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學會小城鎮建筑分會”正式更名為“中國建筑學會村鎮建設分會”
2019年9月,經中國建筑學會第十三屆五次理事會審議決定,通過《關于審議中國建筑學會小城鎮建筑分會更名的提案》。“中國建筑學會小城鎮建筑分會”正式更名為“中國建筑學會村鎮建設分會”,英文名稱為Institute of Village and Town Construction ASC(縮寫為IVTC-ASC)。
中國建筑學會村鎮建設分會的前身為中國建筑學會村鎮建設研究會,創立于1979年。1997年更名為中國建筑學會村鎮建設分會,2006年由民政部批準更名為中國建筑學會小城鎮建筑分會。分會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建筑學會大力支持下,耕耘村鎮建設40年。
在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未來分會將持續聚焦村鎮建設領域,依托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建筑學會及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城鎮規劃設計研究院等社會和行業的力量,充分利用技術和人才優勢,針對村鎮建設熱點和難點問題開展研究,有效推動試點示范項目建設,積極組織學術活動,努力拓展規劃、建筑實踐,力求打造我國村鎮建設領域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互動交流的核心平臺。
“根植鄉土,傳承創新——2019中國建筑學會村鎮建設高峰論壇暨‘當代鄉村建設實踐展”成功舉辦
2019年11月9日,由中國建筑學會村鎮建設分會主辦的“根植鄉土,傳承創新——2019中國建筑學會村鎮建設高峰論壇暨‘當代鄉村建設實踐展”在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成功舉辦。會議得到了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城鎮規劃設計研究院、《建筑技藝》雜志、《小城鎮建設》雜志的大力支持。
開幕式由中國建筑學會村鎮建設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城鎮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趙輝主持。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名譽院長、總建筑師崔愷,中國建筑學會秘書長李存東,中國建筑學會村鎮建設分會主任委員、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董事長、黨委書記宋源等領導出席并致辭,對論壇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對與會嘉賓表示親切歡迎。
隨后論壇進入“權威引導”學術報告環節,由中國建筑學會村鎮建設分會秘書長郭海鞍主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原司長、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李兵弟,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研究員級高級規劃師周嵐,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王勝熙,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鄉村規劃處處長牛銳等分別作了精彩報告,論壇現場座無虛席、反響熱烈。
下午論壇“中堅實踐”板塊由中國建筑學會村鎮建設分會副主任委員張鵬舉主持。出席該板塊的演講嘉賓有: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教授、博導,中國建筑學會村鎮建設分會常務委員王竹;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中國建筑學會村鎮建設分會常務委員羅德胤;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教授,中國建筑學會村鎮建設分會委員何崴;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鄉建設計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建筑學會村鎮建設分會委員蘇童;北京建筑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中國建筑學會村鎮建設分會委員穆鈞;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城鎮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鄉土創作中心主任,中國建筑學會村鎮建設分會秘書長郭海鞍。青年建筑師、規劃師們新穎的觀點、豐富多彩的實地案例展示,為論壇提供了廣闊的創新思路和輕松活躍的氛圍。
本次高峰論壇匯聚了全國鄉建名家和精英,對目前我國村鎮建設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果和學術經驗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交流和展示,帶來鄉村振興的新視野和新靈感。
同時,本次論壇也標志著中國建筑學會主動肩負起國家鄉村振興的歷史使命。在各位鄉建名家的共同努力下,論壇以文化為根本,以科技為支撐,以創新為驅動,對我國鄉村人居環境改善、村鎮建設發展進行深入討論,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實施提出了具體措施與方法。未來,分會將持續推進“村鎮建設高峰論壇”這一品牌項目,力求打造我國村鎮建設領域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互動交流的核心平臺。
2019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在重慶召開
10月19日,2019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在重慶開幕。本屆年會以“活力城鄉 美好人居”為主題,旨在體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寄予城市與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目標愿景。
重慶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趙龍,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黃艷出席開幕式并致辭,聯合國副秘書長、人居署執行主任沙里夫作視頻致辭。楊偉民、莊少勤、吳志強、崔愷、孟建民、王建國等專家學者作大會主旨報告。
趙龍副部長在致辭中指出,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5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對國土空間規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總體要求、框架體系、實施監管、工作保障等做出規定,標志著我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四梁八柱已經形成。
就做好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工作,趙龍副部長明確五點要求。
一是必須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實現“多規合一”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改革的方向、目標、任務和路徑,凝心聚力團結奮進,完成黨中央交給我們的光榮使命。“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不是簡單的“一二三疊加”,是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整體重構,是在“吸收、改革、提升”基礎上的系統重塑。要統一思想、不再爭論,腳踏實地、狠抓落實,摒棄慣性思維,探索創新,迎接挑戰,積極跟上時代的步伐。
二是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規劃是為人民服務的,規劃做得好不好,最終要用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來衡量。要順應時代變化,將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以人的需要、人的感受、人的全面發展來安排好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最大程度地實現空間布局安全便利、舒適宜居、美麗有序。要將落實國家戰略與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融為一體,實現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高度統一。
三是必須結合地方實際體現地域特色。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既要體現全國一盤棋的思想,也要緊密結合地方實際,突出地域特色;既要強調統一性,也要體現多樣性;既要層層落實國家意志,也要防止規劃千篇一律。要充分發揮地方主觀能動性,立足資源稟賦特點,注重歷史文化傳承,保留城鄉肌理脈絡,推動實現城的繁榮、鎮的舒適、村的恬靜。
四是必須改進規劃方法。要采取“專家指導、公眾參與、政府決策”的工作方法。要充分發揮各領域專家作用,讓公眾參與貫穿規劃全過程,真心誠意聽取群眾意見,采納群眾意見,嚴格規范規劃行政決策,確保編制出科學可操作的國土空間規劃。
五是必須發揮好學會協會的支撐作用。要把握定位,聚焦主業,發揮智力智庫和橋梁紐帶作用,最大程度凝聚社會力量。要進一步加強規劃行業引導,既要發揮好市場機制的作用,又要強化行業自律,樹立行業良好的形象。
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莊少勤在以《讓城鄉因我們更美好》為題的主旨報告中,提出生態文明新時代需要匹配的時空秩序支撐。新規劃體系的治理特征,應堅持新發展理念,走新路,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守初心,讓人民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接地氣,讓規劃能用、管用、好用。新時代的智慧規劃應是可感知、能學習、善治理、自適應的。我們有信心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有信心“讓城鄉因規劃而更美麗,讓規劃因我們而更美好”。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副理事長、理事,地方自然資源和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從業人員,規劃協會學會、規劃編制單位、大專院校專家學者等參加會議。(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2019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在福州召開
11月11日至12日,2019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本次年會以“國土空間布局與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目標和要求,緊扣國土空間布局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研討,廣泛交流。
會議認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大會以“國土空間布局與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是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資源系統推進“多規合一”、構建新的國土空間規劃格局的現實需要,是推進國家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會議提出,當前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改革的目標、方向、路徑已經明確,但如何在960多萬平方公里的美麗國土上,具體謀劃我國的國土空間布局,是當前擺在自然資源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課題,需要充分把握好國土空間布局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關系。一方面,要認識到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是生態文明建設的載體,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空間藍圖。另一方面,要充分認識到生態文明是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的目的,是檢驗國土空間布局是否科學合理的標準。這就需要在具體的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研究和規劃體系建設中,必須綜合考慮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因素,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把國土空間承載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土地學會和廣大的土地科技工作者是生態文明建設、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即規劃體系建設的重要力量,是國家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推動者。”中國土地學會理事長王世元在開幕式致辭時表示,希望廣大土地科技工作者,一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統領,繼續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和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改革的方向、目標、任務和路徑,凝心聚力做好研究和支撐工作。二要堅持探索創新,深入研究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重大問題,支撐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體系、實施監督體系、法規政策體系、技術標準體系,推動中國特色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理論實踐的不斷探索創新。三要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持續跟蹤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的創新實踐,不斷總結各地破解難題的實踐經驗,及時提煉上升為政策和制度建議,為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此次年會由中國土地學會主辦,福建省土地學會承辦,福建省自然資源廳、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自然資源部土地利用重點實驗室、福建農林大學、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協辦。6位業內專家受邀作大會學術報告。會上為10位“2019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青年優秀論文”獲獎者代表頒獎。會議設立了16個分會場,分別圍繞大會主題進行學術交流。會場上,20多家衛星遙感、信息化支撐企業單位用展板方式進行成果展示。(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