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喃







小意粉你們好!我是峰峰磁州窯歷史博物館的館長張林堂。博物館的展廳分3層,每層2160平方米,面積共計6480平方米。現在就跟我一起去參觀一下位于博物館第3層的“陶瓷神話”基本陳列展吧!我會在參觀的過程中向你們提問,千萬別掉隊!
1.濫觴肇跡
——古磁州地區的早期制陶技術
早在八千至一萬年前,古磁州地區的先民已經開始種植谷物、飼養家禽。河北南部太行山一帶的洺河、滏(fǔ)陽河、漳河流域出土了大量彩陶、灰陶和黑陶,以及燒制陶器的窯爐。其后的周朝、戰國和秦漢時期,三河流域出現了陶業作坊。
館長提問時間!
下面哪一項不屬于陶器和瓷器的本質區別?
A.陶器的燒制溫度低,瓷器的燒制溫度高
B.陶器的質地疏松,瓷器的質地細密
C.陶器不上釉,瓷器上釉
2.青澀記憶
一一北朝、隋唐時期古磁州地區的制瓷業
北朝青瓷窯址的發現,掀開了三河流域燒造瓷器的序幕。隋唐時期促進生產發展的措施(如均田制、減輕租稅和徭役、開鑿運河),使南北經濟迅速恢復,為陶瓷業的發展帶來了有利條件。“臨水化妝白瓷”于此時出現。
館長提問時間!
這個造型獨特的三環足盤,下面的環形支架內飾(
),寓意富貴不斷頭。
A.牡丹紋
B.纏枝紋
C.菊花紋
3.黑白神韻
一一宋、金時期的磁州制瓷業
宋朝是我國陶瓷空前發展時期,各地新興的窯廠紛紛涌現。著名的“五大名窯”定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就是典型代表。在“五大名窯”之外,還有一個影響廣泛的民間窯系——位于磁州境內的“磁州窯”。
館長提問時間!
下列人物哪個不屬于“八仙”?
A.藍采和
B.鐵拐劉
C.呂洞賓
4.北方磁都——元朝彭城制瓷業的興起
元朝統治階級對陶瓷業的發展非常重視。“大都四窯廠”和“浮梁瓷局”都是在這一時期設立的。雖然漳河流域的觀臺窯以及滏陽河東岸的臨水窯已步入低谷,但滏陽河西岸的彭城村制窯業異軍突起,彭城村也因陶瓷工業的發展升級為鎮的建制。
館長提問時間!
這個瓷枕的正面留有三個小孔的目的是什么?
A.供出氣用,防止瓷器開裂
B.供裝飾用,原來插有婦人首飾,后失軼
C.供燃香用,起到驅蚊、增香的作用
5.日進斗金
——明朝磁州窯的制瓷業
明朝永樂帝為繁榮城市經濟,疏通會通河,開通滏陽河,極大促進了磁州窯的發展。彭城窯場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制瓷中心,故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稱。館長提問時間!
古人使用倒流壺時,是怎么從外部注水的呢?
A.利用虹吸現象的原理,從底部注水
B.與一般壺相同,從壺口注水
C.此壺僅為裝飾品,不能注水
6.清風民韻
——清朝和民國時期的彭城制瓷業
清朝的彭城窯,仍生產白地黑花瓷器,保持了較大的燒造規模。清末民初,彭城窯開始了以“粗窯變細窯”為目標的全面改良,燒造出了胎白質細的“半細瓷”。
館長提問時間!
“將軍罐”這一名稱的由來.是什么?
A.因為其蓋頗似將軍的頭盔
B.因為是清朝將軍使用的器物
C.將軍罐盛放著將軍的骨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