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自己父親的錢會涉嫌犯罪被追究刑責,這是江蘇省淮安男子劉某(化名)想不到的事情。
“這筆錢,我認為是我父親多年做糧食生意積累的錢,也不存在我是否歸還,因為我是他唯一的兒子”,身在法庭上的劉某怎么也弄不明白,他第一次從父親處借款100萬元涉嫌詐騙,第二次從家中保險柜中拿了130萬元涉嫌盜竊。盡管230萬元都被賭博輸掉了,但他卻堅持認為這是家事,并不涉嫌犯罪。
1991年出生的劉某是父母唯一的兒子,一直被溺愛。劉某的父親是上門女婿,劉某則跟其母親姓。提及劉某的父親陳斌(化名),當地居民無不夸贊他是個能人,作為一個上門女婿,不但把這個家撐起來,而且經營得有聲有色,在當地還得了個“糧食大王”的稱號。
在當地,農戶賣糧給陳斌時,拿到的都是陳斌打的借條,等陳斌將糧食賣出后再拿錢,多年來,他的信譽很好,當地農戶也相信他,有的農戶甚至幾年不拿賣糧款,而是將錢放在陳斌處周轉,多年來買賣雙方一直相安無事。
但是這一切在去年7月份發生了質的改變,社會上傳言陳斌的資金鏈已斷裂,而且為了替兒子償還賭債,陳斌欠了許多外債。三三兩兩的賣糧戶開始到陳斌處要賣糧款,此時他們才發現,社會上的傳言已成真:陳斌已無錢支付,而且陳斌稱錢確實被兒子賭博輸光了。
陳斌無錢支付農戶賣糧款一事木已成舟,有的賣糧戶開始到其糧食交易市場搬東西,有的則到相關部門信訪。
劉某聽說有許多賣糧戶到他家中要賣糧款,于是趕緊跑到青海躲避,后來在其父親勸說下,回來自首。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辦案機關開始以劉某涉嫌職務侵占對其立案,去年8月6日劉某投案,去年8月21日,淮安淮陰區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盜竊罪批準逮捕,因為在辦案機關看來,劉某所盜竊、詐騙的230萬元表面看受害人是其父親,實際上被害人卻是被打了借條的農戶。
說法
據辦案機關執法人員介紹,司法解釋規定,對于詐騙、盜竊家庭成員或者近親屬財物,取得諒解的,一般不認為是犯罪。確有追究必要的,應當酌情從輕處罰。案發后,父親陳斌也寫了份諒解書,但是由于此案涉及的230萬元并不是其父親“私錢”,而是農戶的賣糧款,所以這筆錢不能定性為該解釋中的近親屬財物。而且根據辦案機關調查,劉某與其父母并不居住生活在一起,劉某在其父親的糧食交易市場也沒有擔任任何職務,在生意忙的時候,就是負責照看一下糧食、指揮上下貨,他的父親不給他開工資,父親只是每月給劉某及其媳婦生活費。
目前,該案還沒有宣判,其父親也正在努力償還欠農戶的賣糧款。(摘自《揚子晚報》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