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林
摘 ? 要: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茶葉作為我國飲食文化的重要部分,越發被人們所追求。茶葉因種植方式不同,品質相差較大,價值高低不等,銷售市場也相應不同。作為茶葉種植基地,為實現更高收益并形成品牌效應,種植無公害茶葉具有重要意義。對此,簡單探析了無公害茶葉的高效種植與管理技術,以期進一步提高我國茶葉品質,為我國茶文化的推廣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無公害茶葉;高效種植;管理技術
眾所周知,茶葉品質不僅關系著飲茶人的口感,還關系著人們的身體健康。近年來,隨著飲食安全事故的相繼發生,社會對飲食安全越發重視,對無公害食物的需求不斷增大。在此背景下,為保障所種植的茶葉在市場上脫穎而出,應依照廣大消費者的需求,積極開展無公害茶葉的種植,保障茶葉質量,以此擴大茶葉市場,提高茶葉種植效益,帶動茶葉種植戶的經濟發展。
1 ? 無公害茶葉的簡單概述
無公害茶葉主要是指在符合我國規定的無公害種植條件下,茶農依照特定生產規范展開種植與生產,保障最終產品中的重金屬含量、農藥殘留、有害微生物等符合國家標準,對人體無危害。并且,在無公害茶葉種植中,若茶葉內銷則需要符合我國規定標準;若茶葉外銷,則需要符合進口國家的相應標準。在無公害茶葉生產中,應科學種植、合理用藥、農業與生物防治[1]。
2 ? 無公害茶葉的高效種植技術
2.1 ? 科學選擇茶樹品種
在無公害茶葉種植中,品種的選擇尤其重要,應遵循以下幾點:其一,茶農應因地制宜,選擇與當地環境更為契合的茶樹品種開展種植工作,保障當地氣溫、氧氣含量、降水量等滿足生長需求,保障茶樹健康生長,提高茶樹免疫力。其二,在茶樹品種挑選中,為規避化學藥物等的大量使用,應選擇抗病性強的茶樹種類,規避病蟲害影響,保障茶葉質量與產量。其三,在品種挑選中,應開展試種工作,觀察茶樹苗質量,挑選生長狀態最佳、茶葉品質最佳的種類[2]。
2.2 ? 茶樹種植
茶園種植使用雙行條栽或者是單行條栽為最佳,單行設定在150 cm×33 cm,定植3株,每667 m2種植約4 000株;雙行條栽為150 cm×30 cm×30 cm,定植3株左右,每667 m2種植5 000株。在進行種植之前需要先進行開溝,并施足量的底肥,溝深控制30 cm,使用一定量的礦物源肥料或者有機肥200 kg/667 m2。為改良土壤環境,可進行深耕、鋤草,覆蓋秸稈及草料等,或者直接深翻入土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土壤有機質和活性。對于茶園種植1~3年生幼齡茶,茶園行間栽種綠肥[3]。
2.3 ? 無公害施肥技術
基肥主要施用機肥,施用前進行無害化處理,其微生物肥料也應該達到NT/T227標準,砷、汞、666等污染物應該符合相關規定。施肥方法:秋季開溝深施,深度25 cm左右,一般施用餅肥(含生物菌)200~400 kg/667 m2,在結合土壤條件合理施鉀肥和磷肥。
2.4 ? 修剪管理
為提高茶葉產量與品質,在茶樹生長階段,應做好修剪管理。常見的茶樹修剪方式包括定型管理、輕度修剪、重度修剪等。其中定型能夠使樹冠基礎得以確定;輕修剪能夠將茶樹樹冠調整至最佳狀態,保障茶葉生命力持久;重修剪能夠依照實際需求對茶樹樹冠再造。茶樹修剪的科學管理,有利于提高茶葉品質,為茶樹生產的持久性奠定基礎。修剪時要求做到以下幾點:①各枝條平衡發展,避免高低參差;②各枝條應粗壯短實;③留下枝條位點好,避免形成樹冠時空缺;④對于頂端優勢強、分枝稀疏的品種要壓低主枝,扶正側枝。
3 ? 無公害茶葉的管理技術
3.1 ? 茶園管理
在茶園日常管理工作中,應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其一,積極檢查茶園地區環境。通過定期或不定期檢查,記錄并分析環境對茶園的危害,并及時解決,保障茶樹的健康生長。其二,重視排水渠管理與護林帶管理。若遭遇強降雨,應重視排水渠的檢查,避免排水渠堵塞,導致大量水土流失,茶園山坡塌方,為茶農帶來嚴重損失。護林帶主要是為了防風、防沙塵,避免茶園遭遇強風、沙塵侵害,為害蟲天敵制造棲息場所。對此,若區域環境沙塵大、多風,應做好護林帶管理工作,保障茶葉質量。
3.2 ? 無公害茶葉的病蟲害防治
在茶樹種植中,病蟲害防治有助于提高茶樹產量與質量。若采用藥物防治,極易導致藥物殘留問題,無公害茶樹受到影響。對此,在化學防治病蟲害時,應選擇毒性較低、殘留較低的藥物,或用生物農藥采用噴霧方式針對性噴灑,以此達到防治病蟲害的效果。同時,加強農業防治,選擇適合的茶樹品種,由根本上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結合實況,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種植,積極對茶樹進行修剪,保障茶樹不高于80 cm,并及時剪除病蟲葉,保障茶樹健康生長。秋冬季節做好土壤施肥與翻耕工作,修剪土壤表層茶樹葉,保障茶樹更好吸收營養,抑制病蟲害滋生。做好生物防治,在茶樹種植中引進常見病蟲的天敵,如瓢蟲、寄生蜂等,降低病蟲害大規模產生的同時,避免對茶樹的負面影響。
總而言之,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茶文化的推廣直接影響著當地經濟與文化的發展。對此,政府部門應加大力度扶持茶葉產業,積極推行無公害茶葉種植,發展無公害種植技術與管理技術,滿足市場對無公害茶葉的需求,滿足綠色生產的要求,更好地推廣我國茶文化,將我國茶文化輸出國外,提高我國文化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 1 ] 楊向偉.生態茶園管理的關鍵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4(24):120,141.
[ 2 ] 呂軍.貴州山區茶業種植的有效管理[J].農業經濟,2016 (3):28.
[ 3 ] 龍萬伸.浦北縣茶葉種植現狀與栽培管理技術措施[J].種植技術,2017(2):26-30.
(收稿日期:201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