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敬云



航道整治能夠保證航道具備足夠的通行能力,為其后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但是,在進行航道整治的過程中,無論是對于水體的擾動還是對于水域面積的占用,都可能會導致工程區域內岸線性質等方面的變化,影響水生態環境的穩定性。文章結合具體案例,分析了航道整治工程對于水域生態環境的影響,提出了有效的應對措施,以期為航道整治過程中的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參考。
航道整治工程;水域生態環境;影響;對策
0?引言
新時期,經濟的發展對于區域交通運輸的通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因此帶動了航道整治工程的實施。航道整治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設置護岸工程、護底帶以及護灘帶等方式,穩定河岸灘槽的形態,改善航道運行環境。而在開展航道整治工程的過程中,必然會引發水域生態環境的改變。有關部門應該深入分析航道整治工程對于水域生態環境的影響,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水域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
1?工程概況
以某河流航道的整治為例,對其整治線寬度和整治水位的確定進行分析和討論。該河段屬于沖積性河流,含沙量相對較小,包括4個淺灘段,全長約18 km。河床結構復雜,上游段以卵石為主,夾雜有基巖和沙質;中段以沙質為主,夾雜部分礫石;下游段以砂卵石為主;最后一段為沙質(如圖1所示)。
2?航道整治工程對水域生態環境的影響
2.1對底棲生物的影響
底棲生物指長期生活在水底的生物,其種類和數量與底層雜食性魚類關系密切。航道整治工程直接改變底棲生物的生活環境,尤其是設計挖沙、拋投等作業。伴隨著挖出的泥沙,底棲生物被人為轉移到深水區,在無法適應新環境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大量死亡的情況,導致現有的水域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在該工程中,施工方式包括沉D型排、鋪X型排以及岸坡施工等,占用河床面積達到117.74萬m2,依照永久占用和臨時占用來計算工程施工引發的底棲生物損失,具體如表1所示。
2.2?對浮游生物的影響
在航道整治中,無論是沉排、拋石還是其他施工作業,都會對施工區域內的水體造成擾動,導致水體中懸浮物的濃度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升高,引發水體理化性質惡化的問題,部分浮游生物的數量可能會減少。而相關實踐證明,水體中如果存在過量的懸浮物,會導致浮游動物食物過濾系統的堵塞,在攝入大量泥沙的情況下,濾食性浮游動物可能會因為內部系統紊亂而大量死亡。另外,懸浮物濃度的增加也會導致水體透光率的下降,阻礙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順利進行,導致其生物總量的下降,而這樣又會進一步減少以浮游植物為食的浮游動物的數量,最終可能引發整個水域生態系統的崩潰。
2.3?對漁業資源的影響
該航道整治工程中,護岸和護灘的施工都需要涉及水上作業,施工期間需要占用部分河道空間,因為河床本身寬度加大,加上占用的長度短,基本上不會影響魚類的正常通行,但對施工區域內的魚類資源以及覓食等依然會產生一定影響。工程河段內的魚類多數是喜歡清晰水質的青魚、三角魴等,在施工過程中,無論是拋石、沙枕還是設置透水框架,都會對河床產生擾動,引發水體懸浮物濃度的上升。而在河岸進行土方挖掘的過程中,降水會攜帶大量泥沙進入河道,導致近岸水域懸浮泥沙濃度的增加,使得河道水體變混,影響魚類的正常生活。另外,沉排、拋石都會造成局部河段底部基質的改變,繼而引發部分底棲魚類索餌場所的減少,在競爭加劇的情況下,魚類的正常生長和繁殖也會受到影響。工程施工時間(12月到次年6月)與部分魚的產卵時間存在沖突,4~6月份的施工中,施工產生的懸浮物會影響部分魚類的產卵過程以及魚卵發育,造成魚卵數量減少。依照相應的數學模擬結果,當水體中懸浮物的超標面積為0.76 km2時,按10%的魚卵死亡率計算,施工期間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具體如表2所示。
3?航道整治工程的有關對策
3.1?做好宣傳教育工作
在進行航道整治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建設單位應該重視對資源環境保護的宣傳工作,進一步加大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強化施工人員和現場管理人員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確保其在施工過程中能夠自覺對水域生態環境以及一些珍稀的水生物種進行保護,盡可能減少工程建設對河道生態環境的影響。
3.2?設置專項補償經費
航道整治工程建設單位應該加強與地方水生生態管理機構的聯系,構建起相應的協調小組,對施工期間的管理工作進行強化,以此來實現對于工程水域生態環境的保護。而從該工程實施的角度,施工人員需要從河床本身的結構特征出發,結合不同河段的具體情況,充分考慮其對于施工范圍水域內底棲生物、魚類資源以及浮游生物的影響,設置專項補償經費,依照設計需求對經費進行使用。同時也必須做好經費使用的監督工作,實現專款專用。在工程建設前,應該與當地漁業行政部門提前溝通,對航道整治工程的施工時間、施工地點等進行明確,由漁業行政部門出臺相應的通告,禁止在施工水域開展漁業活動,對于漁民的損失則應該做好相應的補償。
3.3?合理安排施工進度
在開展航道整治的過程中,通過合理的施工進度安排,能夠減少對于河道水域生態環境的影響。例如,可以優先選擇在枯水期進行水下施工,此時河水深度小,便于進行施工管控,如果配合裝載能力較大的船舶進行工程材料的運輸,也可以減少船舶往返過程中引發的水體擾動問題,減少對于水生生物的影響。如果需要進行爆破作業,必須計算好爆破影響區域和炸藥的用量,嚴格依照國家相關規范的要求進行操作。爆破方法優先選擇毫秒延期爆破,減少沖擊波和碎石對水域環境的影響,如果工期和條件允許,可以進行分段爆破,對施工區域內的水生生物進行驅趕,減少魚類死亡的數量。另外,航道整治作業的施工,如沉D型排、拋石、拋投透水框架等涉水作業,應該盡量避開河段內主要魚類產卵孵化的高峰時期(4~6月份),減輕施工對于魚類繁殖的影響。
3.4?引入生態工程材料
技術人員可以在航道整治工程中采用鋼絲網護墊結構護坡,選擇強度較高且具備良好耐腐蝕性的鋼絲編織網籠,在內部充填石料,這樣的護坡具有良好的整體性和透水性,能夠有效適應水體的長期沖刷,不容易出現岸坡變形的問題。另外,粗糙的網墊表面更利于泥沙的附著,撒上草籽后還能夠長出草皮,實現對工程周邊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同時,可以引入生態工程材料來改善航道整治工程對水域生態環境的影響,與一般工程材料相比,生態工程材料具有一些顯著特征:(1)柔韌性。材料以網狀為主,適用于不同基礎的沉降工程。(2)整體性。借助網狀材料的纏繞,能夠將相鄰單位融為一個整體。(3)親和性。多孔結構使得生態材料具備良好的透水性,可以直接與河流進行物質交換,避免對水域生態環境自我修復能力的不良影響。
3.5?做好生態修復工作
航道整治工程的建設必然會對周邊區域內的魚類資源造成影響,水域的改變無法完全避免。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施工單位提前做好規劃設計工作,對區域內的生態環境進行修復,同時在施工過程中盡可能選擇先進的工藝技術來減少對于水域生態環境的影響。對于一些出現損失的魚類資源,可以采用增殖放流等方式做好補救措施。施工期間臨時占用或者破壞的岸邊以及綠地需要做好管理工作,為后續的植被恢復創造條件。施工結束后,應該及時對施工現場進行清理,采取植樹種草等措施來對植被的損失進行補償,以此來預防水土流失問題。人工植被恢復可以種植當地的樹種和草種,在保證成活率的同時,也可以避免外來物種可能引發的生態失衡問題。同時,應該對沿岸的水域生態環境進行改善,在洲灘、岸邊開展底棲生物移植工作,確保在淺水區或者洪水淹沒區能夠形成全新的魚類索餌及產卵場所。
4?結語
總而言之,航道整治工程本身并不會引發河流水文情勢的巨大變化,因此對于水域生態環境的影響實際上非常有限,工程建設單位和有關部門可以通過宣傳教育、設置專項補償經費、合理安排施工進度、引入生態工程材料以及開展生態修復等措施,減少工程對于水域生態環境的影響,在保證工程順利施工的同時,為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保障。
[1]孫永強.內河大型航道整治工程施工期施工船舶安全措施探討[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8,18(2):20-22.
[2]劉?爽.航道整治工程生態環境影響策略[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16):245.
[3]殷?缶,梅?深.長江三峽急險航段航道整治工程獲批復[J].水道港口,2016,37(3):254.
[4]楊苗苗.廣東省內河航道整治工程對河流生態影響與對策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15.
[5]逢?勇,陳?茜,李雨晨.長江干流航道整治工程對生態環境影響分析及需重點研究的方向[J].教育教學論壇,2015(17):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