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生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曠然忘所在,心與虛空俱。”
——唐白居易《負冬日》
? 冬日暖陽之下,白居易閉目養神,心無雜念,怡然自得。白居易這首詩中體現的養生觀,深合中醫四時養生之道。
?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年四季的氣候和陰陽變化有特定的規律。中醫認為,人順應自然規律行事方可體態安康,是為“天人相應”。《黃帝內經》提出了順應四時的具體養生措施:“(春三月)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行,以使志生”;“(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 當今社會,生活節奏過于緊張,大部分人沒有時間嚴格按照《黃帝內經》中具體的四時養生措施養生。比如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對現代人來說簡直就是一種奢求。即便如此,我們也需要“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關注季節變化,注意五臟應時。方便的時候,偷得浮生半日閑,也像白居易那樣,在冬日的暖陽下曬曬太陽,拋卻一切雜念,感受“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的愜意,也算是一種詩意的應時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