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秀

【摘要】目的:探討哮喘患者小氣道功能與氣道高反應性的關系。方法:2017年8月-2019年8月選擇我院疑似為支氣管哮喘患者100例,根據激發試驗結果進行分組,分別為陽性組和陰性組,各組為50例,采用Master Screen-DlFF測定患者的肺通氣功能,采用ART霧化激發系統測定患者的BPT,比較兩組患者BPT前和BPT后的肺通氣功能。結果:兩組患者BPT前和BPT后的肺通氣功能組內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BPT后的肺通氣功能明顯低于BPT前;兩組患者BPT后的肺通氣功能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陽性組BPT后的肺通氣功能明顯低于陰性組。結論:與氣道反應性正常的患者對比,氣道高反應性的患者小氣道功能明顯更低,二者密切相關,氣道高反應性越嚴重,小氣道功能越低。
【關鍵詞】哮喘;小氣道功能;氣道高反應性
支氣管哮喘,簡稱為哮喘,以氣道高反應性為主要特征,據研究,氣道高反應性由多種作用機制所致,與氣道炎癥、氣道重塑、氣道狹窄密切相關。本研究通過對我院疑似為支氣管哮喘的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哮喘患者小氣道功能與氣道高反應性的關系。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2017年8月-2019年8月選擇我院疑似為支氣管哮喘患者100例,男患者55例,女患者45例,年齡為18-78歲,平均年齡為41.23±10.36歲,身高為155-183cm,平均身高為163.12±8.38cm,體質量為45-96kg,平均體質量為63.56±10.23kg。納入標準:均通氣功能正常,胸片檢查正常,采用抗生素、止咳藥進行治療,效果不理想;全部患者均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經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排除心臟病、休克患者;排除高血壓控制效果欠佳的患者;排除合并主動脈瘤的患者;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婦女;排除使用膽堿酶抑制劑;排除呼吸道感染患者;排除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患者;排除影響氣道的藥物。根據激發試驗結果進行分組,分別為陽性組和陰性組,各組為50例,陽性組男患者32例,女患者18例,年齡為18-78歲,平均年齡為41.55±10.51歲,身高為155-183cm,平均身高為163.29±8.56cm,體質量為45-96kg,平均體質量為63.65±10.35kg;陰性組男患者23例,女患者27例,年齡為18-78歲,平均年齡為41.56±10.53歲,身高為155-183cm,平均身高為163.32±8.58cm,體質量為45-96kg,平均體質量為63.83±10.29kg。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1)測定肺通氣功能
采用Master Screen-DIFF測定患者的肺通氣功能,檢測的指標主要包括:FVC、FEVl、FEVI%pred、FEVl/FVC%、MMEF、FEF25、FEF50、FEF75。
(2)測定BPT
采用ART霧化激發系統測定患者的BPT。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BPT前和BPT后的肺通氣功能。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對正態分布的數據進行t檢驗,對非正態分布的數據進行卡方檢驗,采用平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數據的分布趨勢,P<0.05表示數據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BPT前和BPT后的肺通氣功能組內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BPT后的肺通氣功能明顯低于BPT前;兩組患者BPT后的肺通氣功能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陽性組BPT后的肺通氣功能明顯低于陰性組。(如表1)
3.討論與結論
氣道高反應性的病因在于支氣管受到刺激,導致氣道管腔變窄。持續高反應性的刺激,同時受到氣道炎癥的慢性刺激,導致氣道功能改變,引起氣道重塑。在哮喘患者發病的過程中,氣道炎癥和氣道高反應性是促使小氣道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氣道高反應性和小氣道功能降低密切相關。由于氣道受到炎癥因子的刺激,導致氣道管腔狹窄,增加了氣流壓力,降低了肺泡壁的彈性,導致肺泡受損,削弱了氣道的牽張作用,導致呼氣時氣流流速受限,提高了呼氣末壓力。所以,癥狀不明顯、哮喘早期的患者雖然肺功能指標顯示為正常水平,但是實際而言小氣道功能已經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損。本研究顯示,陽性組和陰性組在BPT前和BPT后各項肺功能指標均呈明顯降低的趨勢。由此提示著,與氣道反應性低的患者對比,氣道高反應性的患者小氣道功能更加低。分析其原因,在氣道高反應性發生的過程中,氣道炎癥反應起到關鍵的作用,其累計整個支氣管,既包括大氣道,又包括小氣道。據研究,當小氣道存在炎癥時,支氣管會出現水腫、平滑肌收縮等變化,進而導致小氣道阻塞,最后引發氣道高反應性。
綜上所述,與氣道反應性正常的患者對比,氣道高反應性的患者小氣道功能明顯更低,二者密切相關,氣道高反應性越嚴重,小氣道功能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