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倒這件年輕人眼里“拍拍灰站起來”的事情,對老年人來說不亞于心臟病、中風發作。
老年人跌倒落地時大概有兩種情況,一是臀部著地導致的股骨頭骨折、腰椎壓縮性骨折;二是用手撐地導致的手臂骨折。
相較于臀部著地或一側身體著地,用手撐地給老人造成的傷害以及治療的難度要小得多。如果跌倒時坐到地上,支撐點落在臀部,則容易導致腰椎壓縮性骨折。
如果摔倒的時候,用手撐地,往往損傷的是腕關節,多導致尺骨遠端或橈骨遠端骨折。這種手臂骨折在護理上無需長時間臥床,而且康復訓練相對簡單,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
以下是5個最容易摔倒的時刻,老年人需要提高警惕。
起床時、洗澡時、接電話時、上下車時、服藥后半小時。一般來說,服藥后30分鐘至1小時是跌倒的高風險期,老人動作宜緩慢,不宜外出。
醫生提醒,老年人一旦跌倒,并不建議立刻起來,要分情況處理。以下是跌倒后的自我處理方法:1.立即呼叫(呼叫鈴、口頭);2.不要急于爬起,進行自我檢測;3.保持冷靜等待幫助;4.學習自救方法:跌倒起身法。
對于跌倒后神志清醒且需要求助的老年人,可嘗試跌倒起身法來緩慢轉變體位,再行求助。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如果是背部先著地,應彎曲雙腿,挪動臀部到放有毯子或墊子的椅子或床鋪旁,然后使自己較舒適地平躺,蓋好毯子,保持體溫,如有可能要向他人尋求幫助(如圖1)。
步驟二:休息片刻,等體力準備充分后,盡力使自己向椅子的方向翻轉身體,使自己變成俯臥位(如圖2)。
步驟三:雙手支撐地面,抬起臀部,彎曲膝關節,然后盡力使自己面向椅子跪立,雙手扶住椅面。
步驟四:以椅子為支撐,盡力站起來。
步驟五:休息片刻,部分恢復體力后,打電話尋求幫助。 (摘自《老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