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以某城市改擴建橋梁為工程背景,介紹了整體式蓋梁橋墩的設計方案和設計要點,并利用Midas Civil軟件建立整體模型對橋墩進行受力分析,驗證了其合理性,為同類型橋墩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改擴建;整體式蓋梁;橋墩設計
中圖分類號:U443. 22文獻標識碼:A DOI: 10.1 3282/j. cnki. wccst. 201 9. 12. 035
文章編號:1673 - 4874(2019)12 - 0127 - 04
0 引言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進入到城市化發展的建設高潮,日益增長的交通量給城市道路的建設帶來了巨大挑戰,由此涌現出一大批改擴建道路項目。其中城市橋梁建設面臨著擴建需求大、擴建空間小、景觀要求高等設計問題,亟待解決[1]。
本文結合某城市改擴建橋梁工程中橋墩的設計,對整體式蓋梁橋墩的設計方案、設計思路、方案計算進行探討。
1 工程概況
1.1 原設計狀況
某城市改擴建工程橋梁原上部結構為5x25 m先簡支后連續小箱梁,原下部結構橋墩采用1.3 mx1.3 m雙柱式方墩,預應力雙懸臂蓋梁,承臺為7.2 mxs.2 mx1.8 m工字型承臺,承臺下設4根φ1.2m的樁基。原設計橋寬為31.5 m,雙向六車道,原設計車速為80 km/h,原設計荷載公路I級。原橋標準斷面如下頁圖1所示。
考慮到該橋所處道路為城市交通組織的關鍵通道,隨著機動車數量的增加,該橋負荷嚴重,交通壓力巨大。為緩解擁堵的交通,對該橋進行改擴建。
1.2 改擴建設計方案
改建后橋梁寬度擴寬至45.5 m,雙向十車道標準,設計荷載、設計車速保持不變。
考慮到橋梁縱斷面發生變化,經過方案比選,采用對上部結構和蓋梁拆除重建,保留樁基、承臺和墩柱的改擴建方案:即上部結構跨徑與原橋梁跨徑一致,仍采用5x25 m先簡支后預應力連續小箱梁結構;下部結構拆除蓋梁和立柱,利用原承臺和樁基,兩側增加墩柱,通過整體式蓋梁進行連接。改擴建后的橋梁標準斷面如下頁圖2所示。
2 橋墩設計施工
2.1 結構尺寸
以該橋2#墩為例對橋墩的設計和計算進行介紹。
改擴建橋墩采用整體式預應力混凝土蓋梁,原橋墩保留原橋梁樁基、承臺,在舊承臺及兩側各新增一個1.3 m(順橋向)×1.8 m(橫橋向)的立柱,立柱下設尺寸為2.5 mx6. 25 mx2.5 m的新承臺,承臺下為2根φ1.5 m樁基。橋墩立柱長6m,新樁與原橋樁長一致,均為端承樁,樁長55 m,持力層為中風化泥質粉砂巖。
預應力混凝土蓋梁采用A類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預應力鋼束采用φ15 24 mm高強度、低松弛鋼絞線。預應力管道采用金屬波紋管,管道摩擦系數為0.16,管道局部偏差的摩擦影響系數為0.001 5/m。預應力鋼束的張拉控制應力設計值1395 MPa。蓋梁預應力鋼束布置如圖3所示。
2.2 橋墩施工
施工時先將原蓋梁及墩柱切除,應保留鋼筋并與墩柱新鋼筋焊接伸入新建墩柱。
新建蓋梁具體施工步驟為:(1)搭設支架澆筑蓋梁,蓋梁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后,張拉N3鋼束;(2)拆除支架,然后架設小箱梁,先單幅架設完成后再架設另外單幅,待左右幅箱梁架設完成后張拉N2、N1鋼束;(3)澆筑連續接頭、橋面板濕接縫混凝土,張拉小箱梁頂板負彎矩鋼束并壓注水泥漿,進行小箱梁體系轉換;(4)進行橋面鋪裝施工,注意各施工階段左、右幅需同步。
3 橋墩計算
3.1 計算模型
整體式蓋梁采用Midas Civil 2019軟件建立模型,模擬其施工過程,進行有限元分析。
其中上部結構的作用通過上部虛擬梁進行模擬,用于加載上部結構作用力以及橫向移動荷載。承臺與樁基的連接通過剛性連接模擬。樁基與周圍土體作用采用“m”法,根據地質資料計算得到土彈簧的模擬值。樁基為嵌巖樁,樁底邊界條件考慮為固結[2]。計算模型見圖4。
3.2 荷載作用
橋墩的主要荷載及作用組合如下:(1)恒載:主要有上部小箱梁自重、蓋梁預應力、主梁連續后澆帶自重及負彎矩區預應力、二期鋪裝荷載等,將上部恒載簡化為集中力加載在蓋梁相應位置處;(2)活載:汽車荷載標準為公路-I級,通過Midas Civil軟件的橫向移動荷載功能加載,本橋為雙向十車道,橫向折減由軟件自動考慮;(3)溫度荷載:整體升溫、整體降溫25℃,按照《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 D60 -2015)考慮溫度梯度;(4)荷載組合:荷載組合根據《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 D60 - 2015),由MidasCivil軟件自動生成。
3.3 蓋梁計算結果
蓋梁計算根據《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JTG 3362 - 2018)相關規定進行持久狀態承載能力極限狀態、持久狀態、正常使用極限狀態和持久狀態構件應力驗算等。
3.3.1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組合驗算
蓋梁構件的彎矩包絡圖、剪力包絡圖如圖5~6所示。
由蓋梁彎矩包絡圖(見圖5)可知,蓋梁的最大彎矩包絡值為18 105 kN.m,小于其對應的抗力值33 590 kN·m;最小彎矩包絡值為7 253 kN·m,小于其對應的抗力值19 389 kN.m。蓋梁所有截面內力均滿足規范要求。
由蓋梁剪力包絡圖(見圖6)可知,蓋梁的最大剪力包絡值為7 406 kN,小于其對應的抗力值11 446 kN;最小剪力包絡值為7 709 kN,小于其對應的抗力值10 358 kN。蓋梁所有截面內力均滿足規范要求。
3.3.2 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組合驗算
蓋梁正常使用極限狀態下短期效應截面法向拉應力包絡圖、長期效應截面法向拉應力包絡圖和斜截面抗裂驗算應力包絡圖如圖7~9所示。
由圖7~9可知,長短期組合下,應力均滿足規范要求。
3.3.3 持久狀態構件應力驗算
蓋梁持久狀況實驗階段正截面主壓應力包絡圖、斜截面主壓應力包絡圖如圖10~11所示。
由圖10~11可知,正截面主壓應力、斜截面主壓應力均滿足規范要求。
3.4 墩柱計算結果
取受力最大的墩柱進行偏心受壓承載能力驗算,在最小軸力工況和最大彎矩工況下橋墩的偏心受壓情況,驗算結果如圖12~13所示。
由圖12~13可知,橋墩立柱偏心受壓承載力滿足規范要求,且有較大的富余量。
3.5 樁基計算結果
樁基的彎矩圖如圖14所示,可知新建1.5m樁基的最大彎矩為1030.6 kN.m,原橋1.2m樁基的最大彎矩為314 kN.m。查閱圖紙可知,新建樁基配置32根φ25 mm鋼筋,原橋樁基配24根φ25 mm鋼筋。經驗算,樁基承載力滿足規范要求。
由上述計算結果可知,改建后橋墩蓋梁、墩柱及樁基均滿足設計要求,結構較為安全。
4 結語
為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橋梁改擴建項目越來越多,采用整體式蓋梁的橋墩設計可利用既有下部結構,通過增大蓋梁跨徑、減少新增樁基數量,在施工和經濟上有一定的優勢。同時,通過有限元計算分析可知,該方案在技術上合理可行,可為同類型改擴建設計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吳萍.洛三高速公路改擴建橋涵設計要點[J].中外公路,2011 ,31 (5):164 -167.
[2]米春陽.大懸臂預應力蓋梁橋墩設計探討[J].交通運輸研究,2012(8):101 - 103。
作者簡介:熊光前(1968-),工程師,主要從事橋梁建設施工、公路建設施工與監督、橋梁管理及檢查維護、各種項目評審及驗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