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三姐妹因為分別嫁給了中國近現代史上三位著名政治人物,所以學者和作家大都從政治上解讀她們的婚姻。普通民眾更視之為純粹的政治婚姻,而全然忘了婚姻最基本的前提——愛情。是的,孫中山宋慶齡為什么結婚?因為愛情。
父母眼皮子底下的秘密戀情
宋慶齡一家與孫中山淵源深厚。父親宋耀如是孫中山革命運動的熱烈追隨者、贊助者和忠實朋友。從臨時大總統卸任后,孫中山在上海逗留,基本都住在宋宅。不僅如此,宋家大女兒宋藹齡還擔任了孫中山的英文秘書。
1914年,宋慶齡從美國學成,卻無法歸國,因為“二次革命”失敗,宋耀如一家追隨孫中山,被迫流亡日本。就這樣,宋慶齡在東京與孫中山首次見了面。
這是一段從相識、相知、相戀到結婚的甜蜜日子。起初,宋慶齡都是跟隨宋藹齡一起去見孫中山,然后再一起離去。次數十分頻繁,幾乎天天都去,有時一天數次。1914年5月24日,宋慶齡第一次單獨去見孫中山。6月起,宋慶齡除仍不時與姐姐一起去見孫中山外,單獨去見孫中山的次數劇增,其中當月日本密探記錄在案的就達十次之多。
1914年11月,宋慶齡隨新婚的大姐宋藹齡回國,孫中山悵然若失。不久,崇尚知難行易、一向敢想敢干的孫中山開始行動,他接連給宋慶齡去信,表達迫切希望她回日本協助自己工作的強烈愿望和隱隱約約的思念之情。1915年1月,孫中山派遣香山同鄉、資深革命黨人朱卓文一家由日本抵上海。朱卓文與孫中山私交極深,與宋家也多有來往,朱的女兒慕菲雅又是宋慶齡兒時的玩伴。因此,朱的使命表面上是聯絡革命,實為試探宋慶齡的態度。宋慶齡含蓄地表示:“極愿效力黨事,且急盼黨事之成。”算是默認了孫中山的追求。
“委身革命”的私奔
1914年7月20日,孫中山致函宋耀如,明確告訴宋耀如宋慶齡可能會與一個“大叛逆者”結婚。宋耀如十分認真地用英文寫了復函,但他誤以為孫中山所說的“大叛逆者”是袁世凱之流的人物。關于宋慶齡的婚事,宋耀如斬釘截鐵地說:“我們是一個基督教家庭,我們的女兒不會為任何人作妾,哪怕他是地球上最偉大的國王、皇帝或者是總統。”這話不是針對孫中山說的,但肯定促使孫中山更加認真地對待其原有的婚姻關系。
孫中山與夫人盧慕貞是香山同鄉,兩人育有一子二女(兒子孫科,女兒孫婉、孫蜒)。盧慕貞帶著女兒老母,長期住在澳門。朱卓文1915年3月在上海見過宋慶齡之后,又與孫中山的胞侄孫昌一起赴澳門,說服盧慕貞同意離婚。
大約是10月中旬,朱卓文和女兒慕菲雅,攜帶著孫中山的離婚聲明及盧慕貞同意離婚的證明,再次赴滬。宋慶齡與父母徹底攤牌,她請求父母同意她與孫中山結婚。爭執之下,急火攻心的宋慶齡竟昏了過去。醒來后,宋慶齡發現臥室的門被反鎖了。當晚,心意已決的宋慶齡寫了一張字條向父母告別,“要幫助孫逸仙并同他結婚,因為他在3月份已同他原來的妻子離異”。在女傭的幫助下,她從窗戶爬出去,乘著夜色,與朱卓文父女登上赴日輪船,于10月24日抵達東京。
10月25日,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東京舉行結婚儀式,并在東京市政廳辦理了結婚登記。22歲的美貌才女,不顧父母的強烈反對和世俗偏見,嫁給了49歲的偉大革命家。
結婚以后的宋慶齡
新的婚姻為長期四處奔波、顛沛流離的孫中山開啟了新的生活和事業航程。孫中山對新婚妻子有極高的評價。他在致老師康德黎的信中說:“我的妻子,是受過美國大學教育的女性……我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這是我過去從未享受過的真正的家庭生活。我能與自己的知心朋友和助手生活在一起,我是多么幸福!”
婚后,在處理與孫中山原來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上,宋慶齡表現出既有人情又保持適當距離的智慧。孫中山逝世之后,雖然因為政治道路不同,她與孫中山之子孫科的關系漸行漸遠,但對孫科的兩個妹妹則始終視同己出,兩姐妹也將宋慶齡視同自己的另一個媽媽。
因不曾生育,孫中山在彌留之際,對宋慶齡頗放心不下,擔心她受黨內同志和親屬們的輕視。因此他當著汪精衛、戴季陶、孔祥熙等人的面,指著宋慶齡說:“她是我們的同志,不要因為她是基督教徒而歧視她。”“弗以夫人無產而輕視。”
(摘自《同舟共進》 金炳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