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紹禹
摘要:消防裝備是應急救援的基本要素,是實現撲救方式科學化、機械化和信息化的重要支撐。目前,現有的裝備受原武警管理體制的制約,救援裝備相對單一、發展有限,特別是預警監測和指揮通信技術上缺少創新突破,應急救援與個人防護裝備缺乏行業標準,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都影響和制約了消防救援裝備的現代化建設與發展進程。
關鍵詞:任務牽引;消防特色;裝備體系
消防特色裝備體系的建設,實質上是對應急救援理論與實踐的再認識。消防特色裝備體系服務于應急救援的實踐,是通過實踐檢驗事物本質和客觀規律,將實踐上升到理論,再把理論進一步歸納為系統的科學體系,用以指導消防特殊救援裝備的建設與發展。
一、明確消防特色裝備體系的總體目標是科學構建的基礎
消防特色裝備建設必須以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全災種”“大應急”職責使命為導向,必須堅持任務牽引、專業實用、效益優先、適度超前的原則,構建技術可靠、實用高效、專業先進的消防裝備體系,使人與裝備技術深度融合,有效推動消防救援裝備現代化進程。
(一)裝備建設在應急救援中具有基礎性作用
消防裝備是應急救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消防員在滅火行動中用于救援和保護自身安全的基本防護措施和特種救援裝備,它是消防救援人員完成救援任務的基礎,只有滿足了消防救援人員的裝備,才能為順利實施救援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因此,構建消防特色裝備體系是國家綜合性救援隊伍完成應急救援任務的基本要素。
(二) 裝備建設在應急救援轉型中具有龍頭性作用
消防裝備建設包括預警監測裝備建設、指揮通信裝備建設、滅火救援裝備建設和單兵防護等裝備建設多個方面的內容。但這些建設都必須緊緊圍繞“大救援”這個龍頭思想展開建設,以“大救援”裝備建設的需要為根本指針,以“大救援”裝備建設為統攬,才能有利于整個國家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裝備的建設與發展。因此,消防救援裝備的建設必須以“大救援”為龍頭特色展開,如果偏離了這個科學思想去搞建設,就會成為無本之末、無源之水。
(三)裝備建設在應急救援發展中具有支撐性作用
消防裝備建設必須堅持以應急救援需求為導向,這是消防裝備發展規律特點決定的。必須做到科學分析和預測,確保建設方向與實際需求相一致,才能真正發揮裝備在應急救援行動中的支撐性作用。另外,國外的消防救援裝備和資源也要特別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國外的消防救援裝備先進的救援理念、豐富的實踐經驗,都有利于我國在消防救援裝備建設中學習和借鑒,有助于我們研制出適合我國國情的特色裝備。只有堅持國內與國外資源互補,才會賦予裝備研發新的活力。
二、明確消防特色裝備體系中存在的不足是科學構建的前提
中國消防救援裝備研發起步較晚,現有的裝備多以提供人力撲火和簡單的機械裝備為主,目前還缺少高技術救援裝備和器材。隨著社會上各類風險凸顯,也對我們消防裝備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狀既是挑戰,更需要變革,只要我們找準問題和破解問題,措施得當就能把挑戰變成機遇。
(一)預警監測裝備與發達國家手段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消防滅火預警監測事關撲火效率和消防指戰員人身安全。世界各國火災預警監測手段不同,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等發達國家主要利用衛星和航空優勢監測火災態勢,其消防分隊配有用于測量氣象數據、采集體征信息、輔助通信傳輸的工具包,可實現與指揮機構間數據信息交換共享。我國消防救援隊伍普遍缺乏個人體征監測、火情動態感知、氣象信息采集和火場危險源探測的有效手段,特別是在高山溝谷、大風煙霧等危險環境下,還不具備對林火燃爆、火旋風、地下暗火、易燃氣體等突發大火行為的提前預判能力,也無法及時掌握一線消防指戰員的個人體征狀態,亟需研發配備預警監測系列裝備,從而有效規避消防員傷亡事件發生。
(二)指揮通信裝備與現代指揮需求相比還有技術障礙
消防救援隊伍應急指揮主要以超短波語音通信為主,數字短波和北斗為輔,衛星電話為補充。以森林滅火設備為例,目前,應急通信寬帶鏈路主要依托4G公網實現,部分單位采取租賃寬帶衛星資源方式提供保障。超短波通信主要覆蓋大、小興安嶺,長白山和西南林區部分區域,數字短波通信基本覆蓋東北和西南重點林區,北斗各類終端已超期服役,衛星電話配到單獨駐防單位。從應急管理指揮調度和火場通信基本需求分析,森林消防隊伍存在火場指揮鏈路不暢通、分隊內部溝通有障礙、攜行裝備集成度低、現場指揮系統較薄弱等問題,亟需構建空地一體的指揮通信裝備體系,為實現多維預警監測、科學精準指揮提供基礎信息支撐。
消防救援個人防護裝備的防護性雖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但對比國外同類防護裝備性能指標,我國消防個人防護裝備在款式結構、功能定位及阻燃、耐火、濾煙、抗輻射、防穿刺等功能上仍有諸多不足,亟需參照國際標準研發配備穿戴舒適、性能優化、減重增效的新一代消防防護套裝,為保障消防救援人員的自身安全、提高應急救援行動效率提供必備條件。
三、明確消防特色裝備體系的重點內容建設是構建的核心
正確認識和科學構建消防特色裝備體系,不僅有利于促進裝備的發展,使之更好地為應急救援服務,而且還有利于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全面推進應急管理事業不斷向前。加強消防特色裝備建設,是為了從整體上認識和把握消防特色的裝備體系,預見科學的發展趨向和新興科學的產生,推動消防特色裝備的建設與發展。
(一)消防特色裝備體系的建設目的
消防特色裝備體系的建設,實質上是對應急救援理論領域的再認識。國家應急救援領域中的事物是分層次、成系統、有結構的,這些不同層次、不同系統、不同結構的事物有著各自特殊的運動形式或矛盾性質,從而形成了消防救援各類裝備的特殊研究對象。消防特色裝備體系的建設就是要從整體上對這些不同層次、不同系統、不同結構事物的各類裝備給予的客觀反映,確定每類裝備在消防救援裝備體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各類裝備之間的相互聯系。從而正確地反映出消防救援裝備的層次、系統與結構的邏輯關系,構成完整的消防救援裝備體系,最終實現“全災種”“大應急”綜合應急救援能力全面提升的目的。
(二)消防特色裝備體系的建設重點
以國家應急管理事業創新發展為機遇,著力構建科學、全面、高效、先進,與大國應急管理體系相適應的消防裝備體系。消防裝備建設必須科學合理、貼近實戰,加強消防主戰裝備配備補充和升級換代,逐步提高多功能、高性能、專業化、智能化裝備配備比例,實現消防裝備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的根本轉變,力爭在三年內,按層級、編成和特種力量建設需求,配齊新型預警監測、指揮通信、滅火救援和個人防護裝備,確保形成強大的多災種救援能力。建設中還要著眼國內外前沿裝備和前沿技術,吸引和鼓勵國內頂尖研發團隊和高資質生產廠家,聚力裝備整合、手段融合、技術創新,推動消防裝備技術體系創新發展。
(三)消防特色裝備建設的基本原則
裝備建設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它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使其符合消防救援裝備科學發展的基本規律。裝備建設首先要重點突出,跟上現代科技革命的發展,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重點突破裝備研發的難度和制約裝備發展的瓶頸問題。其次還要把握質量第一的原則,質量是裝備使用與發展的關鍵環節,它更關系到廣大消防人員在應急救援中的生命安全問題。因此,在構建消防特色裝備體系時,必須遵守上述原則,并且應堅持發展的觀點,特別要注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一些新材料新技術的出現對消防裝備研發與使用的影響。只有我們能夠正確認識裝備發展的規律,才能不斷增強新的內容以完善消防救援裝備的結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