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劍
我們在完成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遵循教學常規,教學常規包括“教”的常規、“學”的常規和“管”的常規。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需要平時的積累與提升。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落實教學常規尤為重要。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談談如何落實初中三年英語教學常規,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一、注重培養學生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是英語學科的核心,是以聽、說、讀、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并在學習和使用的過程中形成的意識和語感。教師可以通過很多形式的常規作業設計來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
1.聽:模仿跟讀磁帶或錄音,再上傳錄音至班級學習群。學生備好聽力登記本,每日記載聽讀內容,并請家長簽字,每周上交檢查。
2.說:鼓勵學生課堂上積極運用英語交流,同時每學期進行口語測試,通過平時的表現與期末的測試來綜合評定學生的成績。
3.讀:每日布置認讀單詞、大聲朗讀與背誦課文、單人對話朗讀、閱讀英語短文等作業,并要求每日上傳朗讀視頻。
4.寫:分別備好默寫本和作文本,每次課前5分鐘進行默寫,每學完一個單元,圍繞本單元的主題寫一篇英語作文,評出范文。
二、注重培養學生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是英語核心素養的價值取向,是指對中外優秀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有利于學生正確地理解語言。培養文化品格的方式有很多種。
1.創設英語交際的文化氛圍,
激發學生用英語交際的欲望。建立“英語角”,即英語板報,可布置教室后墻,內容為每單元生詞、短語和句型。
2.通過學習有關中西方文化或禮儀的單元后,針對課文讓學生查找有關資料,制作有關課文內容的手抄報。
3.學習有關中西方英語故事文本后,可以讓每名學生收集資料進行準備,以英語演講的方式介紹一個中國民間故事或西方童話故事,如《精衛填海》《丑小鴨》《牛郎織女》《灰姑娘》等。
4.學習有關中西方重大節日的課文時,教師組織學生分小組自制道具,表演與介紹這些節日的內容,如端午節、中秋節、圣誕節等,讓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增強文化自信,不盲崇外國文化,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三、注重培養學生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動力,是指在邏輯、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和水平。培養學生思維品質有以下幾個途徑。
1.閱讀課設計有效的問題或組織辯論賽等。例如在執教有關“機器人的發展”的閱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辯論賽:機器人將來能否像人類一樣思考?讓學生通過辯論,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
2.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工具,有助于思維過程的可視化。通過思維導圖的繪制,學生可以自主了解文章的信息和邏輯,了解篇章的整體結構。我在執教有關“籃球的發展史”的閱讀課時,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來理解和分析文本,把握文章結構和特征,增加對主題、內容、表達方式和文章內容的理解。
四、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必要條件,學習能力的形成不是自發的,需要教師的精心指導和培養。教師可以布置一些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任務。
1.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
慣。有效率有任務地預習或拼讀生詞,找出難點,歸納短文大意。預習對學生來說是提高自身英語學習能力的有效方法。
2.備好錯題分析本,將練習中或考試中的錯題進行搜集、分析,寫出錯誤原因及反思。學生通過錯題記錄與分析,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同學多交流溝通學習方法,提升英語學習效率。
3.每次期末復習前,教師通過客觀分析每位學生平時學習情況,跟學生商定期末考試英語目標分,學生達到目標分可進行獎勵。經常與教師和同學交流,調適學習策略,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以此來培養學生主動制訂學習目標,做好英語學習的自我管理者。
“核心素養”的含義比“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意義更加廣泛,學生核心素養是從人的全面發展角度出發,體現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落實科學有效的初中英語教學常規,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養成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