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香萍
摘要: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體現了國家對基礎教育的極度重視,也體現了對兒童的關注和關愛。然而,自古以來,“差生”這個無情的字眼卻充斥在我們校園的每個角落,甚至為數不少。在我們的潛意識里,“差生”似乎總是“孺子不可教也”。但“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的最高教育宗旨指明了我們的教育是為一切學生服務的,每個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我們不應該忽視和放棄每個孩子,所以“差生”及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極為重要。根據幾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應“愛心”即“細心、耐心、熱心”教育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
關鍵詞:教育、愛心、“差生”
一、細心發現,深入了解,打開你的心靈之窗。
后進生常常表現自卑封閉。但我們應當看到無論是其在學業上的后進還是行為品質上的后進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明白了這點我們的工作首先應從細處著手深入了解造成其后進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治病救人。
一般來說,造成后進生差的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的失誤(如溺愛無度、包庇縱容、放任自流、粗暴無禮等),也有學校教育的失誤(如違背教育規律、不懂教育藝術、偏待學生等)和社會不正之風的影響,但這只是外因。根據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長期的觀察發現,造成后進生差的內因常以以下幾種矛盾的形式出現:
1.自尊和得不到自尊的矛盾。
由于被冠之以“差生”的名號,長期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后進生的心理因此顯得脆弱而敏感。其實他們有很強的自尊心和自我保護意識,所以當受到老師的當眾批評或訓斥時,他們往往會當眾頂撞;或對老師的恩賜、庇護產生強烈的反感……了解了這一點,我們應該對他們多一些理解,力求做到“八不批評”:即早晨不批評;當眾不批評;無意做錯事不批評;無意做錯事和回答問題出錯不批評;一時想不通不批評;思想出現反復不批評——其目的是為了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為后期的轉化工作做好準備。
2.好勝和得不到勝利的矛盾。
由于自尊心的驅使,每個人都有好勝的一面,后進生也不例外。但由于他們的學習基礎差,道德認識水平低下,一時又難以取勝。于是只有在不良行為上出風頭,以引起他人注意和滿足其爭強好勝的心理。抓住李這一點,班班主任要善于創造有利的條件讓他們改變自己。一般要做到:優先提問、優先批改、優先家訪、優先表揚、優先幫助、優先選拔。
3.積極上進和意志薄弱的矛盾。
班主任應當看到后進生差大多不是智力上的原因,而是學習不努力、基礎差造成的。他們有上進的愿望,但長期以來已經形成了一種懶散、怕苦、注意力分散、意志薄弱的心理缺陷,所以他們往往經不住誘惑,表現反反復復。而一旦出現了問題,他們首先反省的不是自己,而更關注的是老師和同學對他的看法和態度。抓住了這個矛盾,班主任因勢利導,給他們及時的教育和幫助,使他們重新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和勇氣。
總之,后進生在日常學習和行為中的表現,從表面看是我行我素,對什么都漠然置之,其實他們的內心常充滿著進與退、上與下的復雜矛盾。班主任要善于抓住這個內因,與外因結合,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標本兼治,這樣才能打開他們那緊閉的心靈之窗,了解他們,幫助他們。
二、耐心教育、尊重信任、使你擁有健全的人格。
俗話說:天生我才必有用!教育家馬卡連柯把后進生看作是未經雕琢的璞玉。 那么,班主任的責任就在于耐心細致地雕琢去掩蓋在其表面的雜志,使他重放光彩。
1.尊重信任。
尊重和信任是聯系師生情感的紐帶。每個學生都有自尊心和榮譽感,后進生同樣也渴望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班主任尊重、信任學生,就要注意保護其自尊心不受傷害,如要做到前面提到的“八個不批評”和“六個優先”,不能因為“哀其不辛、怒其不爭”而在教育時言語過激(如揭老底、戳傷疤等)。只有給予后進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才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改過自新”的勇氣,進而健康地成長。
2.耐心細致,善于捕捉其身上的積極因素。
(1)緊抓起點。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每當進入新學期或新學年,許多同學便以此為起點樹立新的目標。所以班主任要特別注意后進生在開學的第一天、第一堂課、第一次作業、第一次活動、第一次同其接觸的“首因效應”,要善于發現并抓住其閃光點,助其樹立信心,并把決心付諸行動。
(2)善抓點滴進步。后進生偶爾得一次好成績或因做了某件好事受到表揚時,更會產生奮起直追的勇氣和力量。班主任要及時抓住這個閃光點因勢利導,促其轉化。
(3)常抓其各個方面的積極因素。后進生身上的積極因素既是多方面也是微弱的,常常“一閃即逝”,所以班主任要有一雙慧眼——善于觀察,只要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就應該及時表揚鼓勵,使之發揚光大,繼續前進。
其次,后進生身上的缺點和錯誤是明顯的,而優點和長處則是少而隱蔽的。這就意味著我們的班主任更要有一顆慧心,在教育時要注意方式方法——即對他們要看“變”而不是看“扁”,要立足于“爭”,而不是“整”,要著眼于“救”而不是“批”,要著手于“拉”而不是“推”。這樣才能把他們身上的積極因素挖掘出來,從而更好地因材施教。
三、熱心投入,給你一片希望的綠洲。
熱愛學生是老師的天職。愛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金鑰匙,是點燃學生心靈的火炬。尤其對于后進生,由于他們的心靈遭受過創傷,精神蒙受過刺激,這就更需要我們用愛的溫暖去醫治他們心靈的創傷,用愛的甘露去洗滌他們精神的污垢——“把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讓他們得到一片希望的綠洲。
1.關心學習、關心生活,幫助其樹立學習的信心。
大多數后進生學習成績差,對功課沒有信心。所以班主任首先應該在學習上給予他們切實的幫助。如幫助他們補課、輔導作業、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等等。只要能讓他們感覺到老師的幫助是真誠的,是真的希望他們進步,他們為不辜負老師的期望便會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其次,還要關心學生生活。當有人遇到了困難,伸出你的援助之手;當有人病了,給他一聲親切的問候或帶他們去看醫生;當有人犯了錯誤,批評教育的同時不要忘了減輕他的心理壓力: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改正……久而久之,學生會被你的真情所感染,更會被你的真心所感動,為回報你的“三春暉”,他會讓自己的“寸草心”長成一片綠洲。
2.發揮集體教育的優勢,幫助其走出困境。
由于造成后進生“后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光靠班主任一個人孤軍奮戰,難免會顧此失彼。所以要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還需要發揮集體教育的優勢共同來完成。
首先,要借助班集體的力量,如采用“手拉手”,讓部分先進學生幫助后進生,既可以形成強大的教育優勢,也可以使后進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從而產生集體榮譽感,逐漸進步起來。
其次,要與家庭和社會聯手,共同幫助教育孩子健康成長。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后進生的產生與家庭教育的失誤不無關系,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家長的工作,使他們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正確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另外,班主任還要注意社會特別是學校附近的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及時調整對策,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理想的環境。
不論細心、耐心地教育,還是熱心地投入,歸根結底都離不開一個字——“愛”!有愛,我們的教育才彰顯出其魅力; 有愛,差生的心靈才不會荒蕪;也正是因為有愛,我們的世界才顯得如此美麗——請相信,只要有愛,就沒有永遠的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