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安全中心日前發布公告稱,利用微信個人賬號發布“違法違禁品”售賣信息的行為觸犯了刑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微信安全團隊將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堅決處理、嚴厲打擊。微信團隊要求,微信個人賬號不得發布、展示、傳播各類“違法違禁品”售賣信息,其中就包括藥品、醫療器械、非法保健品以及催情迷藥等。
不難發現,現如今的微信朋友圈已經成為廣告圈,而其中也摻雜著不法廣告。如果不對其加以規制,不僅會給用戶及受眾帶來干擾,更有可能埋下消費糾紛隱患,甚至會影響到正常的市場經營秩序。
微信朋友圈為微信用戶發布信息帶來了一定便利,但這并不意味著微信朋友圈可以成為“法外圈”。良好的微信朋友圈發布信息秩序,不能僅依賴用戶的自覺,也需要微信方面敢于擔當,對朋友圈中的廣告行為進行規范。
此次微信方面就提出,微信個人賬號以任何形式發布、展示、傳播各類“違法違禁品”售賣信息的,對違規內容,一經發現即刪除內容,并屏蔽微信朋友圈;對違規賬號,視情節進行警告、限制或禁止使用部分或全部功能、賬號封停及永久封停處罰;對違規微信群,將視情節進行限制使用功能或封群處理;對違規鏈接將進行封禁處理,并公告處理結果。
當然,要讓實招取得實效,關鍵是對違規者處以應有的處罰。比如,截至2019年1月,通過用戶舉報數據,因發布“違法違禁品”售賣信息,微信方面對2800多個微信賬號、1200多個微信群、900多個賣信息的鏈接,進行了階梯式處罰或封禁處理。當然,微信方面也不能僅依賴于用戶的舉報,加強相關信息的摸排檢索及依法依規處置,也相當必要。同樣,相關部門也應重拳出擊朋友圈“違法違禁品”售賣行為。
當然,對于用戶而言,首要的是增強守法自覺性。畢竟,微信朋友圈兼具私人屬性與社會屬性,就不能逾越法律邊界行事。尤其是,對于一些用戶所充當的“熱心轉發者”的角色,更須引起注意,如果是幫助朋友在朋友圈、微信群轉發宣傳推銷違法違禁品,一旦出現問題,售賣方、轉發者均有可能需要承擔行政處罰。對此,理當警醒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