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燒毀了什么?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4月16日報道,此次火災主要傷及的是巴黎圣母院主體頂層部分,包括最高的哥特式塔尖及其下面的木制框架。這個塔尖建于19世紀,木制結構。尖頂上的銅公雞也一同被燒毀,圣母院內一些大型油畫無法取下運出,受到損害。此外,尖頂下面的木質框架也在大火中被燒毀,按專家描述那里“如同一座森林”。而之所以被稱為“森林”,原因是它在建造時使用了大量的木梁,每根木梁都要耗費一整棵大樹。尖頂下面的木質框架所使用的樹木大部分是1220年被砍伐,已有800多年歷史,該木質框架也是巴黎圣母院中最古老的部分之一。
?“大火吞噬著巴黎圣母院,震驚了整個民族。幸運的是,巴黎圣母院主體結構保存了下來。根據法國媒體報道,巴黎圣母院內保存的大部分藝術品已于15日晚連夜被送到了巴黎市政廳,后續將送到盧浮宮保管。但是其中一些十七世紀的名畫可能遭到損毀,修復難度大。16尊銅像、雙塔鐘樓、耶穌受難荊棘冠、路易九世的一件長袍,以及三部管風琴等都幸免于難。
大火為何破壞力度如此大?
為何堂堂法國竟然無法應對在本國首都的一場大火?這個問題是全世界每個人心里的共同疑惑。而在專業人士眼中,這樣的疑惑恰好證明,我們并沒有認識到現代城市中的救火之難。
在巴黎圣母院起火后不久,美國總統特朗普就通過社交媒體建議用消防飛機空中灑水滅火。但法國方面稱,使用消防飛機向下灑水時,數噸水的巨大沖擊力可能導致整座建筑倒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隨后援引消防人士的觀點稱,巴黎圣母院的特殊結構——石質外墻、木質橫梁與哥特式的建筑風格增加了滅火難度。據介紹,由于巴黎圣母院的這種結構相當脆弱,一旦遭到外力沖擊可能整體倒塌,甚至危及周圍建筑和人群的安全。
巴黎圣母院滅火現場的另一個細節引發了新的質疑——消防車噴出的水柱似乎夠不到著火的巴黎圣母院上層建筑。巴黎圣母院的兩座鐘樓高69米,標志性尖塔更是高達90米,而現場消防車的臂展目測只有30米左右,噴出的水柱只能在火場外圍降溫。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消防水柱的沖擊力度其實相當大,巴黎圣母院被大火焚燒后的脆弱木質結構能否承擔得起這樣的沖擊還很難說。這可能也是巴黎消防部門采用保守滅火措施的原因之一。還有種說法是,巴黎消防員首要任務是搶救巴黎圣母院內部被大火威脅的大量文物。
中國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三級指揮長陳維奇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巴黎圣母院的火災充分展示了現代城市高層建筑滅火之難。他強調,這是世界公認的難題,一般高層建筑功能繁多,內部相當復雜,“火災發生時,整個樓層就像煙囪一樣,成為火勢蔓延的通道,可以迅速將整個建筑都變成火場。而且樓層越高,風力越大,風又是火勢迅速擴散的主要因素,很容易形成立體式燃燒。這導致許多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時,火勢都難以控制。”
大火后唏噓和爭議中的思考
一場大火燒痛了巴黎人的心,不少巴黎人當場失聲痛哭,“感覺就像失去了家庭成員”,45歲的營銷總監博內說,“對我來說,這里有太多的回憶。”
文物的嚴重損失令人心痛,但巴黎圣母院大火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反映的是法國和歐洲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巴黎圣母院這場大火是不應該發生的。雖然相關調查可能需要挺長時間,這么重要的文物被燒,反映了巴黎相關部門管理上的不善。圣母院正處在修繕中,但修繕的結果竟是這樣。有報道猜測,火災可能因樓頂的電線短路引起,而這是防火最基本的常識。法國頂級文物如果真因這個原因遭火災,是難以原諒的。鑒于巴黎圣母院是人類文化遺產,法國有義務保護好它。法國還有很多其他世界級文物,如果對它們免遭橫禍的保護就是這個水平,那么很難讓人放心。
巴黎圣母院在法國人心中
地位有多高?
? “它為出生而鳴,它為死亡而鳴。日日夜夜,時時刻刻。”歌劇《巴黎圣母院》的這句經典臺詞,道出了巴黎圣母院在法國人心中的地位:它已經與巴黎和法蘭西的脈搏融為一體,以至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發生時,法國人是多么驚惶。這是法國的至暗時刻,巴黎人都在流淚。巴黎圣母院不只是法國的,更是歐洲文明的一部分。
?這座古老的哥特式建筑不僅是文化的象征,更是法國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在這里,舉行過拿破侖加冕儀式,還有無數名人的葬禮。記憶中尤為經典的一幕是,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戴高樂將軍特地前往巴黎圣母院感謝庇佑。而在雨果的筆下,巴黎圣母院是“偉大的石頭交響樂”,每塊石頭不僅是法國歷史的一頁,還是科學和文化史上的一頁。這也是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對此趨之若鶩的理由。
巴黎圣母院,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納河畔,是標準的哥特式建筑,始建于1163年,于1345年完工。作為巴黎最具代表性的古跡之一,巴黎圣母院因法國作家雨果的同名小說而聞名于世。每年吸引游客大約1300萬人次。
巴黎圣母院,作為歐洲三大教堂之一,是巴黎的四大地標之一,對法國乃至整個歐洲文明的發展和見證,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影響。
巴黎圣母院,整座正面雙塔高約69米,后塔塔尖高約90米,正面寬47米,正廳深約125米,可以同時容納9000人。巴黎圣母院內部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收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是法國人民的智慧所在,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
(本版稿件綜合新華社訊、《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