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麗明 程小虎 史麗萍 王建兵 嚴明春 朱潤花 姚蘭
摘要:定西48號是以自育品系7021為母本、臨8為父本,經過有性雜交選育而成。2016 — 2017年參加甘肅省旱地春小麥區域試驗,2 a 10點(次)平均折合產量2 710.70 kg/hm2,較對照品種西旱2號增產14.01%。定西48號生育期101 d,幼苗習性直立,葉色深綠,株高96.2 cm,穗長8 cm,穗長方形,籽粒飽滿、紅色,硬質,籽粒千粒重49.9 g,容重715.1g/L。粗蛋白(干基)含量147 g/kg,濕面筋309 g/kg,沉降值33.0 mL,賴氨酸4.0 g/kg。適宜在海拔1 700~2 300 m,年降水量350~400 mm的甘肅中部半干旱地區旱地種植。
關鍵詞:春小麥;新品種;定西48號;選育
中圖分類號:S512.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1001-1463(2019)11-0001-03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9.11.001
Report on Breeding of New Spring Wheat Cultivar Dingxi 48
MOU Liming, CHENG Xiaohu, SHI Liping, WANG Jianbing, YAN Mingchun, ZHU Runhua, YAO Lan
(Di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Dingxi Gansu 743000, China)
Abstract:Dingxi 48 is bred by sexual hybridization with self-breeding line 7021 as female parent and Lin 8 as male parent. In 2016 — 2017, the average yield of 2 a 10 points (sites) was 2 710.70 kg/hm2 and 14.01% higher than that of Xihan 2 in Winter Wheat Regional Test in Dryland of Gansu Province. The growth period of Dingxi 48 is 101 days. The seedlings had erect habit, dark green leaves, plant height is 96.2 cm, panicle length is 8 cm, rectangular panicle, red and hard grains, full grains, 1 000-grain weight is 49.9 g and bulk weight is 715.1 g/L. The content of grain crude protein(dry base) is 147 g/kg, wet gluten is 309 g/kg, sedimentation value is 33.0 mL, lysine is 4.0 g/kg. It is suitable to be grown in semi-arid areas of central Gansu with an annual precipitation of 350~400 mm and an elevation of 1 700~2 300 m.
Key words:Spring wheat;New cultivar;Dingxi 48;Breeding
甘肅中部旱區自然環境嚴酷,年均降水在400 mm左右,年均氣溫7.3 ℃,旱寒同駐,病蟲害時有發生。春小麥品種更新速度慢、育種效率低,旱地小麥產量低而不穩[1 - 5 ]。加速培育抗旱、抗病、優質和高產穩產的新品種及研究新型綠色抗旱栽培技術并進行集成示范推廣,是甘肅中部地區乃至全省旱地小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需求。旱地春小麥新品種定西48號于2019年通過甘肅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審定編號:甘審麥2019001)。
1? ?選育經過
定西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甘肅省干旱生境作物學重點實驗室2000年以自育品系7021為母本、臨8為父本配制雜交組合,2001年將F1點播觀察,組合編號為Z0142。2002 — 2006年種植F2~F6,各代均按照育種目標用系譜法選擇優良單株。2007年種植3個株系,選擇出優良株系Z0142-6。2008 — 2009年種植F8~F9,各代均按照育種目標用系譜法進行持續優中選優,2009年穩定。2010年參加產量鑒定試驗,2011 — 2012年參加品鑒試驗,2013 — 2014年參加品比試驗,2015年參加新品種(系)生產對比示范試驗。2016? —? 2017年參加甘肅省旱地春小麥區域試驗,2018年參加甘肅省旱地春小麥生產試驗。2010 — 2018年在參加試驗的同時進行多年多點生產對比試驗和原種繁育及示范。
2? ?產量表現
2.1? ?品鑒試驗
在2011 — 2012年的品種(系)鑒定試驗中,定西48號2 a平均折合產量2 100.0 kg/hm2,較對照品種定西40號平均減產10.04%,居50個參試品種(系)的第7位。
2.2? ?品比試驗
在2013 — 2014年的品比試驗中,定西48號2 a平均折合產量2 071.8 kg/hm2,較對照品種定西40號平均增產32.17%,居12個參試品種(系)第1位。其中2013年折合產量1 860.0 kg/hm2,較對照品種定西40號增產65.33%,居12個參試種(系)第1位;2014年折合產量2 283.8 kg/hm2,較對照品種定西40號增產13.62%,居12個參試種(系)第8位。 2.3? ?甘肅省旱地春小麥區域試驗
2016 — 2017年參加在定西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試驗點、白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試驗點、甘肅農業大學農學院旱地小麥育種組試驗點、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試驗點、古浪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試驗點進行的甘肅省旱地春小麥區域試驗中,定西48號2 a 10點(次)全部增產,平均折合產量2 710.70 kg/hm2,較對照品種西旱2號增產14.01%。產量方差分析、適應性分析表明,定西48號是一個兼豐產和穩產性為一體、廣適性好的優良品種。其中2016年在定西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試驗點折合產量2 059.95 kg/hm2,在白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試驗點折合產量? ?1 825.05 kg/hm2,在甘肅農業大學農學院旱地小麥育種組試驗點折合產量1 774.50 kg/hm2,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試驗點折合產量4 926.90 kg/hm2,在古浪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試驗點折合產量4 553.40 kg/hm2。5試點平均折合產量 3 027.96 kg/hm2,較對照品種西旱2號增產15.04%,居6個參試品種(系)第1位。2017年在定西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試驗點折合產量975.60 kg/hm2,在白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試驗點折合產量? ?2 454.00 kg/hm2,在甘肅農業大學農學院旱地小麥育種組試驗點折合產量1 629.00 kg/hm2,在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試驗點折合產量4 206.00 kg/hm2,在古浪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試驗點折合產量2 477.90 kg/hm2。5試點平均折合產量2 348.50 kg/hm2,較對照品種西旱2號增產12.61%,居6個參試品種(系)第1位。
2.4? ?甘肅省旱地春小麥生產試驗
2018年在甘肅省旱地春小麥生產試驗中,定西48號5個試點(定西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試驗點、白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試驗點、甘肅農業大學農學院旱地小麥育種組試驗點、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試驗點、古浪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試驗點)折合產量786.75~3 201.0 kg/hm2,均較對照品種西旱2號增產5.96%~76.10%;平均折合產量? ?2 199.3 kg/hm2,較對照品種西旱2號增產14.87%,居4個參試品種(系)第2位。
3? ?特征特性
3.1? ?植物學特征
定西48號生育期101 d,幼苗習性直立,葉色深綠,株高96.2 cm,穗長8 cm,穗長方形,結實小穗13個,穗粒數27.2粒,籽粒紅色,硬質,籽粒飽滿,千粒重49.9 g,容重715.1g/L。
3.2? ?抗逆性
2017、2018年經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抗病性鑒定,定西48號成株期對條中32號、條中33號表現免疫。田間表現株型緊湊、葉片斜長、莖稈彈性好,抗青干、抗倒伏、抗旱性較好,適應性好,成熟落黃較好。
3.3? ?品質
2018年經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農業測試中心檢測,定西48號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47 g/kg、濕面筋309 g/kg、賴氨酸4.0 g/kg、沉降值33.0 mL。
4? ?適宜地區
適宜海拔1 700~2 300 m,年降水量350~400 mm的甘肅中部半干旱地區旱地露地條播或覆膜穴播種植。
5? ?栽培技術要點
定西48號對茬口的適應性較廣,但應避免連作。整地要做到地邊整齊、土地平整、松碎、上虛下實。播前結合整地基施優質有機肥22 500~30 000 kg/hm2、N 30.0~60.0 kg/hm2、P2O5 60.0~82.5 kg/hm2。一般以3月中下旬播種為宜。采用人工條播、機械精量穴播或秸稈帶狀覆蓋種植等能夠保證種子均勻分布的方法播種,播種深度以3~5 cm為宜。播量為330萬~450萬粒/ hm2,保苗300萬~375萬株/hm2。播種后如遇降雨,為防止土壤板結,應及時耙耱。分蘗前要鋤草、松土。后期為防止脫肥早衰,于灌漿期葉面噴施2.9 g/kg磷酸二氫鉀溶液。蠟熟末期及時收獲,收獲時間應盡量避免雨后或帶露水,以免籽粒受潮霉變。
參考文獻:
[1] 楊文雄.? 中國西北春小麥[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6.
[2] 楊文雄.? 甘肅小麥生產技術指導[M].? 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3] 何中虎.? CIMMYT小麥引進研究與創新利用[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6.
[4] 牟麗明.? 旱地春小麥新品種定西42號選育報告[J].? 甘肅農業科技,2015(1):1-3.
[5] 孟亞雄.? 旱地春小麥新品種甘春32號選育報告[J].? 甘肅農業科技,2017(4):11-12.
(本文責編:陳? ?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