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校
一、情景呈現
興化垛田是建立在沼澤地基礎上的四周環水的小塊農田。它是華夏民族天人合一的結晶和典范。一千多年前,范仲淹出任興化知縣,因興化飽受洪澇災害而修建“范公堤”,為沼澤變陸地提供了條件,人們大規模壘土成垛,垛上耕種,形成了垛田。一千多年以來,垛田一直是興化重要的農業生產方式,并在傳承和保護中得以改良和發展,讓農業文化遺產煥發了勃勃生機。
二、原創設計
根據材料,回答以下問題。(26分)
江蘇省興化市垛田鎮因“垛田”而命名,是著名的“鍋底洼”,被稱為“千島之鄉”。垛田是當地農民在河網低濕地區利用開挖網狀深溝或小河的泥漿泥渣堆積而成的垛狀高田。垛田宜種各種旱田作物,尤適于生產蔬菜。近年來,大量來自日本和韓國的客商指定購買垛田鎮的蔬菜和淡水魚。興化垛田傳統農業系統于2014年被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圖1是興化地理位置圖,圖2是垛田景觀圖。
(1)分析垛田修建前后,興化市洪澇災害嚴重和災害得到極大緩解的原因。(10分)
(2)分析興化市垛田生產的蔬菜和淡水魚暢銷日韓市場的原因。(6分)
(3)除垛田種植業和漁業外,指出興化市還可以發展哪些相關產業?(4分)
(4)獨特的水土利用方式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興化垛田傳統農業系統的兩大特色,請你為保護這兩大特色提出措施。(6分)
三、試題分析
該題目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垛田為核心,考查了農業區位因素、防災減災、產業聯系和可持續發展等地理主干知識。通過四道小題的設問,讓學生能夠深切感悟到興化垛田是保護、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具體范例,具體體現在:(1)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遺產是勞動人民因地制宜從事農業生產的具體表現;(2)讓農業遺產在新時代仍然保持生命力需要開拓其更多的功能;(3)踐行鄉村振興戰略,需要進一步發揮農業遺產的作用;(4)農業遺產的傳承與保護的關鍵在于措施的完善和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