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

【摘要】目的:探討在高血壓治療中中西醫結合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 2年2月~2013年1月期間收治的150例高血壓患者,通過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5例,其中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73例,年齡33.7~68.5歲,病程為3~14年。對照組采用常規的卡普托利進行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入六味地黃湯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有效率及血壓下降值等。結果:無論是臨床癥狀改善有效率還是血壓控制有效率,觀察組都要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與傳統治療手段相比,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的臨床效果更好,值得借鑒并推廣。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高血壓;臨床效果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血壓疾病的發病率也逐年上升,并且年輕化趨勢明顯,就我國來說,高血壓疾病已經成為我國疾病控制中的重點,并且在老年人中致死率極高。由于高血壓疾病治愈率低、易反復,再加上高血壓患者多有盲目用藥的習慣,導致了高血壓疾病的治療效果很不理想?;诖耍驹壕椭形麽t結合運用于高血壓治療展開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相比于傳統治療手段,優勢明顯,臨床效果較好,現將研究過程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期間收治的150例高血壓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73例,年齡33.7-68.5歲,病程為3-14年。按照高血壓診斷分級標準對患者進行分類,I級患者39例,II級患者51例,III級患者60例。另外,按照中醫施治標準對患者進行分類,視網膜病變6例,腦出血8例,肝腎陰虛10例,肝陽上亢型12例,陰陽兩虛型17例,氣滯血瘀型2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腸梗阻的病因構成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皆進行西醫常規治療措施,包括:(1)口服洛汀新10mg,1次/日,隨著患者血液的變化對劑量進行適當調整,以130/80mmHg為標準。如果患者無法達到該標準可以考慮加用氫氯窿嗦和鈣離子拮抗劑,同樣以130/80mmHg為標準;(2)飲食以優蛋白質和低鹽為主。
觀察組在西醫常規治療措施的基礎上輔以六味地黃湯,方藥為:益母草50g,茯苓15g,熟地15g,山茱萸15g,懷山藥10g,丹皮10g,黃芪30g,琥珀10g,澤瀉15g。兼濕濁證在此基礎上加用陳皮6g,藿香10g,半夏10g;血瘀者加用水蛭10g,田七15g,當歸10g,地龍10g;陽虛者加用肉桂6g,巴戟天10g;陰虛者加用旱蓮草30g,女貞子15g。1劑/日,水煎服。兩組患者治療療程均為4周/療程,在兩個療程以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分析。
1.3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7.0統計軟件加以分析,使用(x±s)表示本實驗的計量資料,并應用配對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通過兩個療程的治療,觀察組75例患者中,血壓療效顯著的共61例(81.3%),有一定效果的患者12例(16%),無效患者2例(1.7%),總有效率為(98.3%)。將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參見表1)。
3.討論
我們將高血壓病又稱之為原發性高血壓,其基本臨床特征主要有:失眠、多夢、健忘、頭痛以及血壓升高,主要發病人群為:吸煙人群、精神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人群、飲食習慣含鹽量高的人群、肥胖人群以及有高血壓家族史人群,高血壓發展至晚期會對人的重要臟器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常規的西醫治療手段,雖然能夠達到快速平穩血壓的目的,如果患者能夠做到堅持正確用藥,一般情況下也能實現控制血壓的目的,但是降壓藥本身對于人體造成的不良反應也是很明顯的,經常服用降壓藥的人群容易出現心悸、高血鉀、咳嗽等一系列副作用,這樣就會從根本上導致患者用藥的依存性。而在傳統中醫中,嚴格說來并無高血壓這一病名,中醫學者將其歸為尿濁、水腫等范疇,認為其主要發病機理是上實下虛,這與西醫的觀點是基本一致的,此外,相對于西醫,中醫還有副作用小,藥價低的優勢。
本院在常規治療中所加入的六味地黃湯是我國傳統中醫中的補腎良藥。中醫認為腎有陰陽之別,因此在使用時必須仔細區分,然后確定是滋陰還是補陽。六味地黃湯具有滋補肝腎、平肝潛陽、養心安神、升清降濁的優點,配合西醫治療,能夠有效的緩解各個臟器的不良癥狀,有效的改善脂代謝紊亂的情況。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還發現,很多患者在治療后期的恢復階段由于并發癥或者疼痛等原因,容易出現焦慮、心理壓力大等情況。因此,院方要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及情緒變化,多作開導,消除患者的疑慮和恐懼,從客觀上來說這也是治療高血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綜上所述,相比于單純的西醫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對于高血壓的治療效果更為明顯,它不僅能夠治療患者的病理變化,還能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變化、血脂及血壓的狀況,值得在臨床治療中借鑒并大規模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