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類“夸夸群”在網絡上引發熱議,不少高校的學生建立了各自學校的“夸夸群”。在“夸夸群”內,被人夸獎是家常便飯。“夸夸群”除了在高校火熱以外,還有電商商家推出了“夸人服務”,記者調查發現,花費20元購買服務后,便會被拉進一個群里,群里人會從長相、性格等各個方面夸贊購買服務的人。
算不算一種“病態”——有人說,進入“夸夸群”,無非是想聽到贊美,可這些贊美的詞往往言不由衷,甚至是玩套路的。明知道對方是在說假話,明知道對方的夸贊是毫無意義的,卻仍然愿意聽,這算不算一種“病態”?尤其是花錢讓別人夸自己,簡直就是“傻”。
疏解壓力的不錯選擇——有人說,“夸夸群”的出現并不意外,快節奏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給年輕人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夸夸群”成了疏解壓力的不錯選擇,在其中,你幾乎不需要多高的經濟成本,就能從傾訴中釋放壓力。在夸人與被夸中,換得一絲輕松和釋放,以此抵消平時產生的負面情緒。
背后的問題值得深思——有人說,或許不久以后,“夸夸群”的熱度會逐漸退去,但這背后反映的問題更值得我們深思。隨著經濟與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在大城市里打拼的年輕人的確面臨著壓力和焦慮。如何更好地觸摸他們的內心世界,給予更多精神關懷?心理健康教育、員工關懷還有專業的心理咨詢等方面,我們還有哪些不足?這些都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綜合《廣州日報》《燕趙都市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