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少飛 魏若晨 羅章



摘 ? 要:以甘青青蘭種子為試驗材料,采用隨機區組法,研究25 ℃下豌豆苗不同浸泡時間的浸出液對甘青青蘭種子萌發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豌豆苗浸出液對甘青青蘭種子萌發的影響差異顯著,隨著浸泡時間的延長,種子萌發啟動時間和發芽率整體上呈現增加態勢。用豌豆苗浸出液浸泡30 h處理的甘青青蘭種子萌發情況最理想,萌發啟動時間比對照提前1 d,發芽率比對照提高11.11%,說明用浸泡30 h的豌豆苗浸出液處理甘青青蘭種子能夠促進其萌發。
關鍵詞:豌豆苗浸出液;甘青青蘭種子;種子萌發;影響
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藏藥甘青青蘭(Dracocephalum tanguticum Maxim.)是藏藥常用藥材之一[1],分布于青藏高原東南部和四川西部等海拔為1 900~4 150 m的地方[2-3],地上部分入藥,具有止血、愈瘡和清肝熱等作用[4]。隨著對藏藥甘青青蘭化學成分、藥理作用的研究不斷深入,致使對其藥材原料的需求量越來越大[5-11]。有關豌豆苗浸出液對甘青青蘭種子萌發影響的研究還未見報道。試驗研究了豌豆苗浸出液對甘青青蘭種子萌發特性的影響,以期對甘青青蘭的產業化生產提供一定理論依據。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材料
選用西藏農牧學院蘭小中教授提供的甘青青蘭種子為試驗材料。挑選種子顆粒飽滿一致的甘青青蘭種子,用0.5%次氯酸鈉溶液消毒3 min,無菌水沖洗3遍,再自然風干備用。豌豆苗取自于西藏農牧學院食品科學學院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室人工氣候箱培養15 d的幼苗。
1.2 ?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6年10月開始,在西藏農牧學院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室進行。設5個不同浸泡時間(用蒸餾水浸泡15 d的豌豆幼苗12 h、18 h、24 h、30 h、36 h)的豌豆苗浸出液和蒸餾水(CK),共6個處理,每個處理3次重復。試驗前,先將已經消毒后的甘青青蘭種子放在濾紙上,每個培養皿50粒種子,分別加入1 mL的上述豌豆浸出液和蒸餾水,然后置于恒溫培養箱中培養,每隔24 h向培養皿中添加蒸餾水及不同豌豆苗浸出液各1 mL,培養周期16 d。從處理第2天開始,每天統計種子發芽數、發芽率(以種子胚根伸出5 mm視為發芽),直至種子不再萌發為止(連續3 d種子不發芽視為萌發結束)。
1.3 ? 測定指標及方法
發芽率G(%)=G1/T×100%,G1為發芽的種子數,T=50;播種至第1粒種子萌發所需要的時間(h)為萌發啟動時間。
1.4 ? 數據處理
采用Excel進行數據分析,用Origin 8.6軟件作圖。
2 ? 結果與分析
2.1 ? 不同豌豆苗浸出液對甘青青蘭種子萌發啟動時間的影響
不同豌豆苗浸出液對甘青青蘭種子的萌發啟動時間有較大影響,試驗組種子萌發啟動時間大部分早于對照組。其中用浸泡18 h、24 h、36 h和48 h的豌豆苗浸出液處理的種子在第4 d開始萌發,與對照相比提前了1 d,表明豌豆苗浸出液促進了甘青青蘭種子的萌發有促進作(見圖1)。
2.2 ? 不同豌豆苗浸出液對甘青青蘭種子發芽數的影響
不同浸泡時間的豌豆苗浸出液對甘青青蘭種子的發芽數有不同影響,從2~16 d統計每天的發芽率,表明隨著萌發進程時間的推進,用浸泡18 h、24 h、36 h和48 h的豌豆苗浸出液處理的種子發芽率高于對照組。至16 d時每個處理的發芽種子數均達到最大,且浸泡30 h的豌豆苗浸出液處理的種子的發芽率最高為42.22%(見圖2)。
2.3 ? 不同豌豆苗浸出液對種子累積發芽率的影響
試驗組的種子發芽率均高于對照組,且隨著浸泡時間的增加,試驗組甘青青蘭種子的累積發芽率呈上升趨勢。對照的發芽率較低,其發芽率為31.11%。浸泡30 h的豌豆苗浸出液處理種子的累計發芽率最高,其發芽率為42.22%,比對照提高11.11%(見圖3)。
3 ? 結語
研究發現,隨著豌豆苗浸泡時間的延長,用其處理的甘青青蘭種子的萌發啟動時間縮短,種子萌發進程和累積發芽率呈上升趨勢,浸泡30 h的豌豆苗浸出液處理種子的發芽率最高,萌發啟動時間最短。豌豆為豆科植物,豌豆苗浸出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植物生長所必需的氮、磷等營養元素,尤其是其根部具有大量固氮菌[12-18],因此對甘青青蘭種子的萌發特性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在栽培甘青青蘭時可以嘗試與豌豆進行輪作,以期提高甘青青蘭的發芽率和藥材產量。
參考文獻:
[ 1 ] 中國科學院云南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
[ 2 ] 薛世萍,姜華,楊麗霞,等.藏藥甘青青蘭的藥學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0,17(9):111-112.
[ 3 ] 青海省生物研究所,同仁縣隆務診療所.青藏高原藥物圖鑒[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72.
[ 4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典委員會.衛生部藥品標準藏藥(第一分冊)[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5.
[ 5 ] 張曉峰,胡伯林,王生新.唐古特青蘭化學成分[J].植物學報,1994,26(8):645-648.
[ 6 ] 靳涵.唐古特青蘭提取物藥效研究及其抗缺氧產品開發[D].蘭州:蘭州大學,2007.
[ 7 ] 李霽昕.兩種藥用植物長葉火絨草和甘青青蘭化學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07.
[ 8 ] 鄭洪婷,張國剛,鄭亞夫,等.藏藥甘青青蘭脂溶性化學成分的研究(I)[J].中國藥物化學雜志,2007,17(5):314-320.
[ 9 ] 海平,陳媛,張翠瑩,等.藏藥唐古特青蘭抗菌作用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1997,8(1):19-20.
[ 10 ] 劉建英,劉玉梅.青蘭屬植物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2012,33(13):314-319.
[ 11 ] 胡君茹,姜華,李喜香.對藏藥甘青青蘭4種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J].西部中醫藥,2014,27(6):10-13.
[ 12 ] 楊敬軍,馬令法,何淑玲,等.豌豆苗浸出液對匙葉翼首草種子萌發特性的影響[J].廣東農業科學,2013,40(22):42-44.
[ 13 ] 王敏,葉菊,馬才,等.響應面法優化回流提取藏藥甘青青蘭總黃酮工藝[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8,24(11):36-40.
[ 14 ] 尹秀,鄧云天,羅新勇,等.鹽脅迫和干旱脅迫對藏藥甘青青蘭種子萌發的影響[J].種子,2017,36(4):17-20.
[ 15 ] 周雪杉,武尉杰,和靜萍,等.藏藥甘青青蘭石油醚部位化學成分研究[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4,28(3):27-29.
[ 16 ] 沈杰,葉蘊華,周亞偉.藏藥甘青青蘭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09,44(3):170-175.
[ 17 ] 葉于聰,陳欽銘,柴鳳玲,等.藏藥唐古特青蘭耐缺氧和清除氧自由基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草藥,1994,25(3):134-167.
[ 18 ] 歐陽飆.藏藥甘青青蘭生藥鑒定[J].時珍國醫國藥,2000(10):897.
(收稿日期:2019-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