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福 梁福光 董仲強
摘 ? 要:截至2018年上半年,我國森林面積達到2.08億hm2,森林覆蓋率達到21.66%,森林蓄積量達到151.37億m3。在這龐大的數據背后,分散林業占有較大比重,但是由于分散林業管理水平有限、生產規模較小,嚴重制約了我國林業生產的整體發展進程。結合分散林業生產存在的問題,針對分散林業生產適度規模化的有效對策展開了論述。
關鍵詞:分散林業;適度規模化;對策
分散林業格局在解放初期就已經形成,這一歷史遺留問題直到今天依然存在,尤其在南方地區,以家庭和個人為代表的小規模林業仍然占據著較大比重。面對這種情況,如何針對分散林業的成因,科學控制分散林業的發展規模,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各級地方林業部門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
1 ? 分散林業生產存在的問題
1.1 ? 管理理念守舊,資源浪費嚴重
分散林業生產與國有集體林業生產存在較大差異,主要是由于以個人及家庭為代表的分散林業生產模式,在管理理念上過于守舊,技術投入資金較少,經營承包戶往往目光短淺,只關注眼下的經濟效益,而忽略了林業資源的長遠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尤其在偏遠山區,受到當地經濟大環境及地質、土壤環境的影響,部分承包戶疏于管理,沒有多余的資金管護和撫育林木,導致大量林木資源散失,林木成活率低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
1.2 ? 分工不明確,組織不科學
分散林業生產的經營戶一般以家庭成員為主,參與生產和管理的人員數量通常在3~5人。由于林業生產工作輻射面積廣,在沒有額外雇工的情況下,在短時間內完成巨大的造林工作量難上加難,加之經營者同屬于親屬關系,在組織分工過程中沒有統一口徑和具體規劃,只是盲目種樹,生產與管理效率極低[1]。
1.3 ? 缺乏全程監管機制,市場競爭能力薄弱
目前,林業資源衍生出的各種林產品已自成體系,而且國家也建立了林產品產、供、銷鏈條,制訂了較為完善的行業標準。但是,由于分散林業的生產經營規模較小,林業資源及林產品的利用率極低,產品種類單一,市場競爭能力薄弱,導致一些分散林業經營戶出現了嚴重經濟赤字,經營生產無法維系,最后出現部分林地荒廢的情況,給林業資源的健康發展造成了諸多負面影響。此外,林產品市場已日趨規范化,想要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就必須跟上市場發展形勢,保證林產品的標準化與特色化,否則,分散林業的經營戶將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1.4 ? 融資渠道狹窄,資金投入較小
林業生產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才能維系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但是,一些分散林業生產經營戶往往依托于個人資金投入來保持正常的生產局面,資金數額較小,難以支撐大規模的林業生產格局。此外,對于家庭承包戶來說,銀行資信低,貸款成功率不高,這就給經營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影響了林業資源的良性發展。
2 ? 分散林業生產適度規模化的有效對策
2.1 ? 發揮規模效應,創新生產組織
各級林業部門結合當地分散林業生產態勢,將生產經營戶組織起來,實行統一管理、統一生產、統一收購、統一加工戰略,充分發揮當地林業生產龍頭企業的優勢。以龍頭企業為主導力量,構建一個龍頭企業、林業生產基地及入股經營戶相結合的規模化管理體系,將分散林業生產的經營戶聚合到一起,以先進的科學技術為先導、精細化管理為契合點,將分散林業生產轉變為集約化、規模化、科學化、規范化管理的和諧生產共同體,共同推進我國林業生產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進程。
2.2 ? 健全政策體系,拓展融資渠道
分散林業生產的適度規模化需要政策與資金的雙向支持,因此,各級地方政府應著眼于當地林業生產的實際情況,針對性地制訂相關扶持政策,明確經營散戶的權責利,出臺經營戶所有、經營戶受益的相關政策,以提高經營戶的生產積極性。同時,以國家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為出發點,構建一個產權明晰、管理科學、權責對等的林業生產運營體系,使經營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能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規可守[2]。此外,政府部門及林業主管部門應幫扶經營戶進一步拓展融資渠道,打通銀行貸款渠道,開通社會募集渠道,創設一個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性發展氛圍,切實保障經營散戶的個人利益。
2.3 ? 提高種植技術水平,加大林木管護力度
由于分散林業生產經營戶的專業技術水平及個人綜合素質良莠不齊,在前期規劃、林木種植、后期管護方面缺乏先進的技術支撐,導致林木成活率持續下降。針對這種情況,林業部門應定期抽調專業技術人員,針對種植土壤的控制技術、林木管理技術、生產加工技術、后期撫育技術等內容,以培訓授課的形式傳授給經營戶,將科學種植、科學生產、科學管理的理念滲透到經營戶群體,進一步優化分散林業生產流程。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林業信息化發展進程逐年加快,在新時代、新形勢下,廣大經營戶應借助互聯網平臺,借鑒先進的種苗培育技術及管理經驗,尤其對林木后期的病蟲害防治,必須尋求最佳的防治技術與措施,避免林木病蟲害的反復發作,以提升林木成活率。
總之,國有集體林業與分散林業是我國林業資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兩種經營模式,各級林業部門應充分發揮分散林業生產的優勢,逐步將分散的林木資源匯集到一起,構建一個規模化、系統化、科學化、高效化的林業生產新格局。隨著我國自然生態環境的日趨惡化,林業生產與生態環境之間和諧共生、相互依存的態勢越加明朗,因此,分散林業生產適度規模化戰略決策的實效性也日漸突顯,同時對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助推作用。
參考文獻:
[ 1 ] 黃海雷.關于對分散林業生產適度規模化的對策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12):269.
[ 2 ] 曹勝利.分散林業生產適度規模化的對策探究[J].中國科技投資,2018(29):261.
(收稿日期:2019-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