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譽


【摘要】目的對于早期乳腺癌治療中保乳手術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探討。方法隨機選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因乳腺癌而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60例,并將此60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每組各30例患者。對對照組患者主要采用乳腺改良根治術進行治療,對觀察組患者采用保乳手術進行治療,之后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情況、住院時間及美容效果進行分析對比,判斷療效。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情況、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復發情況、遠處轉移率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美容效果要明顯好于對照組。結論在早期乳腺癌治療中行保乳手術具有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治療時間短、美容效果好的特點,同時與改良根治術相比在復發、轉移等方面不具有明顯差異,能顯著提高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關鍵詞】乳腺癌;保乳手術;療效分析
乳腺癌是一種女性的常見惡性腫瘤,其在女性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中排名第一。相關統計表明,目前乳腺癌的發病率正以每年0.2%-8.0%的速度上升,并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對女性的健康的生命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威脅。目前治療乳腺癌的治療手段還是以手術治療為主,在臨床上治療乳腺癌的手術方式主要有乳腺癌根治術、改良根治術、全乳切除術等,但是由于傳統的根治術及切除術對患者身體的創傷較大,嚴重影響女性患者的美觀和形象。近幾年采用的保乳手術加術后放療不僅能夠有效的保持女性患者的形象,并且其手術的效果與傳統根治術相比并沒有明顯的差異。至此文章將隨機選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因乳腺癌而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以探討早期乳腺癌治療中保乳手術的臨床療效。現將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因乳腺癌而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將此60例患者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年齡在29-63歲之間,平均年齡(48.7±10.5)歲;對照組患者年齡在28-62歲之間,平均年齡(46.5±9.9)歲。兩組患者通過病理分析、腫瘤標記物以及影像學檢查均確診為乳腺癌。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尚無顯著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
根據對照組患者乳房腫物的大小及位置對腫瘤進行梭形切除,同時切口肌問及腋下的淋巴結進行清掃,并放置負壓引流管,之后對皮內皮膚進行縫合,加壓包扎。
1.2.2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采用仰臥位,使患者的上肢外展,對患者腫瘤的位置進行標記,同時對切除方案進行設計分析。完整切除患者腫瘤,切除的范圍包括腫瘤周邊2cm的脂肪組織和腫瘤深部的胸大肌筋膜。在切除患者的腫瘤病灶后,應對患者切口周圍的部分做快速冰凍切片檢查,確保切口周圍無腫瘤細胞殘余。術后對患者切口進行止血處理,并采用醫用膠原蛋白對患者乳房的殘腔進行填充,縫合時行適當的整形措施,使患者的乳房看起來自然、對稱。
1.3療效判定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情況、住院時間及對乳房外型的滿意情況進行分析對比。乳房滿意標準,優:雙乳對稱,乳頭端正、外型豐滿。良:雙乳較為對稱,乳頭端正,外型比較豐滿。差:雙乳不對稱,外型不夠理想,手感較差。
1.4統計學方法
對于研究中獲取的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參數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和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圍手術期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情況、住院時間這幾項圍手術期的指標中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2.2乳房滿意度比較
兩組患者在經過治療后,對患者進行乳房外型滿意度的評訪,發現觀察組患者對于乳房外型的滿意度和優良率要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乳腺癌是一種女性的常見惡性腫瘤,并且目前有著年輕化的發展趨勢。目前治療乳腺癌的治療手段還是以手術治療為主,在臨床上治療乳腺癌的手術方式主要有乳腺癌根治術、改良根治術、全乳切除術等,但是由于傳統的根治術及切除術對患者身體的創傷較大,嚴重影響女性患者的美觀和形象。近幾年采用的保乳手術加術后放療不僅能夠有效的保持女性患者的形象,并且其手術的效果與傳統根治術相比并沒有明顯的差異。
文章通過對保乳手術與乳腺改良根治術進行對比后發現,采用保乳手術的觀察組患者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情況、住院時間這幾項圍手術期的指標中明顯優于對照組,并且在乳房外型滿意度方面采用保乳手術患者的優良率以及對乳房外型的滿意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保乳手術在早期乳腺癌的治療中能夠更貼切患者的心理需要,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