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思敏
【摘要】 大量幼師專業學生在就業不久后就選擇轉行放棄自己所選擇的專業一直是讓學校以及我們當地幼兒園困擾的一大問題,本文試圖從社會、幼兒園以及學生自身這四個層面分析原因,并找出相應解決方案緩解這一問題。
【關鍵詞】 ?幼師學生轉行 原因 解決方案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2-181-02
一、幼師專業學生就業現狀
2018年11月—12月,借著2016級學生隨崗實習的機會我走訪了與我們有合作關系的各幼兒園,并與在這些幼兒園工作的學生進行深入交談,發現了一個讓我感到震驚并很憂心的事情,從2011年至今,七年時間里除去自主選擇升學參加高考進入大學深造的學生,我們共向各幼兒園輸送畢業生220余人,但是人是才畢業不足一年的學生,將近20人是畢業將近兩年的學生,畢業越久的學生留在幼兒園的人越少,11年畢業的學生基本在幼兒園里看不到蹤影了,更令人憂心的是這些留下的學生也有一半以上有轉行意向,狀況堪憂。為此,我與學生、幼兒園方都做了一定的交流,總結了以下幾點原因。
二、學生轉行原因分析
(一)幼兒園因素
1.工資待遇低
幼兒教師工資待遇偏低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幼兒教師工資偏低,我們的學生都是在私立幼兒園工作,平均年收入在1.5萬~2.5萬之間,基本屬于最低工資了。二是幼兒教師的社會保障水平較低。在與學生的交談中我們知道除了極個別幼兒園,大部分的幼兒園是沒有其他的社會保險的,有也是最低標準。
我們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家境不太好的學生,這么低的工資待遇,讓走上社會后有了一定家庭負擔的學生感覺壓力很大,因此會被其他一些工資要高的行業吸引,選擇轉行,放棄自己的專業。
2.在園發展空間小,培訓機會少
我們的學生都是在民辦幼兒園,園里的培訓園內并不是很多,且專業性不強沒有提升教學素質的意義,這讓我們的學生盼望著去園外培訓,而民辦幼兒園里的外出培訓機會極少,僧多粥少,很多幼兒園就采取論資排輩的方式,首先是教學經驗豐富的年長老師,然后是市區職業學校畢業的畢業生,最后才是我們學校本專業的畢業生,因此基本上學生都沒有機會出去進行學習,也沒有太多晉升的機會,因此覺得職業前景不大,失望離開。
3.部分幼兒園管理過于嚴苛,缺乏人文關懷
從與畢業學生的交談中我發現,在一些幼兒園老師缺乏充分的教學自主權,教師評價和獎勵制度欠公平合理,解,幼兒園的各項規章制度過于嚴格,管理者對教師經常缺乏賞識與肯定等。同時,教師加班司空見慣,而加班工資卻很少甚至沒有,久而久之教遇到困難和失誤時缺乏幫助與諒師容易厭倦工作,選擇轉行。
(二)社會因素
1.社會地位低,缺乏對應的尊重
幼兒教師在我國的教師隊伍中一直處于弱勢群體,有些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就是給自己的孩子找了個漂亮的高級保姆,沒有社會地位,因此對老師頤指氣使,有問題就一味責怪老師,不愿與老師好好溝通挫傷了老師們的工作積極性,同時很多社會人士也對這一職業存在偏見,我們的學生出去向別人介紹自己的職業時,也常常受到輕視,這些學生畢業時年紀尚輕,很容易受周圍環境影響,在連續打擊下就很難產生職業認同感,因此會選擇放棄本專業。
2.社會期望高,壓力大
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因此對幼兒園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幼兒教師既是關心幼兒生活起居的保姆,也是懂教育的教育家,又是精通琴、棋、書、畫的藝術家,還是做好家園聯系的外交家。幼兒教師被有些家長看成了萬能的機器人,一旦不滿,家長又能隨意向管理者投訴,使教師腹背受敵,壓力極大。
(三)自身因素
1.學生自身的專業素養與教育發展要求之間產生矛盾,從而產生強烈的挫敗感
現代幼兒教育要求幼兒教師必須具備教師的基本素質。這些素養有:對兒童認識和理解的知識、管理幼兒的能力,對幼兒活動設計和實施的能力、與家長溝通的能力、以及一些基本的藝術素養(兒歌彈唱、舞蹈、美術等)等。可是我們的一部分學生在學校時并沒有扎實的學習這些知識,培養這些能力,結果進入幼兒園之后發現既不能很好地管理幼兒,對幼兒的一些行為產生正確的認知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又不能很好的組織實施幼兒的活動,甚至基本的彈唱跳畫也不能很好地完成,在進入工作崗位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深受挫敗,從而選擇離開。同時,部分學生在畢業后工作崗位上因為與同事、家長、領導、幼兒溝通出現問題,關系不融洽而導致離職的傾向或行為。
2.職業倦怠感嚴重
所謂職業倦怠,是指從業者因不能有效緩解由各種因素所造成的工作壓力,或深感付出與回報不對等而表現出的對所從事職業的消極態度和行為。學生產生職業倦怠,究其原因在于:一是感覺這份工作并不是當初想象中的那么有意義,二是在工作上的付出得不到大家的肯定,付出與所得不成正比……
3.學生學歷太低,發展的機會小
我們的學生都是中職畢業的學生,由于現在的教師規定,她們的這個學歷沒有辦法去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更沒辦法參加公招考試,只能在私立的幼兒園兜兜轉轉,看不到改變晉升的希望,選擇離開。
三、改善幼師專業學生就業后大量轉行這一現狀的對策
(一)從幼兒園因素出發
1.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完善獎懲制度
幼兒園能提高合理的提高教師基本工資,其次提高內部教師工齡工資,同時,除教師應享有的固定工資外,對于加班、獲獎、有突出貢獻等要實施激勵政策,在工資待遇上有所體現,讓教師覺得自己的付出是有回報、有價值的。讓教師得到實惠,最后要完善獎懲制度。在執行這些制度要做到考核方式公平透明。
2.加大教師升職空間,合理安排培訓機會
園長要對本園教師水平整體把握,做到心中有數,分配教師要發揮教師長處達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效果。首先,在日常的工作管理者中,也可以根據教師的特長,興趣意向安排有一定挑戰性,開拓性的工作崗位,激發教師的自信心上進心,或者實施競爭上崗制度,鼓勵全園教師參與,給予更多的專業自主權和晉升機會。其次,還要關心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努力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培訓和學習機會,平衡合理的安排培訓機會。
3.創設溫暖、和諧的幼兒園工作環境
民主、寬松、團隊和諧、積極向上的工作環境能夠有效促進幼兒教師的主動性,降低職業倦怠感。幼兒園要創設一個舒適溫馨的物質環境,完善幼兒園教學設施,同時要努力營造寬容、開放的文化氛圍和創設安心的精神環境,不能讓環境變得封閉、狹隘、充滿矛盾,同時在老師遇到困難時能及時的給予支持和幫助,讓幼兒教師在幼兒園內工作的舒適、安心,有歸屬感和幸福感。
(二)從社會因素出發:提高幼兒老師的社會認可度
因為大眾對幼師缺乏認識,不能理解幼兒教師勞動的復雜性、特殊性和創造性,導致了對幼兒教師職業期望過低。基于此,一方面幼兒園應該加強對家長及社會的宣傳力度,展現幼兒教師的良好形象,使社會公眾加強對幼兒教師職業的了解,改變對幼兒教師職業形象的偏見和傳統觀念。作為家長,最好也能夠參與到幼教過程中來,真正體驗與感受幼兒教師工作的特點,進而加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與理解。另一方面,幼兒教師應提高自身專業化水平,通過自身的學歷晉升及培訓、繼續教育等途徑提高自身職業素質,更深入地了解與理解幼兒各年齡階段發展特點,有針對性地教育孩子。使公眾得到認可,幼兒教師是具有專業技術的職業,應該得到社會的尊重與肯定。
(三)從自身因素出發
1.從多方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1)學校方面
我們作為培養幼師的學校在課程設置上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教師的基本素質相關課程的培訓,并且與幼兒園聯合設置相應的過關制度、學分制度,只有通過相應課程的考核,才能允許實習,否則就要重修,幫助學生在學校打好基礎,出去后能更順利的進入相應的崗位。同時,最后,還要加強專業道德和專業精神的培養,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和師德教育,提高專業道德和專業精神。
(2)學生自身
學生可以通過繼續教育、能力培訓等多種手段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也可以在工作崗位上可以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向不同類型、不同級別的教師相互學習,共同成長。在理論學習及實踐交流過程中,她們能夠不斷接受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能,從而滿足自己業化成長的需要。
2.鼓勵學生在工作后進行繼續教育,提升學歷及素養
鼓勵學生在畢業后通過電大、成人大學等多種手段進行繼續教育,提升自己的學歷,同時通過繼續學習取得教師資格證,為自己的職業發展創造條件,同時也為今后進入公辦教師的隊伍發展可能性。
小結
幼兒教育是我們國家的朝陽產業,幼兒教師是這一行業的中流砥柱,幼兒教師隊伍的穩定,直接影響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同時教師隊伍的穩定又直接影響幼師專業的發展,針對現有大量青年教師剛就業不久就匆匆離職的流失狀況,我們應采取積極主動策略,維持幼兒教師隊伍的穩定,促進新任幼兒教師的發展,從而幫助這一產業蓬勃的發展,為我們培養出優秀、健康的下一代做出努力。
[ 參 ?考 ?文 ?獻 ]
[1]歐美燕.幼兒教師流動原因分析與改善對策[D].《現代職業教育·職業培訓》,2017年第01期.
[2]徐秋霞,幼兒園青年教師流失現象分析[M].《文教資料》,2014年第03期.
[3]于海靜.幼兒教師流失的影響因素分[M].《教師博覽·科研版》,2015年第02期.
[4]李攀.河南省幼兒教師流動研究:基于教師激勵的視角[D].河南大學,2010.
[5]梁春娟.社會學視野下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研究:以重慶市主城區民辦幼兒園為例[D].西南大學,2010.
[6]李紫陽.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失的原因及對策[D].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