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慧 李紅霞
摘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增效、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將農業生產、農業生活、生態環境三者合為一體,對延長農業產業鏈、增加農業附加值、提高農民收益、改善鄉村居住環境,帶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奠定良好的產業基礎。為確保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建立高效管理運行機制;建立資金投入機制;建立健全公共服務保障機制;創新農業產業化經營制度等措施。
關鍵詞: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業示范園;保障機制
中圖分類號:F304?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1001-1463(2019)11-0081-04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9.11.020
Prospect of Gobi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Reform in Gansu Province
MA Lirong, LIANG Wei, ZHAO Youbiao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and Information,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70,China)
Abstract: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s aimed at activating the internal power of the rural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is more focused on quality, benefi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develop Gobi agricultural in Gansu province, which are demanding for services to develop modern agriculture, solving the need of grain and vegetables to compete for land and exp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pace, solving the recycling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waste and improving the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as followers aiming at existing problems in Gobi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rotruding the planning lead and optimizing the spatial layout;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development of Gobi agriculture based on volume of water;strengthening support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foster new energy for Gobi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location and brand, and promo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elt and Road;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obi Agriculture.
Key words:Gobi Agricultural;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The Belt and Road;Gansu province;Status Quo;Prospect
“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1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 ]。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最終目的是要使農業、農村與農民獲得更多收益。因此,農村三產融合要始終以農業為基礎,以農村所在區域為范圍。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可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奠定良好的產業基礎,有效推動農業增效、農村繁榮、農民增收[3 ]。
農業示范園應緊抓政策機遇,立足當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條件,將農業生產、農業生活、生態環境三者合為一體進行旅游休閑開發[4 ],并以農業生產為基礎,形成集科普、生產、銷售、加工、觀賞、娛樂、度假、養生、養老、示范等于一體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為延長農業產業鏈、增加農業附加值、提高農民收益、改善鄉村居住環境,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奠定良好的產業基礎[5 ],并由此形成示范區生產、生活(休閑)與生態三位一體功能的園區綜合發展模式[6 ]。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是“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經驗”多元化的融合發展示范園,其建設內容多、周期長,技術含量高,資金投入大,利益聯結復雜,在此背景下,探討科學完善的三產融合發展保障機制,確保園區可持續發展,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7 ]。
1? ?建立高效管理運行機制
園區運營應堅持科學管理,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通過“政策扶持、貸款起步、負債經營、培養商戶、滾動發展”的方針,把政府職能和企業化融資運作結合起來,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8 ]。以經營業態為單位,打造龍頭企業,成立專業合作社,同時面向所有經營者制定統一的財務管理制度及獎酬金、紅利發放制度,確保各經營主體、入股農民的利益。示范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管委會全面負責示范園建設的組織、協調、督促、落實及技術咨詢、創新指導、論證和檢查。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協作,密切配合,建立高效、協調、有策劃的管理機制,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項目列入地方發展規劃和農牧業發展重點項目,加大項目爭取和資金投入力度,真正把示范園建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展示窗口。
2? ?建立資金投入機制
加大當地對農牧、財政、發改、國開行等部門各項涉農資金投入的整合統籌,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引導基金等方式支持開展試點項目建設,逐步建立穩定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試點投入增長機制。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資金投入原則,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以逐步形成政府投資為引導,民間資本為主體,銀行信貸為補充的多元化投融資體制,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
2.1?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本級財政投入力度。從本級財政設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試點專項扶持資金,主要用于扶持現代農業發展的新產業新業態方面的項目建設。按照省級市級涉農資金整合要求,加大涉農項目資金整合力度,整合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資金、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補助資金等多項涉農資金。二是加大創新財政補貼方式力度,健全推進農業農村發展的財政補貼資金項目庫,采取自愿申報、競爭立項、業主實施、先建后補方式,重點支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項目建設。三是設立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項目建設專項基金,實行封閉運行、市場化運作方式,以股權投資等形式帶動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發展領域。重點圍繞示范園項目建設中生產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生態體系、服務體系、運行體系等六大支撐體系建設。
2.2? ?爭取銀行信貸資金
探索農業信貸擔保和財政貼息途徑,繼續完善擔保公司各項規章制度,加強擔保貸款的保前、保中和保后管理與監督,壯大龍頭企業實力,充分發揮政府協調服務作用。成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投資公司,進一步理順擔保公司、銀行和貸款企業三者之間的合作關系,逐年增加貸款數量。通過互助基金組織、金融合作社等推進示范園建設。
2.3? ?積極招商引資
按照“誰投資、誰負責,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制定土地、稅收、信貸等方面的優惠扶持政策,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吸引省內外科技企業、社會團體、科技人員入駐示范園,鼓勵不同經濟成分和各類投資主體,以獨資、合資、承包、股份制、股份合作制、PPP等多種形式參與示范園創建和發展。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又稱PPP模式,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運作模式。
2.4? ?吸引民間資金
通過土地優惠、獎勵、貼息等優惠政策扶持,吸引更多的企業、農戶、社會閑散資金投入示范園建設中。
3? ?建立健全公共服務保障機制
3.1? ?加強科技體制機制創新, 促進成果轉化
在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聘請省內外政策研究、農業科研、生產推廣、經營管理、業態策劃等行業專家組建產業融合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為示范園建設和發展提供全方位技術指導和決策咨詢,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
3.2? ?強化人才培養, 注重團隊建設
加強旅游、生態、資源環境保護領域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在急需人才方面,實施“請進來、走出去”戰略,為所需人才提供優越的、人性化的工作生活保障;在高素質勞動力等方面,充分利用示范區、高校、科研單位、創意團隊的人才資源和科技資源,按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積極探索“項目+基地+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生產單位+龍頭企業”等現代農業技術集成與示范轉化模式。培養和聚集農業綜合型人才、農業創新人才、科技推廣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鼓勵創意農業發展,增強農業發展活力。探索切實可行的措施,最大限度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以適應示范園建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通過聚集人才優勢,增強技術創新服務能力,建立覆蓋全區域的農業農村新業態創業服務平臺,從而形成一個具有前瞻性、開放性、示范性、可復制性的綜合服務體系,為示范園長期發展提供動力。
4? ?創新農業產業化經營制度
4.1? ?經營機制構建
將示范園內的家庭經營、合作經營、公司經營以及行業協調這些機制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其在農業縱向融合不同環節中的各自優勢和集成效率,打造農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建立有效的農業縱向融合。既確保示范園內農業縱向一體化過程的組織制度和經營機制的效率,又是農民在農業縱向融合過程中獲益的前提條件。
4.2? ?農業縱向一體化的利益連接與協調機制
一是在示范區內積極推行農村“三變”改革。農民可自愿將承包經營土地以出租或入股形式,與入駐企業共同組建股份合作企業或農業公司,從中獲得相應收益[9 ];也可出資入股,建立股份合作社,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進入農業二三產業,直接獲得經營農業下游的收益[10 ]。二是創新農業產業化經營制度,建立農業縱向一體化的利益連接與協調機制,以形成家庭經營、合作經營、公司經營與行業組織四位一體、優勢互補、有機結合的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積極鼓勵示范區內各企業采用公司與合作社共同主導的“公司+合作社+農戶”產業化經營創新模式,積極探索由合作社主導、合作社直接向下游延伸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即“合作社+公司+社員”縱向一體化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11 ]。三是創新農業營銷服務。在示范區內積極培育新型流通業態,開展“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制定實施農業電子商務應用技術培訓計劃,引導示范區內各類農業經營主體與電商企業對接,促進物流配送、冷鏈設施設備等發展。加快發展供銷合作社電子商務,開拓現有產銷銜接渠道,積極推廣農產品拍賣交易方式,并使產業鏈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產地、留給農民[12 ]。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歸根到底是要依靠完善的體制機制來保障。同時,要不斷創新理念,引導農村服務業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網絡化,推進標準化、品牌化建設,為加大農村服務業在產業融合中的參與度,調動利益相關者的積極性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 喬德華,賀春貴,車宗賢,等.? 甘肅扶貧對策研究[J].? 甘肅農業科技,2016(12):56-57.
[2] 余欣榮.? 大力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J].? 山東干部函授大學學報(理論學習),2018(6):20-22.
[3] 張崟淼,李銅山.? 淺論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52-53.
[4] 任增祿.? 平涼市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現狀與發展建議[J].? 甘肅農業科技,2004(9):6-8.
[5] 王興國.?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路與政策研究[J].? 東岳論叢,2016(2):30-37.
[6] 農業部.? 農業示范園[EB/OL].? [2017-10-24](2019-07-19).? https://baike.so.com/doc/7048 492-7271398.html.
[7] 趙? ?曄. “三產融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抓手[N].? 學習時報,2017-12-18(1)
[8] 劉明國.? 務實求解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J].? 農林工作通訊,2015(18):18-21.
[9] 趙? ?航. 休閑農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D].? 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2:136-138.
[10] 黃祖輝.? 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增加農民收益[J].? 中國合作經濟,2016(1):23-26.
[11] 姜長云.?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題應有新解法[J].? 中國發展觀察,2015(2):18-22.
[12] 沈? ?婷,李? ?偉.? “互聯網 + 現代農業” 在中國鄉村振興中的途徑研究[J].? 中國市場,2019(22):54-64.
(本文責編:楊? ?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