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在那一場使人驚愕的內亂剛剛發生的時候,廖承志就敏銳地察覺到江青一伙的陰謀,同夫人經普椿多次用暗語說:“那個戴眼鏡的(指江青)在搗鬼。”并且怒火滿腔地表示:“好人死了,我們都戴孝;那個戴眼鏡的死了,我們戴紅花。”
1966年,賀龍與夫人薛明已經與世隔絕,失去了自由。他的孩子們為了躲避“四人幫”爪牙的抓捕,隱姓埋名,東藏西躲,漂泊在社會上,無依無靠。
當時,廖承志家里也很困難,門口被貼上了大標語“火燒廖承志”。而且,賀、廖兩家雖然互相尊敬,和睦相處,但平時交往并不多。
有一天晚上,賀龍的孩子賀鵬飛、賀曉明和賀黎明兄妹三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借用一家門房的電話,試探著給廖家的孩子打一個電話,想知道他家的情況。如果對方很困難,就不準備登門打攪了。
電話打通后,話筒里傳來經普椿和廖家孩子熱情的聲音:“你們在哪里?到我們家來,現在就來,我們惦念著你們哪!”
而后,經普椿給廖承志打了電話,他又驚又喜,說:“收下他們,全部收留!再難也要收留!”
賀鵬飛帶著賀曉明、賀黎明進了廖家,一家人問寒問暖地把他們兄妹安置了下來。
賀鵬飛他們得知廖家處境也很危險,三個人住在廖家目標太大,不能給廖家帶來麻煩呀!窩藏賀龍的子女將會招致什么后果,他們心里比誰都清楚。于是兄妹三人商定,賀鵬飛和賀曉明離開這里,另覓藏身之所。
第二天一早,他們向經普椿傾心吐膽,說了去意。經普椿說什么也不依,急得都快落淚了。孩子的父母已獲罪在身,怎么能讓孩子再淪落天涯呢!她對孩子們說:“留你們是廖叔的意見,要走得問問他!”
電話打通了,廖承志知道挽留不住這些剛強的孩子,便叮囑經普椿:“不要讓孩子們生活上發生困難!”
經普椿拿出了糧票和錢,要賀鵬飛和賀曉明帶上,這對囊空如洗的賀家兄妹,何止是物質上的援助啊!他們含淚同經阿姨和仍留在廖家的妹妹賀黎明告別,便放心地走向新的藏身匿形的生活河流。
有一天,廖承志獲準悄悄回家看望九十高齡的母親,他把賀黎明叫到身邊親切地對她說:“好!好!你就住在這里!”他又對妻子說:“實在危急,就用媽媽的保護傘!”
何香凝副委員長的住室,是周總理親自規定不許任何人沖擊的禁區。當時,某些人如同獵犬般到處在嗅在找。可多少次突然襲擊查抄,廖家一次次“堅壁清野”,賀黎明深藏在何香凝老人的臥室里,安然無恙。
(摘自《中南海風云人物沉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