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
摘要:媒體融合,即互聯網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后期編輯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在電視新聞節目制作方面的作用,希望為后期編輯人員制作出優質的電視新聞節目提供參考。
關鍵詞:媒體融合;后期編輯;電視新聞節目
一、媒體融合背景下后期編輯在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的應用范圍
(一)電視新聞節目的文字編輯
在電視新聞節目制作的各個環節,文字編輯的主要職責是運用文字,編纂、修定采訪記錄或視頻對話,將其以文稿的形式向大眾傳播。媒體融合的趨勢,讓大眾可以從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明顯表現出“速食”的特征。后期編輯人員工作時,不但需要把握新聞重點,簡明扼要地表達,注重報道的周密性、全面性,還應滿足不同受眾的觀看體驗。
(二)電視新聞節目的畫面編輯
電視新聞節目的精髓是畫面,包含主客體、亮度、色彩與拍攝角度等要素。因此,后期編輯人員應綜合分析以上要素,在準確呈現內容的同時,提升節目的渲染力,充分展現其藝術性。例如,當前畫面剪輯的趨勢是:運動鏡頭需采用推、拉、搖、升、降等手法,確保畫面的層次;為了向受眾傳遞出完整的畫面信息,固定鏡頭必須保持幾秒;在組接的鏡頭中,動景和靜景應相交替,兩個中景不可相連,以保證電視畫面的自然流暢。
(三)電視新聞節目的聲音編輯
電視新聞節目通過畫面和聲音的結合,向觀眾展現真實的新聞內容。編輯人員可根據新聞節目的內容,配以合適的解說詞,通過調節音量、去除雜音、后期配音等方式,讓電視新聞中三個要素達到和諧統一,三要素包括同期聲、解說詞和節目效果后期配音(包括音效和音樂)來創造多元、豐富的節目。
同期聲是在新聞畫面現場錄下的聲音,在新聞中保留同期聲可以讓新聞生動形象、更有感染力,觀眾觀看時會有種身臨其境的真實感。比如在罪犯抓捕過程中的破門聲,拍攝農村題材時的雞鳴狗吠等,在后期編輯過程中將這些聲音導入音軌,會在新聞節目中呈現較強的現場感。
在渲染氣氛方面,音樂元素的加入可以起到升華節目效果的作用,比如在《固城湖螃蟹實地探訪》報道中,記者在抓捆螃蟹過程中,新聞畫面很豐富,但是同期聲比較單一,也沒有解說詞,所以后期加上了歡快的音樂,觀眾在觀看時,就增加了新聞的趣味性,節奏感也較強。
音效則在創造情景、氛圍等方面,有異曲同工的效果。比如在新聞報道《雷電擊中臥室,主人未受傷》中,在女主人回憶事件,做出驚恐表情的時候,配以雷電的音效,觀眾的現場感會更強。
二、媒體融合背景下后期編輯在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的應用要點
(一)配以清晰的字幕
記者有時在環境比較嘈雜的采訪現場,與被采訪者進行溝通時,觀眾很難清晰地區分記者和接受采訪者的聲音,這時,后期編輯就需要根據電視新聞節目的類型,對采訪內容添加不同格式、大小、風格的新聞字幕,增加新聞的可理解性。例如,中央電視臺所有新聞節目的字幕,都統一以藍色作為背景,采用白色、黑邊的楷體字,字幕位置設置為底端居中,目的是盡量避免遮擋新聞原有畫面,通過優化觀眾的視聽效果,能夠更清晰、精準地進行新聞傳播。
(二)注重畫面與文字的配合
圖片、解說、視頻是新聞報道中不可或缺的三個因素。它們通過相互協調和配合,對新聞進行多方面的展示。新聞解說材料應當與新聞報道的內容保持一致,具有簡明扼要的特點。比如,在播放70周年閱兵儀式時,為了使得觀眾能夠更好的了解,參與受閱的兵種類型和新型的武器裝備,就需要對新聞畫面進行實時的解說。
(三)合理運用同期聲
在電視新聞節目播放中,適當地使用同期聲,能夠增強觀眾對新聞真實性的認同感,給人感同身受的體驗。所以,我們對同期聲進行后期編輯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一是,控制聲音的同步時間,盡量不超過15s,而且要保證同期聲的質量;二是,通過對同期聲進行篩選,在新聞播報中,使用最能體現新聞內容的同期聲,增強新聞的真實性;三是,選取新聞采訪中,對最能體現新聞精華內容進行編輯,并且對新聞采訪中,無用的信息和重復采訪的內容進行剪輯;四是,一些受訪者在接受采訪時,受到情緒的影響,會造成同期聲質量低下,后期編輯就需要借助軟件進行音軌的拼接,改善同期聲的質量。
三、結語
通過筆者的研究可以看出,在媒體融合不斷緊密的背景下,后期編輯通過添加字幕,融入解說詞,剪輯視頻等方式,對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進行優化,能夠更好地進行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