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志群
摘? ?要:以現代林業新型森林防滅火體系建設為主題展開分析,以生物防火林帶建設為切入點,深入探討了如何構建現代林業新型森林生物防火林帶,進一步探討了人工引水自動化灌溉工程的建設,以此構建現代林業新型森林防滅火體系,為保護我國森林資源提供保障。
關鍵詞:現代林業;新型;森林;防滅火體系;建設
1? ?現代林業新型森林生物防火林帶的建設
1.1? ?基于復層結構建設混交林防火林帶
復層結構的混交林防火林帶建設,主要以多種林業防火樹種組合而成。關于防火樹種的選擇,主要有大喬木、中小喬木及灌木、防火草本植物等。在建設中,上層結構以大喬木為主,中下層結構以中小喬木、灌木防火樹種為主,地表層則以防火草本植物為主。以紹興市湯浦水庫森林防火綜合工程建設為例,生物防火林帶的建設,綜合考慮防火效果,最終選擇了建設復層林帶,其主要優勢總結起來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保持多層郁閉,有利于維護森林生態環境,保護林帶濕度,降低風速;另一方面,密集林帶可以阻擋熱輻射,有效發揮林帶的阻火作用。另外,防火林帶的設置,主要集中在山脊或者山腰,主要原因在于這些地方有小溪和一些天然闊葉樹分布,只需補植一些防火樹種,就很容易形成防火林帶。混交防火林帶建設中,需嚴格按照標準執行,具體為:林種分類結構合理、林種生長茂盛、地表及地下空間充分利用、林帶生態系統穩定,并且生態寬度以實際情況而定,通常控制在30~60 m,特殊情況下,林帶寬度建設控制在100 m以上,一次建設完成投入長期使用,并不需要進行后期維護。需強調的是,混交林防火林帶的建設,需做好樹種的合理搭配工作,例如,防火林帶上層通常以喜光的陽性防火樹種為主,中下層以陰性防火樹種為主,地表則以白三葉、馬蹄金等一類防火草本植物為主,以此充分利用林帶地下、地上空間,進而產生利益最大化的效果。混交林防火林帶建設完成之后,林帶區域具有相對濕度大、溫度低、地表防火草本植物全覆蓋、林帶寬度大等特點,可為森林防火打造防火屏障,為林業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1]。除此之外,混交林防火林帶的建設具有另一顯著優勢,即預防與減少生物病蟲害,可讓森林內樹種健康生長,為森林增添一份綠色。
1.2? ?基于高經濟效益建設生物防火經濟林帶
經濟林帶建設中,有大量優良防火樹種,以紹興地區為例,常用的防火樹種有木荷、冬青、苦櫧、米櫧、構樹、青栲、楊梅、青岡櫟、竹柏、油茶、茶樹等。建設生物防火經濟林帶時,通常需要嚴格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具體為:結合地形、地勢合理建設;選擇優越的防火樹種;選擇高產量、經濟壽命長的優良防火樹種。例如:油茶,作為一類重要的油料植物,以江西、湖南的白花油茶最為著名,其具有優質、高產、經濟壽命長等特點;楊梅,在建設生物防火經濟林帶時,通常會進行楊梅品種的優選,這類楊梅品種的主要特點有個大味甜、品質佳、產量高、營養價值高、經濟壽命長等,另外,楊梅種植后,具有土地肥力提高、生產成本與管理成本較低等優勢[2];白三葉,其作為十分好的防火草本植物,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并且種子具有自播繁殖能力,一旦種植,可大面積繁殖,抑制其他雜草的生長,有效改善土壤環境。同時,白三葉具有發達的根系,種植之后其根系主要分布在地表以下的15 cm土層內,不會與其他深層根系的樹種爭奪肥水,可發揮出更好的生態功能。基于上述幾種種植案例分析,建設新型生物防火經濟林帶具有多種優勢。除了具有良好的森林防火效果外,還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能夠很好地保護林業生態環境,在現代林業新型森林防滅火體系建設中值得大面積推廣應用。
1.3? ?基于全封閉、高經濟效益的混合型生物防火林帶
基于全封閉、高經濟效益的混合型生物防火林帶是現代林業新型森林防滅火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其主要是以綠化防火林帶、復層結構混交林防火林帶、生物防火經濟林帶等混合建設而成。混合型生物防火林帶建設中,需以林區內部交通樞紐為主,充分發揮出交通方便的優勢,同時加強村民在林區邊緣中建設經濟防火林帶,以此進一步提高林業公路等區域的防火水平。需強調的是,混合型生物防火林帶的建設中,需堅決避免出現樹種選擇不合理、林帶布局不合理、林帶沒有完全封閉、林帶寬度不夠等現象,需要結合林區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樹種,并充分利用地形地勢等,在綜合考慮樹木具體生長情況等因素下,科學確定林帶寬度[3]。同時,為了進一步增強森林防滅火水平,可結合林區實際情況,適當加寬防火林帶。除此之外,建設生物防火經濟林帶時,可與生態、旅游、交通相結合,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協調增長目標[4]。
2? ?建設人工引水自動化灌溉工程
生物防火經濟林帶建設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設人工引水自動化灌溉工程,既可方便林帶肥水管理,極大地縮減勞動量,也可增加果林的產量,還有助于提高現代林業防火護林水平。自動化灌溉工作開展過程中,呈現出大型噴泉,可在林區內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現代林業新型森林防滅火林帶建設,可預防與隔斷森林火災的延伸,以自然方式為森林防火構建一道天然屏障,真正意義上融入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實現了森林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及社會效益協調發展的目標。所以,新型森林防滅火體系的建設,需從社會經濟發展、保護生態林業的全局角度出發,不僅要將新型森林防滅火體系建設作為一項公益性事業進行到底,還需要將其視為森林防火綠色經濟產業大力發展,以此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由此得出,現代林業新型森林防滅火體系建設,一方面,要做好整體規劃設計,確保整體建設布局合理;另一方面,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適地適樹,確保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同時,政府需高度重視防滅火體系建設,并制定與之相關的政策進行引導開展相關工作,加強資金扶持,通過一系列有效舉措,吸引社會人士或者企業參與進來,以此實現新型森林防滅火體系建設的規模化、社會化,進而為建設新型森林防火體系夯實基礎。除此之外,林業發展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與時俱進,轉變林業發展思維,重視創新,以科學技術為主導,全面深化林業科技與林業改革,建設現代林業新型森林防火體系,有效提高森林保護、森林管理的整體水平,為生態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總而言之,生態文明建設中,林業保護是一項重要工作。新時期,現代林業新型森林防滅火體系的建設,是預防與控制森林火災、降低森林火災損失的有效舉措,可為林業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對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現實意義。所以,現代林業新型森林防滅火體系建設中,需立足于林區實際情況,合理布局,做好生物防火林帶建設工作。
參考文獻:
[ 1 ] 于柳.林業資源保護與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討[J].現代園藝,2019(16):216-217.
[ 2 ] 計清鶴,周耀宗,張建設.林業資源保護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研究[J].現代農業研究,2019(5):65-66.
[ 3 ] 汪洋.五寶山林場林業資源保護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討[J].綠色科技,2019(7):119-120.
[ 4 ] 張汝杰.林業資源保護中的護林防火技術分析[J].農村實用技術,2019(4):99.
(收稿日期: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