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曉斐 武東杰
摘要:隨著市政工程建設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工程施工消防安全管理越來越重視。工程施工的消防安全與民生息息相關,做好施工現場的消防安全管理,可以避免大量的安全隱患,保護人們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本文將圍繞市政工程施工消防安全管理展開討論,對引發消防安全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并針對性地提出有效措施,希望給我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帶來一些借鑒性的參考。
關鍵詞:市政工程;施工;消防安全管理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市政工程建設的建筑物結構越來越復雜,建筑物的規模和數量也在不斷增大。所以,做好施工現場消防安全管理對開展市政工程建設有著重要意義。近年來,建筑工地屢屢發生消防安全事故,造成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給人們敲響了必須加強工程施工消防安全管理的警鐘。
一、施工現場消防安全存在的問題
(一)消防安全意識淡薄
市政工程建設一般都是大規模的工程項目,需要配備大量的施工人員。很多施工人員都是臨時招募進來的,文化水平較低,且沒有經過嚴格的上崗培訓,對用火、用電等消防安全意識薄弱。施工管理人員在關注工程進度的同時,往往忽視了施工現場的消防安全,不按規定批準一些沒有上合格技能資質的電工、焊工上崗。一旦發生火災等險情,施工人員缺乏防范意識和自救能力。
(二)消防安全管理責任落實不明確
市政工程建筑項目一般涉及三個單位,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建設單位將工程承包給施工單位以后,認為消防安全管理的責任就轉移到施工單位了。施工單位為了確保在合同規定的交期內完成項目,往往不重視消防安全管理。有的施工單位還會把建設項目層層轉包,在轉手的過程中,對消防安全管理的責任歸屬也沒有嚴格落實。監理單位在監理施工過程中,很少對施工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及方案審核,對施工單位采取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監管不到位。這種責任不明確的情況,導致施工消防安全管理成為施工過程中的盲點,給施工現場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隱患。
(三)施工現場的安全隱患
由于市政工程施工項目復雜,施工現場的施工材料堆放、水電的布設、消防器材、消防通道的安排,都將關系到消防安全管理。很多施工材料具有可燃性,在施工現場如果四處堆放,不妥善管理,極易引起火災。很多施工現場的水電布設都是臨時安排的,未經嚴格審核。消防器材配備不齊全,以及消防通道設置不合理,使得消防車無法正常通行。一旦發生火災,往往后果會很嚴重。
二、加強施工現場消防安全管理的有效對策
(一)完善消防管理體系,明確市政工程消防安全管理責任
根據《機關、團隊、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有關規定,明確工程施工的消防安全管理的責任劃分。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在制訂合同時,要在合同中明確各方對施工現場的消防安全責任劃分。施工單位要完善施工現場管理制度,針對不同工位制定不同的防范措施,將消防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到人,確保有效執行。施工單位將施工工程外包的,要與外包單位制定消防安全管理責任書。建設單位要加強對施工現場的消防安全的監察,深入到施工現場實際調查,及時發現問題并糾正問題。監理單位要嚴格檢查施工單位是否落實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做好監督工作。
(二)強化施工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
根據我國《消防法》規相關規定,施工單位必須具備一定的資質,必須通過公安消防監督部門的審核。對于施工人員,要加大消防安全重要性的宣傳力度,制定消防安全培訓計劃,增強其消防安全意識,掌握防火滅火技能,使其在遇到火災險情時,具有自救能力。另外,對于電焊工等特殊工位的人員,必須要求其具備合格的技能資質,才能上崗。工程管理人員要加強對施工現場消防安全管理,要求嚴格按照施工方案執行,不允許違規操作。
(三)加強施工現場管理
如前文所提到的,在施工現場有很多引起火災的不安全隱患。因此,加強對施工現場的管理,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對于易燃易爆的施工材料要按照要求在指定區域規范堆放。嚴禁出現施工材料堆放到消防安全通道上。同時,每天要及時清理這些施工材料的剩余垃圾。其次,現場的消防器材要配備齊全。這些器材要放在醒目且容易拿到的位置,并做好警示標識:消防器材,不準挪動。最后,對于消防安全通道,設置時必須確保消防車可以通行。在施工過程中,確保消防安全通道上禁止有任何障礙物。
三、結語
加強工程施工現場的消防安全管理,是市政工程建設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施工單位要加強對施工現場的消防安全管理,增強施工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嚴格遵守施工流程,預防施工現場的安全隱患。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也要做好檢查和監督工作,真正做好施工工程的消防安全管理。
參考文獻:
胥鴻飛.建筑工程施工現場消防安全管理的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16(13):66-67.
周軍.試論建筑工程施工現場消防安全管理[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0(4):190-192.
張偉華.探討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問題[J].廣東科技,2016,19(10):30-31.
孫文學,謝大勇,張濤.建筑施工現場消防安全管理[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7(7):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