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瑪潘多
摘 ? 要:青稞是日喀則地區最主要的糧食與飼料,也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中,為了豐富青稞方面的研究內容,保持其良好的產量狀況,需要對其常見的病害有所了解,找出切實有效的預防措施予以應對,避免對青稞的種植效果產生不利影響,從多重角度控制好病蟲害問題。基于此,對青稞常見病害及預防措施進行系統闡述,以便為相關的研究工作開展提供參考信息。
關鍵詞:西藏青稞;病蟲害;發病規律;防治方法
青稞是西藏、青海等地區人民的主食,它屬于一種大麥,籽實粒大,麥麩少,既可以加工青稞面做糍粑,又能用來釀酒,且具有產量高、品種優、地區適應性極強等優勢,因此被廣泛種植于我國高寒地區。如今,青稞產量與青藏地區以及整個國家農業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目前需要注意的是,病蟲害問題對青稞產量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對此必須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以確保青稞的正常生長[1]。在青稞栽培與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問題主要包括黑穗病、條銹病、條紋病、黃矮病和蚜蟲等。如果能對青稞常見病蟲害以及預防措施加以探討,可以增加其在生產實踐中的產量,不斷提高青稞的種植效率,為藏區農業領域的科學發展提供支持,確保相關農業生產活動開展的有效性。[2]。
在開展青稞方面的研究工作時,需要對與之相關的常見病害有所了解,根據發病規律,綜合采用農業防治、人工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有效措施進行全面預防,將病蟲害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1 ? 黑穗病
黑穗病又名“火煙包”,是影響青稞健康生長的常見病害之一,具有發病快、傳播范圍廣、感染迅速的特點,必然導致青稞嚴重減產。據調查統計,一旦青稞感染黑穗病,會導致產量驟減5%~10%,嚴重時減產17%~20%,青稞的質量也會因此降低,給種植戶帶來的損失不容小覷。
防治方法:對于黑穗病應堅持綜合防治的原則,即同步采取農業防治、人工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法。在青稞種植期,應選用抗病能力強的優良品種。精選種植區域,在播種前向土壤內添加足量的藥劑以起到殺蟲滅菌作用,可以根據播種量配置0.08%~0.1%的乳油。在整地期間,適宜撒入50~70 g的粉銹靈或者立克銹為土壤殺菌。此外,可以將青稞和油菜或者豌豆進行3年以上的輪作,這樣不僅有助于保持土壤內部營養成分,還可以緩解病蟲草害問題。其次,在青稞播種期、幼苗萌芽期以及生根期,必須充分確保土壤內部有充足的水分和養分,做好保溫保濕工作,促進青稞苗期的正常生長。如果發現有青稞感染黑穗病,就必須連根拔除,并帶到遠處集中燒毀病苗,以免病情擴大化。
2 ? 條銹病
條銹病是青稞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發病期間,起初很容易出現枯葉和落葉現象,這是因為條銹病先為害青稞葉片、葉鞘與莖稈。染病后,葉片上會出現大量的橙黃色橢圓形小斑點,后期會造成青稞穗與顆粒畸形,如果不加以控制,必然會為害其他禾本科植物。
防治方法:首先,精選抗病強的優質品種,采用輪作換茬方式,做好精細整地作業,然后在1~2 d進行曬田,這樣能夠改良土壤結構,優化土壤內部的物理性能。其次,要進行科學施肥,用充分腐熟的農家有機肥充當底肥,以增加土壤肥力。在播種青稞前,選用15%的粉銹靈或者立克銹進行拌種。需要注意的是,播種應適時,不宜過早或者過晚,以免影響青稞的正常生長。再次,必須注重做好田間管理作業,優化定苗方案,及時清除雜草,避免水分與養分流失,科學防治多種病蟲害問題。最后,應注重增強田間排灌能力,通過合理配方施肥以強化青稞的抗病性能。在青稞感染條銹病初期,可以為其噴灑發15%的粉銹靈或者立克銹500倍液噴施防治。
3 ? 條紋病
條紋病又名條斑病,危害性極大,從幼苗生長到成熟均有可能感染此病害,最初的病原大多是種子帶菌感染。因此,防治條紋病首先要精選優質品種,避免種子感染病菌。其次,條紋病主要是為害青稞葉片、葉鞘、枝干與果穗。染病初期,青稞出苗后會有1~2片子葉出現淡黃色斑點或者和葉脈呈平行狀的短小條紋,不久會從葉片基部蔓延到尖端,進而形成和葉脈呈平行狀的細長條紋。到了后期青稞病葉就會干枯,條紋也會沿葉脈出現破裂狀。感染條紋病的青稞植株大多矮小,即使抽穗病株后來的抽穗相對結實,顆粒也異常瘦小和畸形。
防治方法:精選本地優良品種,抗病性能較為良好。一般情況下,帶菌種子是條紋病最初的侵染源,平均1年會侵染1次。在播種前,必須對所有種子進行殺菌處理,做好1~2 d曬種作業,這樣有助于提高種子活性。其次,根據種子量配以0.10%的羥銹寧可濕性粉劑或者0.30%的粉鉻寧進行拌種,這種防效能夠達到90%以上。再次,要全面做好田間日常管理作業,一旦發現有植株感染條紋病必須及時拔除,將其帶離田外并集中深埋。并且要及時為青稞灌水和追肥,以此增強青稞的抗病能力,確保青稞健康生長。另外,要注意從抽穗到灌漿期均屬于防治條紋病的重要階段,在此階段需要選用優質多菌靈藥劑進行兌水噴施。
4 ? 白粉病
白粉病是青稞常見病害之一,主要為害青稞葉片、枝梢、莖稈和果穗。在發病初期,染病葉片上會出現黃色的小斑點并逐漸變白,不久便演變為白色的粉狀霉層,因而被稱作白粉病。當白粉斑蔓延到整個葉片時,葉片會焦枯并死亡。枝梢、莖稈和果穗感染白粉病后,表面會出現不規則的白粉斑,后來演變成網狀花紋,發病后莖稈生長受阻,植株會因此變矮,莖稈也很容易折斷。穗籽會停止生長變畸形,也很容易腐爛。
防治方法:對于白粉病應立刻進行有效處理,將田間植株病葉率控制在10%以內。發現染病后,必須盡快實施藥劑防治法,為染病植株噴施15%的三唑酮、50%硫磺懸浮劑、25%的丙環唑乳油、12.5%的烯唑醇和70%福美雙·甲基硫菌靈硫磺可濕性粉劑等。
5 ? 黃矮病
黃矮病最先出現在中心病株,不久就會向四周迅速擴展。發病后的葉片會漸漸變黃和枯萎,根系生長發育遲緩,植株變矮,抽穗緩慢,導致青稞產量下降。
防治方法:采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應選用優質抗病良種,做好適時播種作業。在播種前,應根據播種量選用0.3%樂果乳劑或者75%的萎銹靈可濕性粉劑進行拌種殺菌。在發病初期,應噴灑氯氰菊酯乳油2 000~4 000倍液進行有效防治。
6 ? 蚜蟲
蚜蟲屬于威脅青稞正常生長的主要蟲害之一,常見蚜蟲有根瘤蚜、卷葉蟲、虎斑蛾等。這些蚜蟲有的會啃食青稞根系影響青稞健康生長,有的吸食葉片汁液致使青稞葉片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有的會蠶食果穗,嚴重影響青稞產量。
防治方法:對于防治蚜蟲,不僅要精選抗病品種,還要注意控制青稞拔節期之前的帶毒蚜蟲群體數量。通常蟲害發生初期用20%的吡蟲啉2 500倍稀釋液,或25%的抗蚜威300倍稀釋液等進行噴霧防治。到了后期可以通過冬灌或飼養小蜜蜂和繭蜂等益蟲來遏制蚜蟲。
參考文獻:
[ 1 ] 劉國一,唐亞偉.提早播種對高原青稞增產的成因研究[J].西藏科技,2015(8):9-13.
[ 2 ] 王海蕓.青稞主要病害及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2012(7):29.
(收稿日期:2019-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