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若能做好一件事已經不易,要是同時做好兩件事就很不容易了。楊鴻圣就是這樣一個人,能同時做好很多件事情,且都很出色,熟識者都喜歡叫他:大圣。
大圣為人正直、疾惡如仇、愛憎分明、剛正不阿,在生活中平和待人,與人為善,處世大方有原則。他既有南方人的靈氣,又有北方人的豪爽。數十年來,他保持低調做人,敬業工作,踏實研學,用心創藝。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大圣是位智者,他注重大智慧,而且把大智慧運用到工作上、對藝術的追求中。他甘于寂寞,但不愿碌碌無為,想做的每一件事都會潛心去做好,并能達到真高度。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至本世紀初,只要喜歡讀報者,都不會陌生他的名字,從政法類報刊到全國影響力較大的“熱門報”,從地方黨報至《人民日報》……據不完全統計已在公開報刊上發表300多萬字。只要給大圣一個平臺,他就可以發揮出大作用。比如,他曾在縣城做民警時,可以寫報道連續數年獲得《浙江日報》優秀通訊員稱號;在嘉興《南湖晚報?公安周刊》做記者、主編時,他寫的報告文學被拍成了電視劇;他曾在采訪中可以和金庸單獨“過招”而得到金大俠豎起大拇指并題詞相贈。他有文章曾起到推動改變一些政策的作用,也有文章被用作教材范文。
從公安機關到政協機關,大圣可以身兼數職而孜孜不倦。他口才也很好,可以在舞臺上一個人唱一臺戲,可以在上海的戲臺上唱上海說唱,他演的戲獲得過浙江省戲劇節三等獎。
再說說大圣的書畫藝術。他不但畫好、書法好,連篆刻也好。他七八歲學書法,十來歲學畫畫。為了藝術,他夏練三伏,冬練三九。通過摸爬滾打,他的臨摹、寫生、速寫、素描、色彩、筆墨功夫和創作能力,打下了不少人難以企及的扎實過硬的功夫。尚在他20歲出頭的時候,就為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王芳刻贈篆印,還多次為《浙江日報》等有關專欄題寫報頭,后來他的書畫印又分別參加中國書協、中國美協、中國國家畫院、西泠印社等舉辦的展覽活動,在專業報上刊發作品和文章。
老師教的方法和自己勤奮再加上先天智慧,是大圣取得成果的不二法門。他胸有丘壑,所以在他的筆下才能營造出如此磅礴大氣、美麗動人的大好河山。他的山水畫作品,呈現出來的現代生活氣息,讓人觀之動情,賞之敬畏。他筆下流淌出來的古意,又讓人動心向往之。
筆墨相隨、筆精墨妙、意境高遠,是中國書畫追求的最高境界。大圣堅持中國書畫正脈的傳承與弘揚,以書入畫,重骨法用筆;以畫入書,重書寫畫意。將正草隸篆行不同書體的筆法融入到每一幅國畫作品之中,這確實不是一般功夫者所能之。只有通過長時間正確方法浸淫,才會得此道。所以他的作品中筆法甚是多變,線質古厚,墨色豐富。這也真是他數十年堅守傳統筆墨的好處。
大圣的筆墨在率真中嚴守理法,作品顯雄渾而不失精致,融大氣、文氣、雅氣、清氣、富貴氣于一體。很多老一輩藝術家都對大圣的藝術作品作出很高評價,說大圣為人大氣、正氣,給人感覺氣格大,有氣場。特別是他駕馭大作品的筆墨能力和精、氣、神,是他與生俱來和長期修煉的結果。特別是在當下,大圣這種骨法用筆、書畫同源的功夫顯得尤為可貴。
借用他的恩師,中國美術學院德高望重的資深老教授,新中國第一代書畫教育藝術家吳德隆先生的評價是“當今不多”,能力和水平“已經超過了美院的部分老師”。這是一位權威老師對弟子藝術成果的肯定,更是一種鞭策。
現在,他除了養身和藝術創作,還在為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事。大圣屬于真正的實力派書畫藝術家范疇,所以他的作品很早就被不少“識貨”朋友看好并有意收藏……
古人曰:畫如其人,字如其人。楊鴻圣是一位才子型又是功夫型的書畫藝術家,他不忘對藝術的初衷,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加上他的天分和勤奮,成就了大圣。如果你用心細品,在他的書畫作品中也能讀出大圣的智慧與正能量的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