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順恩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對審計工作提出“以審計精神立身,以創新規范立業,以自身建設立信”的具體要求,為新時代審計工作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全市審計機關要以立身立業立信為標尺,忠誠擔當、勇于創新,加快推進審計事業邁上高質量發展新臺階。
以審計精神立身,推進審計監督全覆蓋
審計精神,概括為十六個字,就是忠誠為民、尚法求真、公正廉潔、獨立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審計精神,一方面是對法律的信仰和對法治的崇尚;另一方面,是一種腳踏實地、扎實苦干、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是一種不唯上、不浮躁、鼓實勁、求實效的精神,是一種甘當國家財產“看門人”的精神。新時代賦予了審計工作新使命,黨中央和國務院提出了審計監督全覆蓋要求。在這種背景下,審計機關如何推進全覆蓋,進一步拓展審計的廣度和深度,消除監督盲區?審計機關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新時代的新特點、新使命、新部署、新要求,依法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切實擔負起新時代審計工作的職責和使命。
首先,要當好重大政策落實的督查員,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審計監督首先是經濟監督。全市審計機關要緊緊圍繞打好打贏三大攻堅戰、打好“四張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決策部署,組織開展跟蹤審計,揭示和反映經濟發展中的重大風險隱患、存在的突出矛盾問題,以及出現的新情況,提高公共資金、公共資產、公共資源績效,護航經濟高質量發展。
其次,要爭當改革創新的推動者,促進全面深化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指出,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當前改革開放已進入攻堅拔寨的關鍵時期,任務艱巨繁重。審計機關要充分認識改革的長期性、緊迫性,密切關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減稅降費、“放管服”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敢于和善于發現問題,深入分析問題背后的體制障礙、機制缺陷、制度漏洞,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推動改革舉措落地見效。
再次,要扎牢權力運行的鐵籠子,促進權力規范運行。對領導干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和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是規范權力運行的重要手段。審計機關要聚焦權力運行和責任落實,持續加大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和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力度,促進領導干部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要按照“三個區分開來”準確定性評價,推動容錯糾錯政策和體制機制落到實處,激發廣大干部積極擔當作為。
最后,要亮出審計反腐撒手锏,促進反腐倡廉。打擊經濟犯罪和懲治腐敗是法律賦予審計監督的重要職責。審計機關要充分發揮審計專業性強、涉及面廣、反應快速等優勢,聚焦重大建設項目、重點民生資金、重大經濟決策等,著力揭示重大違紀違法問題,為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貢獻審計力量,做到應審盡審、凡審必嚴、嚴肅問責。要推動反腐倡廉向基層延伸,著力揭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微腐敗”,推動基層有效治理。加大審計查處移送案件線索和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力度,把審計監督與黨管干部、紀律檢查、追責問責、整改糾偏有機結合起來,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以創新規范立業,保障審計高質量發展
改革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審計機關要把改革創新擺在發展的核心位置,堅持創新驅動引領,以創新規范立業,實現審計質量和效率雙提升。
首先,要強化依法審計意識。審計是國家治理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審計監督的基本功能是經濟監督。審計機關要嚴格依照法定的職責、權限和程序開展審計,嚴格依法規范審計行為,依法審計、依法查處問題、依法界定責任、依法處理處置。要恪守審計的權力邊界,既不能喪失職守不作為,也不能超越審計權限亂作為。審計人員要堅持原則、客觀公正、嚴格依法,努力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做到善于發現問題、敢于揭示問題、深入分析問題、如實反映問題,確保審計結論經得起歷史和法律的檢驗。同時,要堅持文明審計,注重與被審計單位的溝通交流,謙虛謹慎、平等待人,嚴謹細致、以理服人,樹立審計機關和審計干部良好形象。
其次,要創新項目組織管理。加強審計計劃的項目統籌和調研論證,強化計劃執行的動態跟蹤管理,實現審計管理向成果導向、動態化管理轉變。加強審計現場質量管理,大力推行現場審理、跟蹤審理,規范審計取證,加大對重大問題線索審理力度,確保審計查出的每一個問題、移送的每一個線索,都有依據、高質量。創新審計組織方式,發揮整體監督效能。橫向上,不斷加大各領域審計項目統籌整合力度,綜合考慮政策跟蹤、預算執行、經濟責任審計及各類專項審計,積極探索融合式、“1+N”等審計組織方式,努力做到“一審多項”“一審多果”“一果多用”。縱向上,強化大局觀、整體觀和系統觀,齊心協力組織實施上級統一實施的審計項目,擴大審計監督整體效能。要在把握政策實質、吃透政策精神的基礎上,分區域、分行業確定審計重點,力爭在一個時段內把一個領域、行業中最突出、最關鍵的事項審深審透,努力為黨委、政府提供高質量的審計成果。要借助信息化力量和手段,大力推進實時在線聯網審計,充分發揮大數據審計在查找疑點、精準定位、綜合分析提煉等方面的優勢,為審計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
最后,要積極推進“治已病、防未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審計就像體檢,不僅是為了查病,更是為了“治已病”“防未病”。審計機關要真正發揮全面“經濟體檢”作用,不僅要“查病”,更要推動“治已病”“防未病”。要站位全局進行“體檢”。審計機關要站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認真履行“體檢”職責,開好“治病”“防病”藥方。特別是在提出高層次宏觀決策建議上下更大功夫,確保審計報告所提建議和審計要情、專報高質量、真管用。積極推動“治已病”。進一步完善審計整改聯席會議制度,加大審計整改核查、問責和公告力度,督促有關單位切實整改問題。對拒不整改、拖延整改、虛假整改的,堅決追責問責。著力推動“防未病”。堅持監督與服務并重,既敢于和善于發現問題、積極推動問題整改,又要通過探索有效機制,推動被審計單位舉一反三,加強管理,完善制度,防患于未然。
以自身建設立信,打造過硬審計隊伍
作為監督機關,審計機關有著嚴肅的監督權力。“打鐵還需自身硬”,審計人員作為執法者和監督者,要用高于別人的標準要求自己,要用嚴于監督別人的標準監督自己,時刻保持良好作風。要圍繞認真履行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總要求,努力打造信念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務實、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專業化審計干部隊伍。
一要政治過硬,對黨忠誠。審計機關首先是政治機關,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黨的領導是審計工作的壓艙石,要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審計工作的全過程、各環節,確保審計工作正確的政治方向,確保黨對審計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從事審計工作必須胸懷全局、登高望遠,審計干部必須置身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中思考問題、處理問題。這就要求審計隊伍必須政治過硬、對黨忠誠。審計機關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使審計工作者忠誠于國家、忠誠于黨、忠誠于法律、忠誠于人民、忠誠于審計事業。
二要本領高強,業務精湛。在審計全覆蓋的新形勢下,審計工作責任更重、地位更高、影響更大,對于審計人員的專業素養、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審計人員既要掌握豐富的業務知識,也需要較高的政策理論水平。要通過加強教育培訓,開闊審計視野、拓寬工作思路,增強審計人員的宏觀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能力。要強化責任意識和精品意識,拉高工作標桿,提升工作能力,使審計干部既具備過硬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精神,又擁有高度的責任意識,敢于擔當,并在審計實踐中錘煉成查核問題的能手、分析問題的高手、經濟管理的行家里手。
三要紀律嚴明,作風優良。廉政建設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要準確把握審計機關自身建設的關鍵點。審人先審己,從審廉為先。審計干部要始終緊繃廉政建設這根弦,嚴守紀律和法律底線。要時刻警惕被“圍獵”風險,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嚴格執行審計“四嚴禁”工作要求、“八不準”工作紀律和各項廉政規定,嚴禁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不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嚴禁泄露審計工作秘密,嚴禁接受影響審計質量的各種宴請、娛樂等活動和接受各種禮品,讓清正廉潔成為審計的最硬底牌和最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