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培源 霍曉剛


寧夏老莊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本來味道’農村電商平臺以每斤高于市場價0.2元收購了我的2噸馬鈴薯,既解決了我的銷售問題,還讓我多賣了800元。真是要感謝鄉政府和老莊稼公司。”談起自家馬鈴薯的銷售時,海原縣紅羊鄉術川村建檔立卡戶李生敏激動地說。
這只是海原縣利用電商平臺創新農社對接、銷售特色優質農產品,促進農民增收,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海原縣啟動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創建工作,以此大力推進電子商務技術應用,探索精準扶貧新路徑、新模式。
“本來味道”農村電商是海原縣培育的一家本土電商平臺。“本來味道”農村電商積極貫徹落實中央電商扶貧政策,依托自身平臺以及客服、銷售、會員、物流、倉儲、冷鏈等基礎,借助農村電商減少農產品中間流通環節及產業鏈優勢,聯合深度貧困村基層鄉政府組織優勢,寧夏廣電等傳媒宣傳優勢和銀川市各大社區陣地優勢,開展“四聯動”運營機制,落實“一舉三幫”行動,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農社對接、農社直供,在南部山區國定貧困縣深度貧困村和首府銀川各大社區之間,成功搭建起一條“本來味道”農村電商扶貧網絡直通車。截至2018年年底,已在銀川市各大社區建設了10家“本來味道”體驗店,與銀川市130多家社區農社對接,實現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零售銷售模式。
據了解,老莊稼農業科技公司將紅羊鄉所轄種植馬鈴薯的農戶全部納入,整鄉幫扶推進。從2016年開始,僅紅羊鄉區域,“本來味道”電商平臺幫助老百姓銷售土豆2000余噸,實現銷售額400余萬元,當地900余戶農戶直接受益,其中貧困戶564戶。
值得一提的是,在電商扶貧網銷中,海原縣積極引導“本來味道”電商平臺,實施優先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參與勞務、優先收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馬鈴薯、優先開展貧困戶農村電商實操培訓“三優先”戰略,對脫貧攻堅起到了積極作用。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使特色優勢農產品通過農村電商平臺走出大山的同時,海原縣依托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通過“電商培訓孵化+貧困戶”模式,引進第三方培訓機構參與電子商務進農村培訓工作,實施面向120個貧困村的電商帶頭人和熱心電商事業群眾的培訓計劃。通過培訓,涌現出了一批網上銷售能力強的合作社及電商新型農民。目前,已培訓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93人次以上,帶動建檔立卡貧困就業人員489人。同時,開展網上開店技巧、網購操作和特色產品信息采集發布、創意設計、包裝、營銷等技能培訓,提高貧困村電商帶頭人的業務能力和創業能力,幫助農民在網上購物和銷售農副土特產品。
同時,為進一步加快構建貧困村電商綜合服務體系,延伸服務觸角,海原縣通過建立“電商服務站點+貧困戶”模式,設立村級服務站點120個,其中貧困村服務站點65個,提供代購代銷、代繳代扣、小額金融等便民服務,降低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成本,實現節支增收。2017年以來,全縣村級服務站點累計服務建檔立卡人口26.6萬人次,幫助建檔立卡戶網絡銷售總金額476萬元。
另悉,海原縣電子商務策劃營銷中心成功將7家傳統農業合作社培育轉型為電商營銷企業,組織引導電商企業深入貧困村開展產銷對接,走“電商企業+貧困戶”模式,與貧困戶簽訂購銷協議,量身制訂“一對一”精準幫扶計劃,通過產前訂單認購、產中技術指導、產后打包銷售等措施,解決了貧困戶“難買難賣”問題,實現企業發展、貧困戶增收“雙贏”。
此外,通過“物流配送+貧困戶”模式,依托120個村級服務站點,將物品送到每個偏遠農戶家門口,極大地方便了農戶的生活,同時幫助農民把自產農產品以高于市場的價格銷往全國,增加了農民收入。目前全縣村級服務站點日配送貨達1000單以上,農村貨物量還在快速增長。
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以及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大好政策指引下,海原縣正借助電商平臺,促進縣域農產品產業化、市場化、品牌化,并逐步走向高端化,助力脫貧攻堅。? ? ? ? ? ? ? ? ? ? (文字資料源自海原縣人民政府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