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洪峰
摘 ? 要:有害生物是指病蟲害,而林業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林木生長發育、影響樹木健康及產量和質量的各種有害生物,主要包括有害昆蟲、病原體、小嚙齒動物以及雜草等。分析了制約森林病蟲害防治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對策,為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林業有害生物;分析原因;防治策略
化學農藥對害蟲具有非常強的殺傷力,可以用化學農藥控制害蟲或者殺滅害蟲,其殺滅效果好、效率高,對害蟲的針對性強。對于發生時間短、面積大的害蟲災害,能夠在短時間內起到有效、快速的控制。然而,其有利有弊,弊端是對環境污染嚴重,同時又危害病蟲害的天敵,長期使用易產生抗性。因此,森林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森林自我防控能力減弱,導致森林質量下降。因此,要加強病蟲害防治,防止病蟲害的發生,消滅或控制已經造成災害的有害生物,使林業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治成為森林防治的重中之重。按照“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預防方針,減少化學藥品的用量,避免污染生態環境,保護森林生物多樣性,促進森林健康發展。
1 ? 森林病蟲害監測預報不及時
部分地區無法及時、準確地掌握病蟲害發生狀況,不能及時發布預報和指導防治。森林病蟲害預測是森林防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預測預報結果是森林治理工作的基礎及科學依據,結果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到森林病蟲害防治效果。因此,應開設相關知識學習培訓班,加強林業工作人員的技術培訓,使其了解林業法律法規,還要掌握林業病蟲害防治知識。只有不斷學習,及時更新相關知識,掌握先進的林業科學技術,提高林業工作人員的事業心和責任心,才能滿足現代林業工作的需要。
2 ? 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
新技術研究和已有的科研成果普及不足。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大面積噴灑化學農藥,使農藥抗性增強、污染環境、殺死天敵,形成惡性循環。應該加強生物防治,其優點是針對性較強,對人、畜和植物沒有危害,只防治有害生物,不會污染空氣、水和土壤。生物防治主要包括3個方面:微生物防治(以菌治蟲)、寄生性天敵防治(以蟲治蟲)、捕食性天敵防治(以鳥治蟲)[1]。雖然生物防治擁有較多優點,但是生物防治的效果明顯比化學防治效果慢,突發性病蟲害發生時,無法迅速控制病情,容易造成蔓延的趨勢。此外,生物防治技術要求較高,周邊環境條件也會影響到防治效果。因此,在有害生物的防治中,還要結合物理防治,即利用光、熱、電、風、放射性等物理因素,或者利用儀器來控制和殺滅有害生物。最常見的方法是熱處理、人工殺戮、阻塞和誘捕等。這些方法簡單可行,更適用于小庭院樹或珍稀古樹。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勞動力成本的逐年增加,這種方法也存在著一些缺點,如費時費力、不適合常規作業,但發生害蟲時可采取應急措施,與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3 ? 檢疫工作不到位
做好苗木檢疫工作,是有效控制林業害蟲發生的重要手段。由于苗圃分散,個人苗圃較多,沒有統一規劃,苗圃質量較低,對《森林植物檢疫條例》的宣傳力度不夠,給檢疫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出現了許多不好的現象,有時會發生漏檢和不完全檢疫。因此要做好苗木產地檢疫工作,必須做到以下幾點:①統一管理。經審查對未取得《苗木管理許可證》的苗木,不得出售,苗木管理要用法律、法規來限制。②做好《森林法》和《森林植物檢疫條例》的宣傳工作,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采取傳單等多種形式,使大家都了解苗木檢疫的重要性,提高人民群眾的素質[2]。③加強領導。各級領導要充分認識苗木產地檢疫工作對建立健全林業產業體系和生態系統的重要性。根據法律法規,建立專門機構,通過法律、行政和技術手段,對生物和流通方面受到特定害蟲感染的森林植物和森林植物產品進行處理,實施禁運和限制,以防止害蟲的人為傳播,才能真正地把苗木產地檢疫工作落到實處。
4 ? 總結
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要及早制定切實可行的防治方案,并做到防前有作業設計、防后有效果調查。在防治方法上,要大力推廣仿生、植物源藥劑及生物天敵的應用技術,保護環境,實現災害的可持續控制。同時,要積極開展行業宣傳,爭取全社會力量支持森防事業。充分利用電視、報刊、廣播、互聯網、簡報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普及林業有害生物的法律法規、識別及防治知識,為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外部環境,提高全社會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認識,推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 1 ] 徐勃.黃南州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對策解析[J].現代園藝,2019(10):11.
[ 2 ] 韋海星.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和現代林業建設[J].江西農業,2019(10):75.
(收稿日期:2019-07-16)ED38FE8A-F21C-44D5-AB38-7734EE5A08DF