布局謀篇,除了要考慮開頭、結尾、段落過度,前后順序,題材詳略外,伏筆照應,結構的獨具匠心更為重要,下面我想從以下兩方面談談如何布局謀篇。
1、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
文章好的開頭,一下就能抓住讀者的心,激發讀者的興趣,好的結尾亦能起到總結、畫龍點睛的作用。若開頭和結尾能前后照應,整篇文章也熠熠生輝。不同的文章開頭也不盡相同,常見的開頭有以下幾種:1、開門見山式。一開頭就緊扣題材點明與內容有關的人、事、物,這種開頭簡潔明了,單刀直入是很多人的首選。2、抒情式開頭。文章一開始就把自己的愛憎感情抒發出來,讀使讀者在情緒上感受感染;3、引用式開頭。在文章的開頭引用詩、歌、名言警句,增強說服力。4、排比式開頭。以同類的幾種事物放在一起說明一個主題,給人氣勢磅礴之感,還有提問式,議論式等等開頭。這些開頭各有千秋,要根據文章的體裁、內容來謀略。
2、圍繞中心巧妙安排材料,讓妙筆生花。
五年級下冊四單元作文是寫《一件感人的事》,課堂上,學生們列舉的事例無非生活中的小事,如親人對自己的照顧,同學的幫助,老師的關愛,陌生人的樂于助人……“太陽底下無新鮮事”何況我們都是平凡的人,平淡的生活中很難體現“感人”這一主題,須進行合理加工,把發生在幾個人身上的事放在一個人身上,或是平時積累的感人素材搬過來,進行巧妙地布局。下面我以《媽媽給我雨中送傘》為例,具體談談如何布局謀篇。
首先,內容上圍繞感動進行深挖。大雨磅礴的環境描寫,自己焦慮不安的神態心理描寫表現我急需要傘;媽媽送傘過程中可能自己被淋濕,也可能摔跤,還可能太忙。有可能自己正生病等表現媽媽送傘不易令我感動;我對媽媽的關心、親近、表達感動,這樣把平時媽媽令我感動的素材都可搬來供寫作時選擇。其次把這些材料選擇性巧妙布局,使文章波瀾起伏,吸引讀者。如開始就可在描寫環境時寫自己的擔心家中無人送傘,并交待原因,為后來媽媽的意外出現給我的驚喜、感動埋下伏筆。還有為表現自己孤獨、害怕、為感動“加料”,可寫電閃雷鳴雨沒有要停的跡象,再寫同學陸續都被接走了,這樣對比著寫效果會更好。寫媽媽摔跤不宜直接描寫,而應安排在我和媽媽見面時對其進行外貌描寫時。最后還得從表達上下功夫。如語言描寫和神態,動作、心理描寫相結合,對話的三種形式如何安排穿插。經過這樣一番深思熟慮,平淡的小事也會大放光彩,文章自然與眾不同了。
當然作文要寫出個性,寫出彩是件很不容易的事,除了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多觀察生活、勤于練筆外,通過寫作來表達真情實感,找到寫作的樂趣才是最重要的。文學創作的路雖然漫長而辛勞,但只要老師用心去教,學生努力去學,孩子們終將破繭成蝶,寫出獨具特色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