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 李杰科
文章以崇水高速公路為例,從高速公路景觀綠化設計的“五大原則”及“三大模塊”出發,分析了高速公路景觀綠化設計的要點,并介紹了高速公路景觀綠化施工管理措施。
高速公路;景觀綠化;設計;施工管理
0?引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生活環境及生態環保重視程度的提升,高速公路綠化的模式從最初單純的綠色覆蓋到要求兼具防眩、交通視線誘導功能,人們對交通出行的要求更多地從行車舒適、安全駕駛等方面進一步提升。在高速公路綠化越來越受到重視的情況下,重視和研究高速公路景觀綠化設計管理和施工的管理技術,進而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顯得十分必要。
1?高速公路景觀綠化設計要點
1.1?項目概況
崇左至水口高速公路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轄江州區、寧明縣和龍州縣境內,是《廣西高速公路網規劃修編(2010—2020)》“六橫七縱八支線”高速公路網中的“橫六”合浦(山口)至那坡(弄內)高速公路的支線路段,其終點為國家一類口岸——水口口岸。項目的建設對加快推進泛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完善區域公路網,滿足交通運輸發展,發展區域經濟,形成新的自治區經濟增長帶具有重要意義。項目將成為我國西南地區通往東盟國家的國際高速公路新通道,使廣西作為連接西南、華南以及東盟國家大市場的樞紐,日益發揮重要作用。
1.2?設計原則
(1)整體性:環境景觀應與高速公路線形布設相配合,以景觀生態設計理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為指導,借鑒風景園林藝術設計手法,使沿線環境景觀設計與周圍的環境相融合,充分顯示高速公路范圍內環境景觀設計的整體效果。
(2)功能性:環境景觀設計首先要服從交通功能的要求,使行車視線通暢,誘導行車,提高道路和立體交叉的視認性,增加行車的安全性和舒適感。
(3)標志性:景觀綠化設計根據高速公路區位特點和造型特征,通過綠化裝飾、景觀小品美化增添高速公路沿線的景色,形成地區性的標志,創造出一條集實用、藝術、人文、生態、環保及旅游觀光為一體的高速公路風景長廊。
(4)生態環保性:高速公路景觀綠化設計應以綠化為主,植物配置要同時考慮功能和景觀的要求,完善高速公路各組成部分的指示、緩沖、誘導等不同功能的栽植,運用喬、灌、草結合,利用葉、花、果形成色彩對比強烈、層次豐富的景觀,同時要完善沿線的配套設施,利用和保護好原有的地貌、水資源,提高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
(5)地方民族性特色:保護和利用好高速公路沿線的民族風情建筑、古樹名木、風景區、山林等,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將當地民俗文化應用于崇左至水口高速公路景觀設計當中。
1.3?高速公路景觀綠化三大模塊
(1)中分帶、路側碎落臺、挖方邊坡以線狀伸展于高速公路上。中分帶作為高速公路防眩兼備觀賞的景觀組成部分,宜采用高低搭配的組合形式,以15~20 km為自然段進行苗木品種變化,形成簡單重復的行車引導作用;路側碎落臺、挖方邊坡的景觀綠化應考慮在融入自然景觀的情況下,選用花期長且多的矮生灌木品種進行列植或片植,以植物品種及花色的變換對駕駛人產生適當的刺激,避免疲勞駕駛;
全線碎落臺、挖方邊坡坡面選用花期較長的三角梅、小花紫薇、雙莢槐進行布置,以突出植物開花時紅花、黃花的景觀效果,化作一面面國旗鋪展在南疆國土之上。
(2)點狀分布于高速公路沿線的互通式立交景觀綠化區。現場景觀應結合場地原有地形進行布置,可利用場地內無規律排水的自然地形,以大面積草坪為基礎從行車視線的觀賞角度布置開花植物及常綠喬木,達到美觀大方、簡潔有序的效果。
以本項目互通立交為例,采取適地適樹的原則優先選擇鄉土樹種搭配少量開花植物,以疏林草地的種植配置進行搭配,大喬木以孤植為主,小喬木以3~5株為一組團,豐富和提升互通色彩,使互通立交整體景觀綠化效果達到通透而豐富多變的群落組合。
(3)以公園、庭院景觀綠化藍本作為設計依據的服務區、收費站和管理中心。服務區從觀賞、遮陰兩個方面進行打造,大塊綠地以種植觀賞植物為主搭配少量園林小品;停車區域以遮陰為主設置常綠大葉喬木;收費站及管理中心可按綠化場地大小進行規劃,以辦公區、運動區、宿舍區、活動綠地區、景觀綠地區進行區分,對不同需求的區域選擇不同的搭配方式。
以服務區為例從觀賞、遮蔭兩個需求點進行布置:服務區主樓、停車區作為人流較為集中區域主要偏向選擇遮蔭較好的植物,停車區以傘狀桂花為主搭配火焰花提供綠蔭,同時又能供司乘人員賞花聞香;服務樓作為服務區的核心,景觀綠化應以點綴襯托為主,通常要與建筑相協調,可孤植造型羅漢松、造型小花紫薇、傘狀桂花、鳳凰木等符合綠化、香花、美化、自然化的植物,營造恬靜、優美的自然環境;對于服務區四周的景觀綠地以常綠、開花喬木的形式配置精致的組團,主要以崇左本地樹種木棉為主,并點綴觀花樹鳳凰木、火焰花、紅花風鈴木等,增強植物的季相變化,實現植物的多樣性,從而構建和諧的生態環境。
設計作為施工的指導性文件,必須要了解設計所應達到的景觀綠化效果,才能更好地指導現場施工。
2?高速公路景觀綠化施工管理措施
2.1?參建單位投入人員和設備審查苗木備苗情況
(1)綠化施工應做到早進場、早準備、早種植。組織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審查綠化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重點審查中分帶、路側、互通、服務區、收費站(管理區)等關鍵節點綠化設計方案。對涉及的苗木進行市場調查做好備苗工作,以避免因苗木短缺造成的工期延誤,以便做到早種植,使苗木有較長的恢復和生長周期。
(2)備苗質量及要求。應在符合苗木設計規格要求的前提下,假植苗要求假植時間達3個月以上,土球完好,根系完整,且有新根、新芽萌發;容器苗要求在容器內生長至少半年以上,形成完整根系的喬灌木。喬木選用骨架苗,且二、三級分枝明顯。灌木選用枝序密實,葉片茂密的品種。對確定選用的苗木使用項目專用封簽進行確認,從苗場到項目現場全程掌握苗木動向,提高進場苗木的品質。
2.2?明確綠化工程施工工藝要求和驗收標準
(1)填土工藝要求。回填土要理化性狀良好,PH值為5.5~7.5的土壤,適宜植物生長,優先采用地表剝離土壤,嚴禁采用碎石土及夾塊石土,并用機械分層打碎、夯實。回填土應按現場地形、種植植物品種進行厚度控制,種植植物時的種植土有效厚度滿足喬木種植土厚度≥150 cm、灌木種植土厚度≥60 cm、草皮種植土厚度≥30 cm,以確保植物擁有適宜的生長環境。在此基礎上應對現場地形進行整體調整,確保綠化場地內排水順暢,四周與路緣石、水溝等構筑物連接順暢,且平整度、厚度、造型及坡度均應符合設計要求。
(2)苗木移植工藝要求。移植時對根部、枝葉及主桿進行相應處理:根部應用可降解材料進行包裹綁扎確保土球完整性;對枝葉應進行收枝收冠綁扎,保護苗木樹冠均勻飽滿;主桿應進行草繩捆扎防止移動或者運輸過程中造成損傷,并避免陽光直接暴曬。苗木運到現場后應及時栽植,做到隨掘、隨運、隨栽、隨澆水養護。苗木種植時不可降解的包裝或營養袋要全部取出,確保苗木長勢良好。苗木種植宜選擇當日氣溫較低時段或陰雨天進行,夏秋兩季宜在下午五點以后種植。種植前要噴水浸穴,確保苗木種植后根系能吸收到充足的水分。樹木在種植后當天內完成綁扎、支撐、澆透水等工序。樹木栽植后應在栽植穴直徑周圍筑高10~20 cm圍堰,圍堰應筑實,并在堰內設置緩沖墊。
(3)草皮鋪貼工藝要求。草皮鋪貼前必須采用小型機械或人工打碎填土,找平場地(可用一定細砂找平)并壓實,場地標高、坡度必須滿足設計文件要求,經指揮部綠化工程師或總監辦專業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鋪貼草皮作業。草皮鋪貼需拉線進行分塊施工,應以單側向另一側進行延伸鋪貼,確保草皮鋪植平順。
(4)養護工藝要求。新苗木種植后要及時澆第一遍定根水,之后1個月內結合天氣情況澆水,但必須保證每天至少澆水一次。每次澆水后均應注意培土堵漏、扶直樹干,澆水量應控制在滲透到土層80~100 cm深處。夏秋兩季種植喬木時,要求在樹干上綁稻草或草繩,以利于樹干噴水保濕。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預埋保水劑或吊針液等保養措施。草皮鋪貼后當天或次日需淋足定根水,淋水必須與拍打夯實同步進行,以便利于草皮生根,提高成活率。
(5)驗收要求。要求所有喬木均采用營養袋(杯)育苗或帶土球移植,嚴禁裸根移植。帶土球移植喬木,土球大小按苗木胸徑的6~10倍進行修整,土球宜用草繩進行綁扎。擬采購苗木必須是根系穩定植株,且根系未穿出營養袋(杯)。灌木類苗木應根系發達,生長茁壯,種植前在營養袋(杯)育苗時間不少于6個月,嚴禁裸根種植。苗木驗收規定參照《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CJJ 82-2012)執行。
3?結語
崇左至水口高速公路景觀綠化結合了當地景觀特點,從滿足高速公路景觀綠化功能要求上進行合理布局、科學配置,從植物品種的屬地特性入手,在設計上從點、線、面三個方面使高速公路主體與周圍環境充分融合。
依托沿線青山秀水、田園風光的自然優勢,充分利用南疆當地植物,保護生態環境,使道路與沿線自然景觀緊密融合,建設了一條行車舒暢、環境友好、綠色生態的高速公路。
[1]CJJ 82-2012,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S].
[2]CJJ75-97,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