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濟蓮
摘要:本文主要討論以低成本開發手段為抓手,以精細注水為龍頭,夯實效益產量基礎,降低自然遞減,動態調配作為一種基本的穩產手段,我們又進行了精細探索與研究,對其注水方式,適應性,管理方法進行梳理并現場實施取得了較好效果。
關鍵詞:動態調配;注水方式;流線調整;分類管理
1.動態調配的特點
動態調配在油田注水開發中其特點鮮明,一是投入低,水源主要是利用油井產出水進行相應處理,達標后回注到地層,保護環境,節約資源;而是可操作性強,在分析清楚了油水井的動態關系后,直接可以下達指令調整注入水量和強度;三是靈活性強,分析與實際油水井反應不相符合可以立即調整新的方案,對油水井生產影響可控;四是只要選擇了較合理的注水強度、注水方式油井見效期可達數月甚至幾年時間,回報率較高。因此動態調配作為精細注水的一個突破方向,值得我們重視和研究,以發揮它的強大潛力。
2、動態調配的潛力方向與思路
2.1.潛力方向:
目前中原油田多數油藏進入了特高含水開發后期,通過勝利油田相關資料研究發現特高含水期仍然具備相當大的潛力,水驅油效率可以進一步提高甚至達到70%,目前采油管理二區管理著12個開發單元,其中中滲油藏6個,低滲油藏6個,中滲油藏儲量占71%,剩余可采儲量44萬噸,低滲油藏儲量占29%,剩余可采儲量29萬噸,中滲油藏剩余油潛力是主體。
2.2.動態調配優化思路
總體是以重油輕水向油水并重轉變,強化井組協調發展,改變原有液流方向,調配水量定量化,已達到精細化剩余油圍追堵截;調水模式合理轉換,以達到積極適應不同階段注采變化、長效水驅;立體流線調整,以達到綜合應用、均衡水驅、最大化驅油。
3、精細動態管理探索與研究
常規調水方式類型很多,在中滲油藏中應用比較多的除了穩定注水外就是不穩定注水,即變強度注水、周期注水、脈沖注水、換向注水以及流線調整的應用,這里重點研究不穩定注水。
變強度注水是不穩定注水的核心,通過提高或降低注水壓力改變注水強度,從而使地下形成不穩定滲流場,提高注入水在地層中的波及系數,從橫向和縱向改善水驅效果,細分的周期注水,脈沖注水,換向注水各有特點,適應不同的井組。
變強度注水適用于新建井組以及還未摸清井組特點的初期,沒有固定規律;周期注水適用于連通好的井組,有固定的注水量,固定的開注與停注時間,效果平,時間長;脈沖注水適用于多層厚層物性差別不是很大的井組,水量差是原水量2倍及以上;換向注水適用于復合井組,交替驅趕剩余油,驅油效率也叫單向注水強。
流線調整的宗旨是調整井組之間的壓力場,在固定的井網和費均勻的水驅情況下形成非均勻的壓力場,通過“推”:調整水井井底注水壓力 “壓”:降低強勢流線生產壓差 “拉”:提高弱勢流線生產壓差,保證流線間合理生產壓差,達到均衡水驅的目的。
3.3井組分類管理
在明確了每一類注水方式的特點及適用條件之后,還需要結合油藏本身特點以及井組特點如小層發育狀況差異,分布狀況差異,以及構造差異等“對癥下藥”。分類管理可以更好摸索注水響應規律,達到精細注水效果,根據研究區油藏特點總結如下管理辦法:
新建、小井距井組,預警調水求穩產,實施周期注水和變強度注水,延長見效增產和穩產期;小層數多,啟動壓差不大的井組,變強度注水調剖面,退關脈沖注水和變強度注水,提高層間剩余油動用;產液差距大,平面矛盾突出,流線調整,推拉壓綜合應用,提高水驅油效率。
4、動態調配應用及效果評價
4.1? 東區S2S2+3油藏是全區動用程度最高的油藏之一,目前綜合含水高達97.9%,將井組大致分為四個井排方向,實施換向間歇注水,同時在間歇注水中,對含水上升、能量下降和注水見效分別制定了相應的預警機制。截止到2019年6月DS2S2+3油藏產量指標得到有效控制,自然遞減-0.13%,綜合遞減-2.11%。
4.2? 西區S2S1油藏在換向變強度注水方面也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嘗試,在西部油環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效果突出的是P1-207井組:P1-207,P55C換向變強度注水,同時調整,保持穩定注采比,油井P1-385能量保持穩定,含水下降,日增油0.7噸,穩產8個月,見效增油150噸,創效益36萬元。到2018年底,P55C補孔增加新層,平衡發生變化,因此P1-207延后了調整,調水模式及時變換,讓流線始終活躍起來,剩余油不斷聚攏。
4.3? 西沙二下1-8油藏井網相對完善,因井況原因損失大量儲量,但在現有井網上井間滯留剩余油仍有較大的挖潛空間,差異化的滲透率導致層間剩余油動用不均,因此更適合進行綜合調水調流場的推廣應用。
做法:P3-347為強勢滲流方向,P2-14H中等滲流方向,P8-9為弱勢滲流方向,為調整流場均衡,P2-14H下調參數壓流線,P8-9上調參數加大井底生產壓差,P3-C25強化注水上調水量推流線,P3-341降低低效注水調流線;
效果:油井P3-347產量穩定,P2-14H日增0.5噸,P8-9日增1噸,井組見效累積增油150噸,創效益36萬元,效果顯著。
5、結論
根據不同油藏特點研究清楚剩余油分布狀況以及特征之后,有針對性的進行調配工作可以收到比較理想的效果;作為低成本開發戰略手段之一,動態調配投入低,產出高,開發效益明顯,是可以做到多產效益油氣,提高水驅采收率。
參考文獻:
[1]、砂巖油藏注水開發動態分析? 方凌云 萬新等著? 石油工業出版社
[2]、陸相油藏開發論? 金敏蓀? 隋新光?? 石油工業出版社
[3]、濮城油田西區沙二上一油藏沉積微相研究?? 李海燕? 徐樟有 等? 中國石油大學信息與資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