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統計局日前發布的《2018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上海人均GDP升至13.5萬元,按照目前美元對人民幣匯率計算,人均GDP超2萬美元,首次達到發達經濟體標準。
按照國際標準,人均GDP在2萬美元以上的是初等發達國家;人均GDP在3萬美元以上的是中等發達國家。根據這一標準,通過梳理中國各城市公布的2018年經濟數據,并以2017年末各城市常住人口為基準,發現有15個城市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這15個城市分別為深圳、東營、鄂爾多斯、無錫、蘇州、珠海、廣州、南京、常州、杭州、北京、長沙、武漢、上海、寧波,總人口超1.45億。
除了東營、鄂爾多斯兩個資源型城市之外,其余13個城市基本為中國的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這當中的樣本意義不言而喻,因為它們代表了不同的城市類型:北上廣深盡管處于人口疏解的階段,依然齊刷刷步入初等發達地區陣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可見一斑;其余城市也均為各自的區域中心城市,正在向更大規模城市前進的過程當中。
一個地區經濟的崛起以及經濟質量的發展狀況,主要看其城市的發展狀況。中國正處于新型城鎮化加速階段,國家發展改革委前不久又發布《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這13座城市勢必成為都市圈建設的領頭羊。
在未來的中國,經濟的發展必然是以都市圈、城市群以及灣區的崛起為依托的。而目前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的13個非資源型城市,均處于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長江中游等城市群中,而且也都是國家各類都市圈、城市群、灣區規劃中的中心城市或副中心城市。
人均GDP超2萬美元,其背后反映的是一個城市的發展質量以及產業的升級和帶動能力。建設現代化都市圈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手段,既有利于人口和經濟的空間結構優化,又有利于激活有效投資和潛在消費需求,增強內生發展動力。15個城市人均GDP超2萬美元,無論是之于其所在區域,還是之于全國經濟格局而言,都意義重大。
(綜合《新京報》《常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