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情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作文教學要關注個體自主體驗,讓學生表達真實的想法,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要側重引導學生掌握心理描寫這一表現人物內在精神世界和思想感情的寫作手法,促使學生的作文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情、神態等的有效刻畫,將人物內心活動真切地加以再現,進而全面提高作文質量。
1.以直接描寫反映人物復雜心理情感
高爾基曾指出,個體真實性格并不在語言中經常表現,而是在隱秘的內心活動中有所表現。在寫作過程中,通過直接心理描寫,能夠將人物性格以及思想等加以充分展示,便于讀者對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有深刻理解。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直接描寫比較常用的句式,如“我想”“他心想”“心理嘀咕著”“心里盤算著”等等。例如在《永生的眼睛》教學過程中,在講解“聽到父親慷慨的捐獻出母親的角膜時,我痛苦難忍”這一部分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感到痛苦的事情,讓學生通過簡短的語句去表達,嘗試著寫出來。在講解“我捐贈父親角膜”時,也可運用同樣的方法。通過心理對比描寫的方式,能夠將作者感情變化充分表達出來,將人物內心世界揭示出來,整篇作文也更具感染力。
對于人物內心活動,可采取人物直接的自言自語的方式:“我想起好少年張高謙,他熱心幫助小同學,在山上為小同學砍柴;在路上替小同學挑柴;放學后護送小同學渡船過溪……那我怎么能不幫助小弟弟呢?想到這里,我停住腳步,眼前仿佛站著張高謙哥哥,他熱情地幫助這位小弟弟。”通過此種內心獨白的方式,能夠將人物內心世界充分展現出來。
2.以間接描寫刻畫人物性格
間接描寫對人物內心世界的表現空間更為寬廣。小學生具有愛玩、好動、愿說的心理特征,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側重引導學生從豐富的動作、表情、語言等描寫來間接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與人物其它方面表現結合起來展開心理描寫,將人物內心奧秘準確且清晰地揭示出來,可以更好地對人物性格加以刻畫,使得整個作品也更具可讀性和吸引力。例如,在《十六年前的回憶》中,作者描寫李大釗同志在法庭上的堅定、執著、慈祥、嚴峻的表情,將李大釗同志堅貞不屈的性格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并展現出其堅決與反動派斗爭到底的決心。在作文《晶晶》中有一段間接描寫:“晶晶最怕放炮,春節那天我們到門外放炮。鞭炮聲一響,她就把頭鉆進被子里,炮聲一停,她就‘咯咯地笑,慢慢露出頭來。看著她通紅的笑臉,大家都笑了。第二天我正在做功課,不知道誰在院子里放炮,嚇我一跳,晶晶也嚇得捂住了耳朵,可是她看到我,就露出頑皮的笑容,大聲說:‘哥哥也害怕了!我回頭瞪了她一眼,她吐了吐舌頭。”在這一段描寫中,作者對于人物的表現主要通過反映內心狀態的動作來實現。比如“把頭鉆進被子里”“慢慢露出頭來”等,形象表現出小女孩害怕又覺得有趣的心態。通過“頑皮的笑”“大聲說”“吐舌頭”等詞語形象地表現出晶晶活潑頑皮的性格。在心理描寫過程中,通過神態、語言以及動作能夠反映出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在實際描寫過程中,要確保與特定情境中人物心態相符合,要保證描寫的真實性,以感染讀者。
3.以想象描寫表現人物內心世界
小學生正處在天真爛漫的心理發展年齡,對事物的想象視角更具獨特性,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側重引導學生發揮想象潛能,通過想象來表現人物內心世界,切實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例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過程中,側重引導學生深入體悟作者是如何通過描寫小女孩的想象,來表現小女孩內心世界的。可以運用填空的方法引導學生把握文中的想象描寫,如,文中描寫小女孩幻想自己坐在大火爐面前,表現她渴望(? );幻想看見烤鵝,表現她(? );幻想看到圣誕樹,表現她渴望(? );幻想看到奶奶,表現她渴望(? );在點燃整把火柴后,仿佛看到奶奶將自己帶去光明快樂的地方,表現她渴望(? )。學生填空時,答案應該是開放式的,只要貼近“火爐——溫暖、烤鵝——饑餓、圣誕樹——快樂、奶奶——幸福、地方——美好未來”這一答案,教師就應該給予學生較高的過程性評價,鼓勵學生更為積極主動地開展想象心理描寫學習,促使學生的寫作水平有效提升。
總之,心理描寫的方法眾多,各具特色,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協調應用直接描寫、間接描寫以及想象描寫的方式開展寫作實踐,全面提升寫作水平。同時,通過心理描寫技巧的掌握,強化學生自主體驗,為學生情感自由宣泄提供可行的途徑,對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